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135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49篇
综合类   241篇
基础理论   61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40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改性后的沸石材料,可大幅度提高其对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高锰酸钾和硫酸锰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包裹在沸石表面,可大大提高其吸附性能,最终达到吸附废水中重金属的目的。研究了二氧化锰改性沸石对废水中Pb2+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如沸石与二氧化锰投料比、反应时间、溶液pH值、反应温度、Pb2+初始浓度等,并探讨了其吸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二氧化锰改性沸石对废水中Pb2+的吸附效果随着沸石与二氧化锰投料比的增加而提高,平衡吸附时间为12 h,吸附反应的最佳溶液pH值为5~6;二氧化锰改性沸石对废水中Pb2+的吸附为自发的吸热反应,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说明为单配体吸附模式;红外光谱分析发现,-OH是影响二氧化锰改性沸石吸附废水中Pb2+的主要官能团;低浓度腐殖酸对二氧化锰改性沸石吸附废水中Pb2+的影响较小,不产生竞争吸附。  相似文献   
102.
江苏省环保专项资金一般根据专家经验对项目核定后进行事前补助,事后开展针对项目财务支出的合规性评价,但忽视了专家核定补助金额是否合理。根据近3年江苏省燃煤发电机组SCR脱硝工艺典型项目审计报告,分析了项目审计核定支出额与专家核定支出额的规模(100 MW级及以下、300 MW级、600 MW级及以上)差异、区域(苏南、苏中、苏北)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发现100 MW级及以下机组环保资金审计核定支出额显著高于专家核定补助额,在剔除100 MW级及以下机组后,苏南地区项目环保资金审计核定支出额显著高于专家核定补助额,基于此提出了项目补助费用校正优化建议,为环保资金科学分配、提高财政资金支出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3.
2022年,苏州市应急管理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真正把安全生产放在心上、把安全责任扛在肩上、把安全工作始终抓在手上,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认真落实新《安全生产法》各项规定,把监管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创造良好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104.
紫外线诱变提高特效菌的降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紫外线诱变法对6 株特效菌进行处理,考察了诱变前后菌株理化性能及对难降解底物去除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紫外线诱变使菌株形态和ERIC-PCR 指纹图谱发生了明显改变;诱变后的菌株对目标难降解底物的降解能力均得到改善,其中, PNCB3、CB4、14357、EM 的降解率提高了20%以上.诱变后菌株经7 代转接后,降解性能无显著降低,具有一定遗传稳定性.诱变后复合菌剂可以明显提高废水生化处理系统对难降解物质的CODCr 的去除速率,延滞期缩短近2h,速率常数增大1.68 倍,同时可以显著提高系统抗击负荷与有毒物冲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5.
多株功能菌的混合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行研制的功能菌为对象,通过菌体生长曲线与基质消耗曲线的比较与分析,研究不同菌混合培养时各菌的生长与单一培养时的差异.结果显示,功能菌FPN、FErn、FCB和F10单一培养时,菌体生长过程服从修定的Logistic方程,最大比生长速率分别为0.248 h-1、0.207 h-1、0.196 h-1和0.348 h-1;当FPN和FEm为一组、F10和FCB为一组进行两株菌混合培养时,由分离培养基计数得到的各种菌的生长曲线与对应的该菌单一培养时的生长曲线无显著差异,各组的基质消耗曲线与各自对应的菌单一培养时的消耗曲线之和无显著差异;当FPN、FEm、FCB、F10这4株菌混合培养时,混合菌体的生长曲线与单一培养时的菌体生长曲线之和无显著差异,碳源消耗曲线与各菌单一培养时的碳源消耗曲线之和无显著差异.图6表3参21  相似文献   
106.
梁子湖湿地植物多样性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1999~2001年的野外调查数据,研究了湖北梁子湖湿地浮游藻类和高等植物多样性资源.结果表明,该湿地常见浮游藻类73种,隶属于7门58属(绿藻28种,硅藻19种,蓝藻14种,金藻4种,裸藻3种,甲藻3种,隐藻2种);高等植物282种,隶属于72科183属(苔藓8种,蕨类9种,裸子植物3种,被子植物26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种.浮游藻类密度和生物量均值分别为(1163.79913.51)104cell/L和6.1342.737mg/L,叶绿素a含量12.754.98mg/L,浮游藻类表层日生产量1.18~2.29mgO2/(Ld).水生植被繁茂,可划分为12个群丛,群丛单位面积生物量为6.443kg/m2;水生植被覆盖率54.27%,单位面积生物量为3.496kg/m2,在同类湖泊中处于中等水平;植被种类复杂,以沉水植物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为优势群落.该湖泊总体上属中营养型水体,仍保持草型湖状态.  相似文献   
107.
根据DNDC模型能较好地拟合贵州省玉米-油菜轮作田、大豆-冬小麦轮作田和休耕地的N2O释放通量及其影响因子的季节变化模式,采用DNDC模型估算了以县为空间分辨尺度的贵州省农业土壤1995 年N2O释放通量和释放量;定量评估了施肥和耕作农业活动对该地区N2O释放量的贡献. 本工作将为准确估算我国农业土壤的N2O释放量和提出科学的减排措施提供研究基础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08.
文章系统分析了热气溶胶灭火剂抑制A类火能力的影响因素,并用SQ灭火剂在全淹没条件下进行实验,研究了灭火剂用量、灭火室大小、木垛的预燃程度和木垛结构大小对灭火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SQ热气溶胶灭火剂抑制A类火比B类火困难得多,此外灭火效果与木垛预燃程度、木垛的结构尺寸有关,与灭火实验所用的灭火室大小关系不大。并指出在评价热气溶胶灭火剂扑灭A类木垛火能力时,应详细给出灭火实验所采用的条件,特别是火灾模型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9.
鄱阳湖湿地土壤-植物-地下水稳定氧同位素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极端干旱事件频繁发生,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遭受破坏。为此,于2014年鄱阳湖湿地保护区两个断面分层采集0~100 cm土壤,并采集优势种植物和河湖水以及地下水数据,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土壤-植物-河湖水-地下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并探寻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结果表明,两断面土壤水氧同位素变化范围分别为–10.48‰~–5.23‰和–12.39‰~–6.55‰,算术平均值分别为–8.36‰和–8.63‰。断面一表层(0~30 cm)土壤水氧重同位素较富集,且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断面二表层(0~40 cm)土壤水中氧同位素组成基本无变化。断面一的地下水主要是受降水补给,断面二可能是受降水和河湖水共同补给。鄱阳湖湿地两断面优势种植物虉草叶片水的氧同位素值最大,为–0.9‰,其次是灰化苔草和芦苇,分别为–4.23‰和–5.25‰。  相似文献   
110.
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老城区西北,与老城区仅一河之隔.近期至2000年开发9.2千米~2,远期至2010年开发19.6千米~2.龙溪港、旄儿港、机坊港3条五级航道斜穿全区,全区划分为凤凰工贸、杨家埠重化工和西塞港储3块功能区.在开发区环境噪声污染源中,航道噪声是比较突出的一个污染源.其污染范围广,声级高,声级变化大.1994年我们对开发区内航道噪声作了初步调查,以摸清沿河噪声的分布规律,提出降低开发区内航道噪声的措施和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