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92篇
安全科学   141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66篇
综合类   363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46篇
社会与环境   64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河流筑坝拦截的水环境响应——来自地球化学的视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规模筑坝拦截是当前世界河流普遍面临的共同趋势,"蓄水河流"在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多层次上区别于天然河流和湖泊,改变了河流水文、河流物质转化和输送通量以及河流生态环境.因此,认识和了解水库建成后河流一水库体系水环境演化的关键过程是评价水坝的水环境影响的基础.广泛综述国内外最近的一些涉及水库效应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作者对乌江流域梯级水库的初步研究,从蓄水河流水文情势改变、生源要素(磷和硅为例)形态和通量变化、温室气体释放、水生生态系统演替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水能开发的巨大经济效益和面临的潜在生态风险之间的平衡关系需要进一步详尽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2.
以乌江渡水库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了大坝拦截条件下的夏季水化学特征:阴离子以HCO-3,SO2-4为主,阳离子以Ca2+,Mg2+为主,其余离子含量低于10%,说明了碳酸盐岩的风化对水体化学组成起到了主要控制作用,蒸发盐岩石的风化对水体化学组成影响较小。水库水体存在温度分层现象,形成了不同层位的水体有着不同的水化学组成,即水化学分层。水化学的分层形成了溶解组分在水库垂直深度上的规律分布,比如受藻类的影响,Si和叶绿素随深度成相反的变化特征;HCO-3受光合作用和有机质降解的影响,30 m 以上随着水深的增加而递增,30 m 以下呈现相反趋势;水库泄水方式明显改变了水化学各种参数和离子在水体中的分配。乌江水库两主要支流(息烽河和偏岩河)分别对乌江渡坝前水体中的Ca2+,SO2-4,HCO-3,Mg2+和K+,Na+,Cl-有贡献。网箱养鱼、生活污水、农业施肥、酸性矿山废水以及酸雨沉降都会对水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3.
纳米铝粉对烟火药剂热安全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铝粉纳米化后对烟火药剂性能的影响,本文将普通铝粉和纳米铝粉分别与氯酸钾、硫粉按照零氧平衡的同一配比(17%AL+63%KClO3+20%S)配成的烟火药剂进行ARC热分析对比试验发现,含纳米铝粉的烟火药剂热分解的初始反应温度降低,反应到达最大温升速率所需的时间延长,反应所能达到的最高压力降低。这说明纳米铝粉的加入在加速其反应进程的同时,可有效地降低其反应的激烈程度和危险性,即铝粉纳米化后可以有效的改善烟火药剂的性能,提高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4.
采用活性炭载体负载Cu、Fe为催化剂,在微波诱导作用下,对垃圾渗滤液污染物进行降解。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负载金属前经适当浓度硝酸浸泡处理后,催化剂对COD去除率提高可超过15%,过高硝酸盐浓度对COD去除有不利影响;催化剂对COD去除率随Cu、Fe金属负载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催化剂对Cu、Fe的最佳负载量分别为质量百分比2.11%和1.12%。对于AC-Cu体系,在初始pH=3,H2O2投加量为4.98×103mg/L,催化剂用量为5.0×103mg/L,420 W功率下微波辐射10 min时,垃圾渗滤液COD去除率可达到84.13%;对于AC-Fe体系,当H2O2投加量为0.33×103mg/L,催化剂AC-Fe用量为2.0×104mg/L,420 W功率下微波作用10 min时,垃圾渗滤液COD去除率为60.16%。分析2种催化剂对COD去除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催化剂AC-Cu表面单分子分布的阈值比AC-Fe高。降解液的pH值对AC-Cu体系、AC-Fe体系COD去除影响存在拐点,最高COD去除率点对应的降解液pH值为3。微波辐射功率较低时,体系COD去除率随辐射功率增加而增加;辐射功率较高时,高温下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硫化物分解成小分子硫化物,对催化剂活性存在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5.
