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99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通过调研国内近10年来有代表性的30起公共场所特大火灾事故,对公共场所火灾事故的发生场所、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几点降低公共场所火灾事故风险,减少群死群伤事故危害的对策,以期为公共场所重大火灾事故预防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2.
从污染环境分离和筛选得到了9株PAHs降解菌,以其为基本菌种,构建高效修复PAHs复合污染体系的菌群(D)。采用平板稀释涂布计数法对降解体系中菌群(D)的动态结构进行了解析,数据显示菌群内的微生物在降解过程中能相互协作,发挥稳定且高效的降解作用。实验进一步研究了菌群D对单一PAH和混合PAHs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无论对单一PAH还是混合PAHs,菌群D均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当降解历时6 d,菌群D能使40 mg/L的单一PAH平均降解85.8%,使60 mg/L的混合PAHs平均去除89.4%。菌群D在多环芳烃复合污染体系的生物修复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3.
修复PAHs复合污染体系的高效菌群构建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污染环境分离和筛选得到了9株PAHs降解菌,以其为基本菌种,构建高效修复PAHs复合污染体系的菌群(D)。采用平板稀释涂布计数法对降解体系中菌群(D)的动态结构进行了解析,数据显示菌群内的微生物在降解过程中能相互协作,发挥稳定且高效的降解作用。实验进一步研究了菌群D对单一PAH和混合PAHs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无论对单一PAH还是混合PAHs,菌群D均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当降解历时6 d,菌群D能使40 mg/L的单一PAH平均降解85.8%,使60 mg/L的混合PAHs平均去除89.4%。菌群D在多环芳烃复合污染体系的生物修复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4.
面对计算机行业的飞速发展,产品生产企业在不断创新技术的同时,也需要持续了解国家对产品节能认证及测试的最新标准,已满足产品节能的新要求。本文简述新旧版计算机节能认证技术规范的主要差异,运用实例比对阐述标准的使用,帮助企业更好的理解新版标准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5.
现阶段我国的环境审计处于探索阶段,在审计对象上,以环境保护资金为主,在审计类型上,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不能综合考虑环保工程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根据苏州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实际情况,通过大量的调研和长期的监测,并听取了经济、审计、环保专家的意见,建立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提出了科学、合理、可行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绩效审计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6.
人体颊黏膜细胞彗星实验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索一种简便、直接检测环境诱变物对人体靶细胞遗传毒性的方法,笔者以甲醛作为染毒剂,对人体口腔颊黏膜细胞彗星实验的染毒时间、染毒温度和2种用于检测交联作用的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经7 5μmol L甲醛37℃染毒30和60min后,DNA的断裂程度较染毒15min更大;而经该浓度甲醛在4,23和37℃下染毒30min后均可引起DNA的断裂,但37℃下染毒对DNA的断裂作用更大。在2种应用于检测交联作用的方案中,加大电泳条件的交联检测方案还可检测兼具交联和断裂效应的诱变物。   相似文献   
177.
年轮宽度和气候要素的相关或响应分析已大量应用在气候 树木生长的相互作用研究中。以川西南区瓦屋山自然保护区速生树种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的71个样芯,探讨了温度和降雨与柳杉早材、晩材年表的关系,结果表明早材径向生长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早材年轮指数序列与当年4月的平均温度、4月平均最高温度、上年9、10月平均最高温度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当年7月平均温度以及上年11月最低温度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晚材年轮序列与当年10月的平均最高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柳杉早材年轮的生长过程中气温“滞后效应”表现明显,特别是在上个生长季的9~10月,最高温度的变化对柳杉当年生长季节形成较宽的年轮有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季节温度、降水量变化影响早材、晚材年轮的形成与生长  相似文献   
178.
纳米MnO2与常规MnO2粉末对Hela细胞DNA损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为探讨纳米MnO2与常规MnO2粉末对细胞DNA损伤作用的差别,采用不同浓度的纳米MnO2与常规MnO2粉末(0、100、200、400μg·mL-1)对Hela细胞进行染毒,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实验)检测Hela细胞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纳米MnO2和常规MnO2各染毒组细胞尾部DNA百分率(TailDNA%)和尾矩(TailMoment)均显著增加(p<0.01);同一浓度下,纳米MnO2组细胞尾部DNA百分率和尾矩显著高于常规MnO2组(p<0.01).以上结果表明,纳米MnO2和常规MnO2粉末均能导致Hela细胞DNA损伤,且纳米MnO2的损伤作用强于常规MnO2.  相似文献   
179.
半透膜采样技术是一种可原位、连续、动态监测水环境中非极性、弱极性有机污染物的被动采样技术,已在国内外发展20余年,但在环境监测中使用很少。从半透膜被动采样特点、采样器构造入手,着重对应用该技术的环节进行剖析,同时涉及被动采样结果及其评价方法。最后以多环芳烃(PAHs)为例,综述了近年来SPMD技术监控水体中非极性、弱极性有机污染物的常用分析技术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80.
基于SWAT模型的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径流量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WAT模型对朱顺屯—大顶子山断面(66 km)的松花江流域进行小区域径流模拟,选取2010—2013年的月实测数据进行参数的率定和验证,并对模型几个重要参数敏感性分析,总结参数取值变化对模拟结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模拟结果的相对误差(Re)、相关系数(R2)和月径流模拟效率系数(Ens)分别为0.09、0.84、0.78,均在保证值范围内,说明SWAT模型适用于小范围流域内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建立,对松花江哈尔滨段水文模型的建立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