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144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针对高浓度油田压裂废水黏度高、浊度大、含油量高等特点,强化预处理工艺,降低CODCr值。文章通过实验证明了强氧化剂(Fenton试剂)与混凝剂PAC+PAM相结合的工艺可有效降低高浓度含油废水CODCr值,进而通过Fenton试剂与混凝剂的投药量、pH值等因素对高浓度油田压裂废水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采用该化学预处理方法出水水质清澈,可直接进入生化处理系统进行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102.
细旦涤纶的氧等离子体改性清洁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氧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细旦涤纶进行改性以提高其染色上染率,并探讨了氧等离子体放电时间、放电气压和放电功率对细旦涤纶各项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03.
第三方排污许可证后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污许可制度的关键在于证后实施。本文通过解读国家排污许可证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要求,摸清了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后工作内容及存在的难点,并梳理了执法部门证后监管工作中现存的问题,包括证后执法监管细则缺乏,执法处罚标准没有依据;证后监管模式尚未建立,监管工作组织起来较为困难;核发与执法部门分离,执法人员专业技能储备不足。进一步分析了第三方技术机构在专业性和人才及技术储备上的服务优势,并针对第三方排污许可证后服务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尽早介入、充分发挥优势,提高信息化能力水平、实现多元化服务模式,健全管理机制、加强培训与指导,明确排污单位和第三方技术机构的法律责任,以便有效推进排污许可制度的实施与监管。  相似文献   
104.
105.
该项研究的主要成果主要目的是为我国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其最终研究成果可划分 3个层次。①基础层次 :中国总量控制排污指标体系研究 ;国家污染物总量宏观控制系统开发研究 ;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宏观分析研究。②方法层次 :淮河流域COD总量控制方法研究 ,包括淮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标准 ,淮河 1 997年目标评估以及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规范与实施指南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依托技术研究 ,包括中国各行业水污染物排放状况分析 ,1 2项主要污染物污染控制技术以及建立污染物控制技术信息查询系统 ;水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导则 …  相似文献   
106.
本文研究污灌对蚯蚓种群的影响。沿水系的不同污染河段,选9个取样点,在灌区农田中进行蚯蚓采样调查,结果如下;1.污灌影响蚯蚓的种群分布,并主要反映在土壤上层。2.污灌对蚯蚓种群的影响是因土壤污染程度的不同而不同。清洁河段灌区中蚯蚓密度和生物量最低;重污染河段灌区中蚯蚓密度和生物量最高。3.蚯蚓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可以作为土壤质量生物学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7.
以过硫酸钠为氧化剂,硫酸亚铁为活化剂,通过箱体实验,结合农业滴灌技术,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浅层石油烃(TPH)污染土壤,考察修复过程中土壤TPH、含水率、电导率、pH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硫酸亚铁活化过硫酸钠对土壤中TPH具有较好的去除作用,通过40d的原位修复处理,表层土和中层土中的TPH去除率分别达到44.6%、44.1%;修复过程中,表层土含水率、电导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层土含水率、电导率则先上升后波动变化,表层土、中层土pH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土壤TPH与含水率、电导率、pH间均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8.
以纳米银(AgNPs)为研究对象,Ag+(AgNO3)为对照,通过添加半胱氨酸(L-cysteine)探讨小麦对AgNPs的吸收累积和毒性响应.小麦幼苗于不同浓度的AgNPs悬浮液中培养4h后,根系出现氧化应激反应和细胞膜损伤,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分别由对照组的(2.9±0.5)nmol/L/mgprot和(8.6±1.2)U/mgprot增加至(4.9±1.5)nmol/L/mgprot和(12.4±1.2)U/mgprot.半胱氨酸缓解了AgNO3对小麦的毒性并使小麦对AgNO3的吸收速率常数从(275.4±12.3)L/(kg×h)降低到(210.8±11.2)L/(kg×h).然而,半胱氨酸并没有缓解AgNPs对小麦的毒性,且AgNPs的吸收速率常数没有显著性变化[(12.6±0.8)和(11.2±0.6)L/(kg×h)].这说明AgNPs对小麦的有效性和毒性不仅来源于其释放的Ag+,还来源于纳米颗粒本身.通过进一步计算AgNPs暴露液中不同形态Ag的吸收速率常数,发现Ag+吸收速率常数最高[(275.4±12.3)L/(kg×h)],Ag-cysteine络合物吸收速率常数次之[(210.8±11.2)L/(kg×h)],纳米颗粒吸收速率常数最低[1.6L/(kg×h)].实验中建立了吸收速率常数预测方程,该方程预测结果与实验观测结果一致,说明该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小麦吸收AgNPs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09.
宋明阳  李敏  袁溪  滕泽栋 《环境工程》2018,36(1):112-117
以北京三家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SMT法分析污泥中不同形态磷的含量与分布特征及热碱联合处理后污泥的释磷情况,为污泥磷回收预处理技术提供支持。结果表明:无机磷(IP)是污泥中磷的主要存在形态,三家污水处理厂污泥中IP分别占总磷(TP)的63%、68%、75%以上;生物有效磷在TP中均占60%~76%,并与总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污泥的热碱联合处理结果表明:1)热解阶段:污泥上清液中正磷酸盐占总磷的比例和总磷释放率均随热解温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60℃时污泥上清液中正磷酸盐占TP的比例最高,TP释放率也较高。2)碱解阶段:pH为9~11时,污泥上清液中正磷酸盐占TP的比例随pH升高而减少,pH≥11后趋于稳定;TP释放率与pH大体呈正相关关系。考虑后期磷回收的可行性及药剂投加成本等原因,选择最适处理条件为:热解温度为60℃,热解时间为30 min;碱解pH为11,碱解时间为30 min。  相似文献   
110.
济南市冬季一次典型重污染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掌握济南市重污染天气发生规律,从而更好地为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和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参考,采用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气象观测资料、雷达探测资料及轨迹模式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济南市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月7日的持续性重污染过程,从污染演变过程、环流背景分析、气象要素特征和区域污染传输等多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此次重污染过程期间首要污染物为颗粒物,ρ(PM10)平均值为318 μg/m3,ρ(PM2.5)平均值为200 μg/m3;地面风速在0.6~1.8 m/s范围内,风力均为1~2级,相对湿度为68%~95%,平均相对湿度为81%.在重污染过程中,从地面至800 m左右高度始终维持较强逆温层,逆温频次高达91.1%,污染边界层高度较低,大部分时间都在500 m以下.采用情景模拟分析方法计算得到,区域输送对济南市PM2.5的贡献率为20%~35%.研究显示:此次重污染过程是在区域性污染背景下由本地不利的扩散条件造成的,静稳大气形势提供有利的环流背景,平流雾、辐射雾交替产生,持续性的高湿加重了污染程度;近地面的静风、高湿,垂直方向的双逆温层甚至多逆温层的结构是影响此次重污染过程的重要气象要素;区域性污染传输对此次重污染天气的发展有显著贡献,污染初期主要来自河北省中南部的输送,随着污染加重,有来自偏南、偏东方向的局地气团输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