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篇 |
废物处理 | 3篇 |
环保管理 | 5篇 |
综合类 | 51篇 |
基础理论 | 12篇 |
污染及防治 | 6篇 |
评价与监测 | 4篇 |
社会与环境 | 2篇 |
灾害及防治 | 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正2011年12月29日凌晨5时40分,浙江某不锈钢生产企业气体站一台氩气贮罐发生爆炸事故,幸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达到35万元。1事故概况当日凌晨5点,气体站值班室接到炼钢车间反映车间供气压力偏低,影响正常炼钢(正常情况下, 相似文献
62.
生物蜡是一种新型固定化生物膜技术,其能够通过富集水体土著微生物,有效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系统地考察了生物蜡对典型江南园林水体春夏季水质的净化效能。结果表明,每100 m2水面投放1块生物蜡,能够使水体在春夏季的COD、氨氮、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均值分别降低24.12 %、42.11 %、47.25 %、23.53 %和17.90 %,透明度提高24.39 %,COD、总氮、氨氮和总磷的Ⅳ类水达标率分别提高154.55 %、71.43 %、11.11%和93.75 %。通过采用高通量测序和功能基因预测技术对水体净化的微生物反应机制进行分析,发现生物蜡表面生物膜中约82.4%的OTU来自于水体和沉积物中的土著微生物,尽管生物膜的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均低于沉积物,但具备有机物和氮素降解能力的变形菌门 (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69.36 %) 占据主导地位,并形成了复杂的微生物共现网络,增强了光能自养、化能异养和亚硝酸盐去除等代谢功能。该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蜡技术为土著功能菌群的选择性富集提供了良好载体,在园林水体原位净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3.
旅游目的地灾害事件的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认清旅游灾害事件的影响机理是进行旅游灾害管理的基础。在灾害背景下,旅游目的地受灾害事件影响表现为旅游客流的减少,进而导致旅游经济链条的断裂。游客减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目的地灾害事件信息影响了潜在旅游者对目的地的形象感知,从而决定了潜在旅游者到目的地旅行的行为意向强度,进而影响到目的地的旅游流强度。 相似文献
64.
2013年12月初长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重霾污染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WRF-CMAQ模型模拟了2013年12月1~9日长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的一次重霾污染过程.初步探究灰霾天气下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区域输送过程,并定量研究了外部源区域输送和本地源对长江三角洲地区PM2.5的贡献.结果表明:模式能够合理再现灰霾天气下长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静稳天气下大气细颗粒物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区域输送.污染期间来自安徽、山东南部、苏北地区的跨界输送对长江三角洲区域PM2.5的贡献率分别为3.5%~24.9%、0.14%~30.0%、0.03%~17.5%.整个污染期间本地贡献占49%左右,本地贡献和外地贡献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65.
66.
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一般是由设备管理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共同担任。其中,设备管理部门侧重于设备正常运行与损坏方面的管理;安全管理部门侧重于因设备引起的伤害方面的管理。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贯穿于设备管理的整个过程,一是确保设备处于安全可靠的状态,避免或减少设备事故的发生:二是遵守设备安全管理的标准和规定,制定和完善本单位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和规定等: 相似文献
67.
2017年12月期间,选取了广州市主城区98条道路及15栋噪声敏感建筑物,在昼间、夜间道路交通噪声排放峰值期间进行噪声监测实验,综合分析了2017年广州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情况以及噪声频谱特性。道路监测点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72.5 dB,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72.4 dB;噪声敏感建筑物监测点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7.5 dB,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8.0 dB。分析监测实验中的噪声频谱数据,结果显示:各等级道路监测点的频谱能量贡献率曲线在1 000 Hz处达到峰值,用于声屏障设计的等效频率大多数都是800 Hz;噪声敏感建筑物前测点和后测点的等效声级平均相差9 dB,而且前、后测点噪声能量集中于不同的频段,1类、2类噪声敏感建筑物前测点的噪声能量主要集中在高频段,后测点的噪声能量主要集中在低频段,而3类噪声敏感建筑物受道路交通噪声和工业噪声影响,前测点的噪声能量集中频段比后测点的略低。 相似文献
68.
69.
70.
文章以2010年中国城镇城区为研究单元,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对中国7大地理分区城镇PM_(2.5)浓度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年平均风速、NDVI和DEM与PM_(2.5)浓度的关联度为中度,其余为强度关联。地形因素对华北地区的城镇PM_(2.5)浓度影响最大,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对华南地区城镇PM_(2.5)浓度影响程度较小,年平均风速对各分区城镇PM_(2.5)浓度均有较强的影响。生态因素对各区域城镇PM_(2.5)浓度均有中度或强度影响。社会经济因素中城市化因素对各区域城镇PM_(2.5)浓度多为中度影响,经济因素对东北、华中、西南、西北地区影响程度较大。研究结果可为有效防控PM_(2.5)污染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