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27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在研究钟祥市农业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市农业基地建设的条件、措施.以及其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2.
一、电器火灾的安全扑救。由于电气火灾具有一定特殊性,从灭火扑救角度考虑,一要保证扑救人员的安全;二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扑救方法,使国家和人民财产少受损失。  相似文献   
33.
对西南喀斯特地区典型黄壤和石灰土剖面土壤主量和微量元素组成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提供了有关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过程的信息。所研究的土壤相对于上地壳普遍富集P和Mn,而亏损Na、K、Ca、Mg元素。与黄壤相比,石灰土具有较高含量的K、Rb和较低含量的Sr元素,同时具有较高Th/Ta,Rb/Sr比值和CIA的特征,指示两类土壤成土母质的差别和石灰土较强的风化程度。不同地区同种类型土壤以及同一地区不同类型土壤的化学组成具有显著差别,反映了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土壤在成土母质、风化成土过程和程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34.
西南喀斯特山地土壤(主要有黄壤和石灰土)的母质来源和形成过程至今存在较多争议.本研究选择黔中地区喀斯特典型的黄壤和石灰土土壤剖面作为研究对象.以Sr同位素为主要研究手段探讨了喀斯特地区风化成土过程特征.不同土壤母质来源及不同类型土壤的相互成因关系.研究发现:石灰土与砂岩黄壤具有明显不同的Zr/Nb和Th/Nb比值:石灰...  相似文献   
35.
贵州省土壤水分状况估算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水分是重要的土壤内在属性,亦是土壤系统分类工作中重要基础性诊断特征。将贵州省86个气象站点地面气候数据与土壤可能蒸散量模型、月干燥度和年干燥度计算公式相结合,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对土壤水分状况的分级要求,对贵州省土壤水分状况进行初步评判,同时探讨土壤干燥度与可能蒸散量、降水量及温度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贵州省土壤水分状况包括湿润和常湿润两种类型,51个县(市)的土壤属于"湿润"水分状况,其余35个县(市)土壤属于"常湿润"水分状况。自西向东,贵州省土壤水分状况由"湿润"逐渐演变为"常湿润",中部区域为两种土壤水分状况同时存在。相较于地区性降水量,可能蒸散量对土壤干燥度影响更大;与年均气温相比,年可能蒸散量与年均地表温度相关性更强。将贵州省土壤水分状况作为诊断特性应用于土壤系统分类时,应综合分析成土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36.
为了研究北京大气颗粒物和二■英(PCDD/Fs)的污染状况以及评估交通限行对大气颗粒物和PCDD/Fs的影响。利用同位素稀释高分辨率气相色谱/高分辨率质谱(HRGC/HRMS)联用法和USEPA 1613B标准方法,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东门为采样点,采集大气PM_(2.5)、PM_(10)、TSP样品,对北京市交通限行期间以及交通限行前后等不同交通状况下颗粒物浓度及大气PM_(2.5)中17种2,3,7,8-PCDD/Fs污染特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PM_(2.5)、PM_(10)、TSP的日均质量浓度在交通限行前分别为126、202、304μg/m~3,限行期间分别为39、78、93μg/m~3,限行结束后分别为79、126μg/m~3。PM_(2.5)中17种PCDD/Fs的质量浓度(毒性浓度) 3个时段分别为1 804 fg/m~3(70 fg I-TEQ/m~3)、252 fg/m~3(9 fg I-TEQ/m~3)和1 196 fg/m~3(48 fg I-TEQ/m~3)。北京市交通限行期间颗粒物浓度和二■英浓度显著低于交通限行前后,交通源减排措施的实施是大气颗粒物和二■英污染水平降低的主要原因,从减排效果看,交通源减排措施对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控制效果明显好于大气粗颗粒物。  相似文献   
37.
贵州省旱地黄壤Zn和有机质的空间异质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究黄壤Zn和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异规律,分析环境因子对黄壤Zn和有机质空间分异的影响,对贵州省山地复杂环境下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30914个野外采样点,综合运用多种地统计学与传统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贵州省旱地黄壤Zn和有机质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①贵州省旱地黄壤Zn的平均含量略低于全国土壤Zn的平均含量(100 mg·kg-1),处于中等水平,而有机质含量则较为丰富;变异系数表明两者均属于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②黄壤Zn和有机质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呈聚集分布,其中以Zn的Moran''s I指数更大、自相关程度更强;两个养分的最优理论模型均为指数模型,且块基比均介于25%~50%,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但结构性因素的作用更大;有机质的分形维数较Zn要高,其空间格局更复杂,对尺度的依赖性大.③Zn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和西北部地区,低值区多位于东南部和南部地区;有机质高值区沿西北东南带斜线分布,而低值区则沿东北西南方向与高值区呈现交叉分布的格局.④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表明,选取的7个环境因子均对黄壤Zn和有机质的空间变异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高程和NDVI与两者的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38.
本文运用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分析了当前区域规划工作的状况和特点,指出了规划工作和宏观调控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加强规划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9.
制备了炭化核桃壳,采用SEM,EDX,FTIR等方法对炭化核桃壳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炭化核桃壳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效果。表征结果显示,炭化后的核桃壳为片状结构,且形成了大量的微孔,微孔数量的增加使得核桃壳的比表面积明显增大。实验结果表明,炭化核桃壳吸附处理含Cr(Ⅵ)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废水pH 2.0、炭化核桃壳加入量16 g/L、吸附温度25 ℃、转速150 r/min、吸附时间180 min,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吸附处理Cr(Ⅵ)质量浓度为20 mg/L废水,Cr(Ⅵ)去除率高达98.7%,最大吸附量为8.731 mg/g。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可更好地描述炭化核桃壳对Cr(Ⅵ)的吸附过程,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拟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炭化核桃壳对Cr(Ⅵ)的吸附行为,此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控步骤。  相似文献   
40.
三种水生植物在不同季节去污能力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验室人工模拟太湖地区春季和冬季不同气候条件下,对三种抗寒去污性能较强的水生植物伊乐藻、石菖蒲和水芹菜在不同营养状态下和不同季节温度条件下去除氮磷的效果进行了系统地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这三种植物均能较好地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其中以水芹菜脱氮除磷效果最好;总体上植物在春季吸收氮的效果要好于冬季,但对磷的季节吸收差异没有氮明显。可利用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对氮磷去除的各自优势分别筛选吸收效果较好的植物品种,构成双层次群落结构(FAMS)用以修复太湖地区富营养化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