大型会展对提升举办地旅游形象效应成为旅游学界当前关注的热点。以上海世博会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在分析过程中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研究大型会展对旅游地的形象效应。研究表明,上海世博会主要通过聚焦作用下的旅游形象建设、光晕遮蔽作用下的网络宣传、世博宣传片与上海旅游形象联手营销、旅游企业的积极行为以及政府的支持与配合等5种途径提升上海都市商务会展、都市文化、都市休闲等旅游形象,提出利用大型会展的聚焦作用和光晕遮蔽作用提高举办地知名度,将大型会展宣传与举办地旅游形象宣传相结合,将大型会展建设融人到城市的旅游形象建设之中等3个方面提高旅游地形象。  相似文献   
146.
2组ASBR接种污泥源分别为好氧硝化污泥、好氧硝化污泥和厌氧氨氧化污泥按2:1比例}昆合的混合污泥。在相同条件下,经过驯化培养均实现了厌氧氨氧化的稳定运行。接种好氧硝化污泥的反应器的适应期为29d,经过105d的培养反应器成功启动;接种混合污泥的反应器的适应期为13d,经过49d反应器启动成功。从2组ASBR污泥中提取细菌总DNA,经过厌氧氨氧化菌特异引物Pla46rc/Amx820对污泥样品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等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接种不同污泥源条件下的反应器中厌氧氨氧化菌的特性存在差异,接种污泥源为好氧硝化污泥的反应器中存在的厌氧氨氧化菌种为CandidatusKuenenia,而接种混合污泥的反应器中存在的厌氧氨氧化菌种为CandidatusAnammox—oglobus,与最初接种的混合污泥中的厌氧氨氧化菌相同。当接种污泥中存在厌氧氨氧化菌时,该菌株经过长时间的驯化可成为优势菌种,而当接种污泥中无厌氧氨氧化菌存在时,CandidatusKueneniasp.可以在反应器中占主导,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7.
雾霾污染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民生与环境问题。基于改进产出密度模型,运用地统计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长三角城市2015~2017年雾霾污染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雾霾污染存在季节性变化特征并且各城市雾霾污染状况逐渐好转。(2)雾霾污染具有显著的局域集聚特征和空间异质性,杭州、宁波和台州呈现低-低集聚特征,而滁州、扬州、镇江和泰州为高-高集聚型,污染区域集中于省界处,污染程度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城际空间正相关和空间溢出效应,周边城市雾霾污染对本地区会产生负影响。(3)长三角城市人口集聚、研发投入、产业结构、工业烟粉尘排放及城市建设均对雾霾污染产生正向影响,对外开放、能源消耗以及降水等因素对雾霾污染产生负向影响;雾霾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库兹涅茨曲线关系。经济集聚通过优化生产要素的空间分布与组合、共享治污基础设施等,形成雾霾污染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8.
隔爆型电机在火炸药危险场所应用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普通隔爆型电机应用于火炸药粉尘危险场所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设计壳体粉尘侵入量试验,系统研究不同间隙下的粉尘侵入量,根据试验数据,应用曲线外推法及阿贝尔(Abel)余容状态方程计算爆压,结合材料力学及薄壁理论进行隔爆型电气设备外壳强度及刚度的校核。计算表明:若壳体内粉尘较均匀的悬浮在空中,切向应力与许用应力处于同一数量级;如果火炸药粉尘在轴承室、接线盒等局部堆积成火炸药层,切向应力比许用应力大两个数量级。试验结果强调:用于火炸药粉尘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必须有特殊的防爆结构设计,普通的隔爆电机用于火炸药粉尘危险环境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49.
150.
烹调烟雾的健康危害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烹调烟雾是我国居民室内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其健康危害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综术字烹调烟雾的化学组成成分,吸入毒性,致突变性及与原发性肺癌的发病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研究结果表明,烹调烟雾对人体健康存在一定的危害,有必要对烹调烟雾的污染情况,毒作用机理进入深入的研究,以便为采取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