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微塑料在海洋中分布广泛,鱼类是否会受到影响及受影响的程度暂并不明确.本文通过实验室产生2×105MP·L-1浓度的微塑料水体,研究当虹鳟暴露在含有不同粒径微塑料颗粒(0.2、1、20、40和90μm)的水体中2 h后,微塑料颗粒在鱼鳃的附着及其鳃组织免疫基因表达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微塑料颗粒会附着在虹鳟的鳃上,且在从内到外不同鳃片上均有分布,附着程度与微塑料颗粒的粒径大小有关.暴露2 h后虹鳟鳃组织上的部分免疫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包括IFN-γ上调及IL-1β、S100A1和SAA的下调.本文通过对免疫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表明,水体中的微塑料颗粒会附着在虹鳟的鳃上,且会导致虹鳟出现免疫反应,论文成果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微塑料已被证明在海洋及淡水环境中广泛存在,且难以降解。为了调查微塑料在内陆淡水河流沉积物中的存在以及粒径等组成情况,以釜溪河为例,采用现场取样、室内分析的实验方法进行研究。利用密度分离法提取微塑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高聚物成分进行鉴定。得到的结果为底部沉积物中微塑料颗粒平均丰度为232.83±72.83粒/kg,几个采样点微塑料丰度范围在160~292粒/kg;从总体来看,微塑料颗粒的丰度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大;片状微塑料颗粒占绝大多数,占总数量的78.53%。在所取得样品中鉴定得到主要有聚丙烯、聚乙烯和聚乙炔3种类型的高聚物。本研究为微塑料的取样和分析提供方法,并为进一步了解内陆淡水环境中微塑料水平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浑浊度推算含沙量方法的限制性与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利用浑浊度与含沙量的相关关系来推算含沙量的方法的研究,发现此方法有两个限制因子,一是泥沙粒径,二是水中盐等其他杂质。研究结果表明,浊度法对于低含沙量、粒径小的水样测量精度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水库修建对于下泄河道水温的影响,掌控水库、下泄水温以及河道水温的变化规律,对于工程的生态环境修复以及河道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宽度平均的立面二维水温模型对江家口水库库区水温分布及下泄水温规律进行模拟,采用纵向一维水温模型对不同水平年坝下河道的水温进行数值模拟,重点研究坝下23.6 km处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水温情势的变化.结果 表明,库区水温出现明显的分层状况,导致下泄水温在河道中表现为显著的“滞冷”“滞热”现象,春夏降幅最高可达3.6℃,秋冬升幅最高可达4.1℃.通过纵向一维水温模型考虑有无支流汇入的影响下,计算了沿程水温的变化,发现由于流水河段支流汇入和太阳辐射等影响下,沿程河道水温得到有效缓解,保护区处的水温已然接近天然水温,并未显著改变保护区原有鱼类所需的水温环境,不会对保护区鱼类的正常生长繁殖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海拔地区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高海拔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公路建设项目的特征及其环境影响的特点,全面分析了高海拔地区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效应,并针对项目可能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对冻土及湿地环境的影响等),提出了防治污染与控制生态破坏的具体对策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测氨氮时,水样的预处理和温度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通过试验对蒸馏预处理的馏出液量做敏感性分析,并分析温度对纳氏试剂显色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蒸馏预处理中,水样在馏出液体积量达到70~100 mL(不含初始的50 mL硼酸)时氨氮已被蒸馏完全,无需再按国标(GB 7479-87)要求使馏出液达到150 mL; 温度控制在25 ~27℃时,纳氏试剂显色完全,读取的吸光度最可靠.此成果不仅可以使工作效率得以提高,而且确保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分层取水是国内目前改善水库下泄低温水不利影响的重要工程措施。为明确叠梁门分层取水措施在梯级水库开发河段的衰减效果,以金沙江下游4个梯级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宽度平均的立面二维水温数学模型,定量研究梯级水库联合调度条件下上游水库采取分层取水措施后对下游水库水温的影响。结果表明:乌东德水库采用叠梁门取水对改善低温水效果有限,白鹤滩水库采用叠梁门取水后下泄低温水现象得到明显缓解;对于白鹤滩下游溪洛渡和向家坝的下泄低温水,受白鹤滩分层取水影响的改善效果略有减弱,其中向家坝4、5月下泄水温可升高0.8℃和1.0℃。乌东德采用叠梁门取水对改善溪洛渡和向家坝下泄水温几乎没有影响;在梯级水电开发中,分层取水措施应尽可能实施在强调节能力水库上。  相似文献   
18.
建设过鱼设施是减缓河流大坝修建对鱼类不利影响的重要措施。本文以江家口坝址至坝下580 m处的河段为研究区段,构建基于MIKE21的平面二维水动力模型,根据工程的水文情势选用典型工况对坝下流场进行分析,探究不同工况下鱼类可能的上溯路径。结果表明:主流流量在5.40~40.74 m3/s,集诱鱼流量在2.50 m3/s情况下,主流受集诱鱼进口流量约束,将偏向右岸往下游流动。在仅考虑2号机组下泄17.67 m3/s流量下,河道存在目标鱼类洄游的上溯路线,距集诱鱼进口30~100 m处,河道中间满足鱼类适宜流速和水深,鱼类将沿着河道中间洄游;距集诱鱼进口0~30 m处,右岸流速逐渐升高并成为鱼类适宜流速,鱼类将从右岸洄游并最终到达集诱鱼进口;集诱鱼进口处,右岸水深高于中间水深约10%~40%,高于左岸水深90%~170%,集诱鱼进口处的高水深将有利于鱼类进入。对于“T”形集诱鱼进口汇流,集诱鱼流量占12%左右能产生较好的集诱鱼进口水力学特征。研究成果可为集诱鱼进口处鱼类上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定量研究金沙江上游巴塘河段梯级电站的水温累积影响,掌握河段的水温变化规律对工程的生态管理和环境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宽度平均的立面二维水温模型对巴塘、拉哇及叶巴滩电站单独运行及不同联合运行条件下的水温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梯级电站联合运行使得下游巴塘库区最低水温出现延迟效应,库区水体同温化效应随梯级电站增加而放大;两级联合运行促使4月双温跃层结构和1月的逆温分布现象消失,三级联合运行造成4、5月双温跃层结构和12~翌年1月的逆温分布现象消失。下泄水温的年变幅随梯级电站增加而减小;两级联合运行时,变幅为13.0℃;三级联合运行时,变幅为10.2℃。下泄水温随着梯级电站的增加,延迟效应更加明显。将计算结果和天然水温相比,结果表明,上游电站联合运行对下游水温过程存在较大影响,其中不同联合运行情况下巴塘电站对水温累积影响的贡献率都极小。  相似文献   
20.
紊动水体复氧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紊动扩散理论及气液界面质量传递过程,在对流场精确描述和对表面传质系数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维紊动水体复氧模型。模型充分考虑了流场及紊动特性对复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