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8篇
基础理论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以电石渣等工业固废为全部原料的水泥制造工艺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通过对生产工艺进行分解及建模,基于实际数据建立生命周期清单,利用ReCiPe2016方法,在全球变暖、化石资源消耗、土地占用等17个小类及人体健康影响、生态系统影响及资源消耗3个大类中对工艺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评价过程包括特征化、标准化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以1 t成品水泥为功能单位的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影响总值为-0.0045 pt,其中,在人体健康影响和生态系统影响分类下最为显著,分别为-0.0027 pt和-0.0020 pt.与传统水泥生产相比,本工艺具有更低的资源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固废作为原料来源带来的正面环境效益最为显著,而熟料煅烧与水泥粉磨则显示出最大的环境损害,也说明由于消纳了大量工业固废,本工艺对环境总体上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铁(Fe)是人体健康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Fe摄入不足或过量都会引起严重健康问题。目前区域尺度的土壤-农作物体系中Fe元素的预测及膳食摄入评估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四川省邻水县为研究区,采集了109套玉米与根系土样品以及6 980件表层土壤样品,开展了土壤-农作物体系营养元素铁的地球化学评价及膳食补铁区划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Fe含量范围为3 070~198 100 mg/kg,算术平均值为52 370±1 270 mg/kg,明显高于我国的土壤Fe背景值。研究区玉米籽实Fe含量范围为10.09~24.4 mg/kg,算术平均值为15.57±2.89 mg/kg,显著低于我国玉米中Fe含量均值。建立了玉米Fe生物富集系数预测模型,预测了玉米籽实Fe含量,并依据日均摄入Fe含量推荐值和居民膳食结构调查结果,给出了研究区玉米最佳Fe含量范围值为13.88~30.85 mg/kg。研究区膳食摄入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大部分区域18~60岁人群Fe摄入较为充足;摄入缺乏区域零星分布,占研究区总耕地面积的3.87%。最后,给出了食用玉米不同地区需要补充Fe微量元素区划图,为研究区居民预防缺F...  相似文献   
13.
14.
广西是我国西南部典型的地质高背景区,碳酸盐岩、黑色岩系、基性-超基性岩体与金属矿床(矿化体)强烈的风化成壤作用,使土壤重金属镉(Cd)含量高于全国其他地区.为了查明在地质高背景区矿业活动对耕层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在广西贺州市选取矿业活动影响区和对照区为研究区,系统开展了耕层土壤Cd输送途径及输送通量密度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矿区和对照区耕层土壤中,Cd大气干湿沉降通量密度平均值分别为1.87 g·(hm2·a)-1和1.52 g·(hm2·a)-1,分别占总输入通量密度的61.5%和60.3%,施肥和灌溉输入土壤Cd通量密度较低;Cd的输出途径均以地表水下渗为主,分别占总输出通量密度的75.4%和86.6%,农作物收割输出通量密度矿区高于对照区,且矿区内种植的水稻籽实Cd含量超标率更高,玉米籽实则未超标.整体上,矿区与对照区土壤Cd净输送通量密度分别为-3.05 g·(hm2·a)-1和-4.05 g·(hm2·a)-1,表现为土壤Cd淋失状态,但大气干湿沉降输入通量密度高值点和水稻籽实Cd含量超标点均主要分布在矿区周围,有可能对当地居民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建议通过监控和种植结构调整对该区域Cd污染土壤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