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0 毫秒
21.
对于处于当前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我们不可能立即采取减排行动,大规模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我们也不能漠视气候变化。中国也需要通过具体的行动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的立场,从节能与减排的一致性上强调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22.
中国"十二五"规划中,除了节能的约束性目标外,增加了减碳的约束性目标。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减碳目标是为了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即国际压力而增加的?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需要积极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当然有来自国际方面的考虑。但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即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来看,减碳实际上或更多的是为了中国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为什么这样说?历史地看,化石能源终究要枯竭的;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需要发展转型;低碳选择,不仅仅是低碳技术问题,需要从规划、质量和管理多方入手,加速低碳转型。但是,低碳转型是一个过程,我们要加速这一进程。  相似文献   
23.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处于转型的进程之中,这种转型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深化是转型的主要内容。转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环境产品与服务性质的认识与界定:从公共物品转向私人物品;对环境产品特征的定位:从奢侈品转向必需品;对环境产品经济属性的认识:从成本转向收益;对环境管理手段的应用:从指令转向市场;关于环境与经济的权衡取舍:从对立转向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24.
文章通过对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进行深入分析,从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文明建设要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秉承"六项基本原则"几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导向、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进行了分析,提出全党全社会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特别是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切实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建成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25.
在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社会近些年来积极推动基于适应性管理理念的适应规划决策及实践。针对国内日益迫切的政策需求,本文对适应规划的概念、内容和方法学进行了详细介绍,指出适应规划的理念是适应性管理,适应规划的内容包括规划目标、参与主体、构成要素等,研究步骤包括:①确定适应规划的目标和范围;②气候脆弱性及风险评估;③适应对策甄别及评估;④制定适应战略及规划;⑤政策实施及评估。最后,本文对于如何开展适应对策评估进行了示例分析,这有助于为国内开展适应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26.
低碳城镇化的宏观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久而大规模的城镇化和市民化过程,构成中国经济增长升级版巨大而持续的动力源泉。本文分析了城镇化的低碳挑战和低碳城镇化的宏观内涵,探析了低碳城镇化的宏观路径。  相似文献   
27.
气候变化:地缘政治的大国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家华 《绿叶》2008,(4):77-82
由人为排放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由技术、经济问题演变为重大的国际地缘政治问题。中美欧,是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博弈的主角。欧美均希望联盟中国,获取全球气候问题主导权,中国是决定走向的砝码。相比在欧美间不偏不倚、倾向美国或自立山头,选择倾向欧盟,对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的发展空间,更可行、更有益。  相似文献   
28.
潘家华 《环境保护》2007,(21):20-22
环境与发民的辨证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迅猛发展,而境内的环境和自然资源禀赋都是既定的,不可以扩张的;利用国外资源与市场,一方面可以增加自然资源供给,另一方面也增大了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29.
潘家华 《绿叶》2008,(8):75-82
美国智库组建中、欧、印、美四个"代表团",在"联合国秘书长"的倡议、支持下,就移民、资源稀缺、灾害、减排等问题,进行"实战演练",以期达成2015年后的气候变化框架协议。中国队提出七项原则:可以探索合作路径;如果与国家利益有关,可以作有限资源承诺;寻求欧美援助;争取技术转让;要与欧美平起平坐;考虑国内舆论;尊重国家主权。从演习结果看,减灾、移民、资源稀缺议题可达成共识,气候变化的关键与难点是减排。  相似文献   
30.
随着中国进入小康社会,汽车进入普通消费者家庭,中国的汽车生产与消费总量在2020年可能雄踞世界首位。由于中国的汽车发展采用的是发达国家的常规路线,污染物的排放量和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将随着汽车市场的扩大而增加,引发汽车行业乃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忧患。如采用氢燃料代替汽油燃料,则汽车产业的发展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