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6篇
基础理论   4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针对一台中压换热器换热管在同一部位两次产生多根环向开裂现象,本文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裂纹产生的原因分析:第一是胀管产生的换热管轴向应力计算;第二是工艺过程中热量交换引起的物理腐蚀;第三是工艺介质与换热器的材料及拉应力状态三种条件匹配而产生的不锈钢应力腐蚀,从而认为此现象是由特殊工况同作用时产生的组合腐蚀造成的。同时提出了从胀接的工艺次序、管程介质硫含量的控制、选用其他的换热管材料、换热器结构的改变等四个方面消除开裂的途径,可供同行在类似设备设计和制造时借鉴。  相似文献   
22.
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人体氟通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永华  王五一 《环境化学》2002,21(6):612-613
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氟的传输途径较为复杂 ,除燃煤烘烤的粮食和蔬菜外 ,还涉及到水、气及煤炭开采和运输中对外环境所形成的污染等 .但无论以什么渠道进入人体的过量氟 ,它所导致机体生化和病理改变的程度都与环境介质中的氟进入机体的通量有密切关系 .这里的环境介质系指与人体有关的尘土、饮水、空气、粮食、蔬菜等 .近年来 ,我国在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的环境流行因素调查和防治科研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并取得一系列成果 .本文就典型病区生态系统中氟的传输通量予以初步探讨 ,以期为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环境氟的风险评价和防治重心的…  相似文献   
23.
以湖南凤凰铅锌矿区的2个重金属污染土壤(HF-1、HF-2)为研究对象,利用组合制剂羟基磷灰石(HA)加氯化钾(KCI)修复矿区铅镉污染土壤,目的是探讨Cl^-对HA修复重金属铅镉污染土壤的作用.每个实验土壤设置5个HA水平和4个KCI水平,共计40个处理,采用美国固体废弃物毒性浸提程序(TCLP)评价修复效果.结果表...  相似文献   
24.
为探讨铅锌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分布及迁移特征,在凤凰铅锌矿区分别选取楠木冲新开井矿口自然土壤剖面(A)、桐木洞老矿井矿口自然土壤剖面(B)和矿渣下覆土壤剖面(C)3个典型剖面,结合剖面中的新鲜母岩及矿区的耕层土壤、水稻、矿石、废矿、矿渣等样品,对区域内土壤剖面中重金属的迁移分布特征进行了凋查分析.结果发现,A剖面中重金属明显在底层富集,而B剖面中重金属则呈现屁著的表层富集趋势,C剖面中重金属表层富集的趋势相对较弱.不同剖面中重金属元素按照淋溶难易排序依次为:Zn>Cd>Pb≈Hg.除Pb的含量表现为为C剖面>B剖面>A剖面外,3个剖面中Zn、Hg、A8、cd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B剖面>C剖面>A剖面.以上结果表明,风凰铅锌矿区土壤剖面重金属的来源、迁移和富集既与原生地质环境有关,更与人类采矿活动及开采历史密切相关.人为大规模的采矿活动对重金属在表层土壤中的积累起到主要作用,矿渣的随意堆砌也加剧了土壤剖面中重金属的污染.  相似文献   
25.
湘西多金属矿区汞铅污染土壤的环境质量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李永华  王五一  杨林生  李海蓉 《环境科学》2005,26(5):187-187-191
以湘西典型多金属矿区为现场,研究了矿区土壤中汞、铅等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成因.结果表明,湘西矿区是汞、铅污染严重的区域,与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相比,汞矿区土壤中汞、铅含量分别增加1315倍和3.1倍,铅锌矿区土壤中汞、铅含量分别增加14.8倍和16.1倍.运用Muller地积指数进行风险评价,证实湘西矿区是汞、铅等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区,汞矿区汞污染以极重污染为主,铅污染以中度和轻污染为主;铅锌矿区铅污染以中度和中-重污染为主,汞污染以中-重污染为主.矿区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来源和分布受原生地球化学条件的控制,而人为采矿活动对矿区土壤中汞、铅的污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6.
