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86篇
安全科学   110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308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王伟 《中国环境监测》2019,35(1):135-141
建立了基质固相分散-ASE提取-GC/MS法同时测定土壤中8种有机氯农药和16种多环芳烃的方法。对方法的线性、检出限、精密度、回收率及土壤质控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种有机氯农药和16种多环芳烃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7 5~0.999 8,方法检出限为0.39~1.57μg/kg,空白加标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实际土壤样品加标回收率为60.6%~125%,土壤质控样品结果均在范围内。该方法能够满足土壤中8种有机氯农药和16种多环芳烃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62.
王伟 《劳动保护》2009,(12):12-13
海上石油作业是高风险作业,据《世界海上石油作业事故数据库》记载,从1970-1997年间,全球发生事故3431起,其中翻沉事故153起,死亡1285人,事故频率按1000平台年发生的次数计,在1970-1979年为9.38,1980-1997年为6.56,海难中的特大事故7起,其中包括在中国海域发生的2起。即1979年11月25日渤海2号钻井平台翻沉死亡72人;1983年10月25日发生在南海的爪哇海号(Javasea)钻井平台翻沉死亡81人。这两起事故主要原因均为缺乏在危急情况下的应急程序和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63.
刘晓  王伟  高兴保 《环境工程学报》2014,8(8):3423-3427
在稳定运行的城市生物质废物厌氧消化中试研究结果基础上,对基质及消化液的有机物粒径分布特征进行解析。在反应器有机负荷为2.4、6.0和8.0 kg VS/(m3·d),停留时间为50、20和15 d 3个状态下,反应器对城市生物质废物有良好的去除效果,VS去除率均在60%以上。其中粒径96μm的大颗粒有机物去除率均在80%以上,负荷及停留时间对大颗粒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没有表现出明显影响;随着负荷的增加及停留时间的缩短,消化液中粒径范围0.45~74μm的有机物及溶解性有机物的含量增加,去除率降低;研究结果表明,在传统的厌氧消化条件下,对于本研究中的城市生物质废物而言有机物的酶解过程是主要限速步骤。  相似文献   
164.
通过检测活性污泥的电子传递体系活性以及生物多样性,研究Ni2+对活性污泥微生物活性及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系统相比,5 mg/L的Ni2+对2,3,5-triphenylteltrazolium chloride(TTC-ETS)活性未产生显著的影响;但当Ni2+的浓度进一步增大到10、20和40 mg/L后,其对序批式反应器内活性污泥TTC-ETS活性的抑制率分别达到(36.79±11.14)%、(55.88±13.90)%和(70.97±6.78)%。低浓度Ni2+能增强活性污泥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但高于10mg/L的Ni2+则显著抑制了活性污泥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各个SBR系统中微生物群落最常见的物种相近,物种丰富度和均一性则均有所不同,其中群落物种丰富度随着Ni2+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TTC-ETS活性、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与Ni2+的胁迫浓度之间的显著相关性表明,它们均可有效地表征Ni2+胁迫对活性污泥微生物活性及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65.
因果关系认定直接决定"谁为环境损害买单",是解决环境损害纠纷的关键环节。然而不管是从技术角度还是从法律角度,当前的制度设计都无法满足因果关系认定的需要。在分析环境污染因果关系技术认定和法律举证双重障碍的基础上,就完善因果关系举证规则和认定规则,提出了立法设想。  相似文献   
166.
通过检测活性污泥的电子传递体系活性以及生物多样性,研究Ni2+对活性污泥微生物活性及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系统相比,5mg/L的Ni2+对2,3,5-lriphenylteItrazoliumchloride(TTC.ETS)活性未产生显著的影响;但当Ni2+的浓度进一步增大到10、20和40mg/L后,其对序批式反应器内活性污泥TTC—ETS活性的抑制率分别达到(36.794-11.14)%、(55.88±13.90)%和(70.97±6.78)%。低浓度Ni2+.能增强活性污泥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但高于10mg/L的Ni2+则显著抑制了活性污泥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各个SBR系统中微生物群落最常见的物种相近,物种丰富度和均一性则均有所不同,其中群落物种丰富度随着Ni2+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TTC—ETS活性、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Shan—liOn指数和Simpson指数,与Ni2+的胁迫浓度之间的显著相关性表明,它们均可有效地表征Ni2+胁迫对活性污泥微生物活性及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67.
改进主成分分析与多元回归融合的汉丰湖水质评估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15—2017年汉丰湖水质监测数据,采用改进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相融合的评价方法对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先对水质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改进主成分分析作降维处理并计算主成分得分值,再对选定的主成分作多元线性回归处理得到水质预测回归模型,并用于研究区水质的评估预测。结果表明:选出的4个主成分因子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7.3%,实现了数据结构的简化;同时,改进主成分回归预测值总体上更趋近于实测值,其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最大值4%,而常规方法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最大值接近10%,体现出该方法所建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68.
施氮对稻麦轮作系统综合增温潜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典型区域田间试验结合生物地球化学模型(DNDC模型),以上海市崇明岛为例对稻麦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DNDC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田间实测到的稻麦轮作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在常规用量的80%~150%之间增施氮肥对作物产量无显著增加,但稻麦轮作系统综合温室效应呈递增趋势。东滩农业园区稻麦轮作系统最优施氮量为常规用量的6298%,此时单位产量增温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最小,作物产量为12 8775 kg/(hm2〖DK〗·a),综合温室效应较常规施氮降低3670%。长江下游地区稻麦两熟制农业生态系统能够通过合理控制农田氮肥用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净通量,降低作物单位产量GWP  相似文献   
169.
天津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空气质量作为重要的环境问题,影响着城市人口健康和经济发展.利用天津市环境质量各种年报资料,综合运用灰色聚类、关联模型对天津市空气质量现状、影响因素做出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整体空气质量呈上升趋势,2004年后灰色聚类结果均为二类,且一类聚类系数在逐渐增大;空气质量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天津市工业废气排放及能源...  相似文献   
170.
综述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化学性质、环境释放机制以及其对环境构成的危害,归纳了壬基酚及其短链聚氧乙烯醚(NPnEO)在膜-生物反应器(MBR)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分析了其生物降解性和降解机理,探讨了MBR中活性污泥对其吸附能力和膜的截留能力,讨论了包括厌氧或好氧条件下的温度、水力停留时间、污泥停留时间等因素对于其降解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