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0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淮安市属于平原河网,经常出现河流静滞的水动力不足现象,加重城市内河的黑臭现象。为彻底消除黑臭,确保水域呈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美景,根据研究区域污染源成因分析及整治条件,拟定了水质改善和水动力改善综合方案。利用自然高差及泵站提升的方式对新路圩河及周边3条河道进行泵闸联合调度,减少水体停留时间。同时设置人工湿地,通过生物修复治理黑臭水体。经改造后新路圩河水质由《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劣Ⅴ类水体提升至Ⅳ类水体,水体流速提升至0.05 m/s以上,常规污染物去除率最高达90%,溶解氧和透明度提高30%。分析结果可为新路圩河流域治理及其他同类工程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前处理条件对准确测定样品中多矿质元素含量至关重要,本研究设置4种酸消解体系(HNO_3、HNO_3-H_2O_2、HNO_3-HF、HNO_3-HF-H_2O_2)及5组消解温度(100~120℃、100~120~140℃、100~130~150℃、100~130~160℃、100~120~140~160~180℃),探究不同消解条件对绿茶标准物质GBW10052中28种多元素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酸消解体系及消解温度下的各元素浓度均有差异,相比Ca、K、Fe、Mg、Na等主量元素,As、Cr、Cs、Cd、Li、Ni、Se、Rb、Tb、Th、Tl、U、V、Y等微量及痕量元素浓度变化更显著。HNO_3中各元素浓度最低,14个元素的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RE)大于25%;混合酸消解效果较好,相比于HNO_3,混合酸中大部分元素浓度更接近参考值。HNO_3-H_2O_2中,除Mo、U、Se、V、Si、Pb外,其余元素浓度增大,RE减小; HNO_3-HF中U、V、Si、Li、Zn、Sr、Cr等浓度继续增大,RE持续减小,As、Pb、Cd等浓度减小,RE增大; HNO_3-HF-H_2O_2中As、Pb、Cd等持续更减小,RE增大,其余元素浓度更接近参考值,与HNO_3-HF相比,HNO_3-HF-H_2O_2中各元素RE减小,但变化不显著。升温能促进溶液中部分多元素消解,以HNO_3-HF-H_2O_2为例,消解温度为100~140℃的体系对获取主量元素更有利;高温消解对微量及痕量元素影响较大,尤其是As、Pb、Cd、Cr等易挥发元素,当温度超过140℃时,As、Pb、Cd、Cr亏损严重,RE均高于25%。因此,应该根据目标元素选择相应的消解条件,从而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黔西南滥木厂铊矿化区铊污染的微生物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培养分析,研究了黔西南滥木厂铊矿化区沉积物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区系组成及生物量与重金属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背景区相比,矿区内的河流沉积物、土壤中的微生物区系组成及其生物量了明显变化,沉积物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分别减少了89%,86%和99%,在土壤样品中则分别减少了78%,66%和88%,且三大微生物敏感性大小分别表现为放线菌>细菌>真菌。样品中的微生物生物量与重金属的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特别是与铊的的相关系数均低于-0.5,反映出铊对微生物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降解水源氨氮的高效菌株及组合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验证实,无论采用何种来源的硝化菌、亚硝化菌、芽孢杆菌、假单孢菌接种于广州市西村水厂水源水中,均可降解氨氮,其去除率为40.0%-94.5%,在降解氨氮过程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有的增加,有的减少,但增加的均未超过GB3838-88规定标准,不会影响水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亟需走出短视化与功利化困境,“双减”是其关键突破口,科普教育又是对接“双减”政策的重要途径。以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Voronoi图分析、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及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分析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地理探测器剖析影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及其交互关系。结果发现:(1)科普教育基地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于华东与华北地区,高密度区位于京津冀地区,次级高密度区位于江浙沪皖地区。(2)R&D经费投入强度、专利授权数量与科学技术财政支出是影响科普教育基地空间非均衡分布的核心因素,经济基础、社会基础与创新活力维度各影响因子对其空间分布的解释力呈双加强作用。(3)科普教育基地空间分布格局是各利益主体间、各要素间相互联结与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黔西南滥木厂铊矿化区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很高,其环境污染和生态危害值得关注。本文采用地质累积指数(Igeo)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对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滥木厂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存在较强程度的污染,并具有较强程度的潜在生态危害。主要的污染元素为Tl、As和Cd,而Cr、Zn、Pb、Cu基本上处于无污染或轻微污染的水平。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在上游河段较下游河段严重。重金属平均潜在生态危害的排序为:矿山影响区Tl>Cd>As>Pb>Cr>Cu>Zn;矿山未影响区Cd>Tl>Pb>Cr>As>Cu>Z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