通过考察不同类型的多孔材料对白油蒸汽的吸附能力,选择高效的多孔材料作为VOC吸附剂添加到车用聚丙烯材料中,测试经过改性后材料的TVOC含量,结果表明:多孔材料有效地吸附了聚丙烯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长链烷烃,并在测试温度下不会解吸附,从而使得材料的TVOC含量达到客户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7.
湘黔汞矿区土壤汞的化学形态及污染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湘黔汞矿带内典型矿区土壤为对象,基于BCR三步法和氢化发生-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研究了湘黔汞矿区土壤中汞的形态含量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矿区土壤中汞以残渣态为主,其次为有机-硫化态,酸交换态和铁锰氧化态所占比例较少,各形态汞的分配系数依次为:残渣态(85.77%)>>有机-硫化态(12.44%)>>Fe-Mn氧化态(0.93%)≈酸交换态(0.86%);土壤中各形态汞含量与砂粒含量正相关,与粘粒含量负相关,并随土壤pH升高而增加;各形态汞含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垂直空间上体现为表层土壤中的含量高于亚表层土壤,水平空间上表现为随着与污染源距离的增加而含量急剧降低,并因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区域不同而差异明显.人类活动引起的外源输入性汞污染对矿区土壤中汞的环境毒性和污染特征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8.
甘肃省主体功能区划中生态系统重要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是划分主体功能区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甘肃省地域跨度大,自然地理背景复杂,生态系统的类型多样,生态重要性的定量评价困难.该文基于分区评价单元内各类生态系统的构成及功能来核算其生态服务价值,并把这种服务价值作为生态重要性的依据来划分生态保护区域.以县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核算了森林、草地、荒漠、农田、湿地和城市6大类生态系统在气体和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环境净化、生物多样性维护、生物产品产出、文化娱乐7个方面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全省84个评价单元的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格局明显,较好地表现了各地区的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分区指向,其结果可为省级主体功能分区提供基本依据.作为一种思路和方法,在完善主体功能分区中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29.
氟与健康的环境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五一  李永华 《生态环境》2002,11(4):383-387
氟是与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微量生命元素,原生环境中氟过量或缺乏均会导致机体产生疾病。氟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健康问题。综合国内外近年来的相关资料,作者概述了环境生态系物质中氟的含量、分布及化学行为,阐述了氟对机体的健康效应,分析了我国地氟病的现状,并指出了今后在氟与健康研究领域中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0.
采用HG-ICP-AES和ICP-MS法测定了湘西茶田汞矿区典型土壤剖面(远离矿口处的自然土壤剖面P1、矿口附近的自然土壤剖面P2和汞矿渣下覆土壤剖面P3)不同层次的土壤及矿区的矿石、废矿和矿渣等环境样品中Hg及其它重金属的含量,在此基础上,结合富集系数法和相关分析等地统计学方法,探讨了汞矿区土壤中Hg等重金属的来源、分布及迁移特征.结果表明,Hg在P1剖面中呈底层富集趋势,而在P2、P3剖面中均表现出明显的表层富集现象;P2、P3剖面土壤都遭受了Hg的污染,但P3的污染更为严重,其土壤表层的Hg含量达到640  μg·g-1,剖面Hg平均含量为(76.74±171.71)  μg·g-1,Hg向下迁移的深度超过100 cm,分别高于P2的6.5  μg·g-1、(2.74±1.90)  μg·g-1和40 cm;除成矿元素Hg污染严重外,矿区土壤中还存在着Cd、As、Pb、Zn的污染,且以Cd的污染较为严重;矿区土壤剖面中重金属的迁移能力为Hg>Cd>As>Zn ≈ Pb,并受元素在表土层的含量及土壤理化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矿区土壤剖面中重金属的来源、分布及迁移既受原生地质环境的影响,更与人类采选矿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