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27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诱导喷嘴改进滤筒脉冲清灰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情  陈海焱  巨敏  陈俊东 《环境工程》2012,30(1):62-65,138
改善清灰效果是提高滤筒除尘效率的关键和难点问题。运用自制脉冲喷吹实验台,采用诱导喷嘴(超音速引流喷嘴和气流散射器)对325 mm×660 mm滤筒进行脉冲喷吹清灰实验研究,并与采用普通喷吹孔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采用诱导喷嘴时侧壁正压力峰值平均值是普通喷吹孔的1.465倍;且采用诱导喷嘴时各测点的不均衡系数为0.768~1.336,普通喷口为0.270~2.251,而不均衡系数越接近于1,其清灰效果越好;同时,采用诱导喷嘴时各测点基本在同一时刻达到正峰值。实验充分表明采用诱导喷嘴确保了滤筒长度方向上内壁清灰压力的均匀性,且对滤筒清灰效果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消毒是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但普遍采用的氯系消毒剂在杀灭细菌病毒的同时,能产生大量具有“三致”效应的卤代消毒副产物(DBPs),严重威胁了饮用水的化学安全.研究人员已在饮用水中陆续检测并识别出700多种DBPs,但这些已知DBPs均为分子量小于800 Da的低分子量DBPs,目前对高分子量DBPs的认识还较为有限.本研究建立了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的高分子量DBPs检测方法,发现在基质为2,5-二羟基苯甲酸,阳离子化试剂为三氟乙酸钠,使用三明治法点靶,反射-正离子模式,90%激光强度时,信噪比和信号重现性达到最优,信噪比之和达到了136.2,变异系数(CV)则为4.77%.利用上述方法,在模拟饮用水中检测到5种新的高分子量DBPs.在此基础上,通过同位素模式分析、TOF/TOF串联质谱和数据库验证,建立了针对未知高分子量DBPs的分子式/结构式识别方法,确定新的高分子量DBPs为寡糖羧酸类物质.  相似文献   
13.
利用脉冲喷吹实验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喷吹压力、脉冲宽度、喷吹气量和喷吹距离,测定2 m滤袋侧壁上、中、下3个测点的压力正峰值和压力正峰值到达时间,调整喷吹参数使滤袋侧壁沿长度方向压力正峰值和压力正峰值到达时间合理分布,通过这两个因素来研究脉冲清灰效果.结果表明,喷吹压力、喷吹气量和喷吹距离对压力正峰值和压力正峰值到达时间影响较大,适当提高喷吹压力、喷吹气量和喷吹距离有助于改善滤袋的脉冲喷吹清灰,脉冲宽度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小.研究表明,0.6 MPa的喷吹压力、0.08 ms的脉冲宽度、200 mm的喷吹距离为最佳喷吹参数.  相似文献   
14.
15.
马尾松林地与玉米地土壤有机碳的分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农生态系统转化对土壤有机碳(SOC)组成和来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不同学者的结论仍然存在一定差异,且这一转化过程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影响鲜有报道.基于这一背景,该研究在贵州中部区域选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地和玉米(Zea mays L.)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SOC和DOC含量和同位素组成的测定,分析林农生态系统转化前后土壤有机碳的分异.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林地剖面中,SOC和DOC含量随剖面深度的变化幅度均大于玉米地土壤,DOC含量最大值出现在5~10 cm处;銼O13C和銬O13C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有所偏正,但銬O13C在剖面中的变异远大于銼O13C,其极差分别为5.015‰和2.431‰;通过对比銬O13C和銼O13C的差异,说明其0~5 cm的DOC主要来源于新成枯枝落叶,而土体内部DOC则主要来自土壤腐殖类物质的转化.在玉米地剖面中,銼O13C和銬O13C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有所偏负,但整个剖面中两值的差异较小,DOC主要来源于土壤腐殖类物质的转化;SOC来源于玉米植物体有机碳(C4-C)的比例介于2.55%~20.80%之间,随剖面层次的加深有降低趋势,但出现"之"字形反复;DOC中C4-C的比例在剖面0~40 cm间较为相近(25.94%~34.54%),40 cm以下则急剧下降(3.18%~15.65%).  相似文献   
16.
室内空气品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室内空气品质的由来,并介绍了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归纳了部分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温度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介绍了在劳动防护织物加工、性能测定中温度测量技术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荒山荒地是我省农业的重要后备,本文将主要探讨这部分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原则和方向,为发展农业寻求新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安顺市土壤pH空间变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清霞  陆晓辉  涂成龙 《环境科学》2022,43(4):2124-2132
探究土壤pH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异规律,分析环境因子对土壤pH空间分异的影响,对安顺市山地复杂环境下土壤pH的精准管理和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2 851个野外采样点,综合采用全局Moran's I指数、冷热点分析、半方差函数和克里金插值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安顺市土壤pH值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0.
生态修复是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使用,解决环境污染、恢复自然生态平衡的过程,从提出“生态修复”这个概念至今,国内外学者及科研机构已有大量工作和研究成果。本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CNKI核心数据库,筛选SCI论文216篇和中文核心231篇,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系统梳理生态修复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应用案例、存在问题及未来研究重点。主要结论如下:1)生态修复研究主题从最开始的单一生态系统逐渐转向多维度耦合,研究方法也从人工干预修复向近自然修复手段发展;2)针对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均有各自的生态修复方法,缺点是修复方式单一、缺乏对整体生态系统效应的研究;3)生态修复主要存在缺乏对生态系统整体性的恢复措施,缺乏多维度、多类型、多方式组合的综合治理与修复方案、理论研究未与实践相结合等问题。未来研究重点应从整体性角度推进生态修复研究,开展多要素协同生态修复实践工程,发展更多区域与国家之间的合作,加强多对象、多尺度的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