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16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37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菌群功能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的反冲洗模式和强度下,用各功能菌群的生物活性、生物量及二者的乘积考察了反硝化生物滤池和曝气生物滤池菌群功能的恢复.结果表明,反洗后初期曝气生物滤池(CN 池)滤料上异养菌活性较低,总降解能力降低了约20%,而后迅速增加,约50 min恢复到最佳状态;亚硝化细菌生物活性变化与之相反;反硝化生物滤池(DN池)亚硝酸与硝酸还原菌生物活性曲线变化趋势相同,且反洗后前者生物活性略大于后者.CN和DN池生物膜量由滤料底部到顶部呈现由大到小的变化,在试验期内随时间延长稳步增长.CN池中反洗后80 min各功能菌生物量和生物活性较适宜,功能恢复到最佳,DN池中还原菌生物活性在反洗后 120 min接近最大值,功能恢复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42.
通过模拟柱实验,定量研究了柴油在特定包气带介质下的自然衰减作用,计算了吸附作用、生物降解和挥发作用对柴油的去除效能。确定了细砂和亚黏土对柴油的吸附平衡时间均为24 h,对TPH的理论最大吸附浓度分别为234,430 mg/kg,生物抑制剂HgCl2的最佳剂量为1 000 mg/L。实验结果显示:亚黏土对柴油污染物的阻滞作用强于细砂,柴油在亚黏土中的自然衰减效率高于细砂。亚黏土中的生物降解作用强于细砂,各自的生物降解动力学方程分别为:TPH=25.48e-0.0027x和TPH=25.48e-0.0051x;在细砂中的挥发作用较强,各自的挥发动力学方程分别为:TPH=25.48e-0.0221x和TPH=25.48e-0.0109x;在细砂和亚黏土中挥发作用的去除量分别是生物作用去除量的4.21倍和2.09倍。  相似文献   
43.
针对HW-N1型能见度仪在大庆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有关维护运行问题,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工作经验和操作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4.
我国是林可霉素原药生产大国,每年产生湿菌渣近千万吨。由于菌渣中残留的林可霉素会对环境造成威胁,被定义为"危险废物",寻找合理、有效的处置方法是目前抗生素生产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对菌渣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林可霉素菌渣有机质含量高,主要是糖类、脂肪、蛋白质等,重金属和无机成分含量低,为林可霉素菌渣的深入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45.
介绍了改进型气箱脉冲袋除尘器在铝电解烟气净化工程上的成功应用,实践结果表明,在保证净化效果的前提下,采用改进型气箱脉冲袋除尘器作为净化设备,可使其一次投资、能耗、年维修费与其他型式布袋除尘器相比均有所降低,为铝电解烟气净化工程扩大了除尘器的选择范围。  相似文献   
46.
地表水中氨氮和总氮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地表水中氨氮和总氮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2010年濮阳市6个监测点位地表水的氨氮和总氮的监测数据,分析了氨氮和总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地表水氨氮和总氮两个监测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冬季最好R为0.9270,春、秋其次R分别为0.8980和0.8695,最后是夏季为0.6780。氨氮和总氮之间的比例系数波动范围较大为0.040~1.138,各不同季节的平均值为0.38。  相似文献   
4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5种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冠九  王冰  孙成 《环境化学》2007,26(1):106-107
本文使用C18吸附柱,采用自动固相萃取法提取水样,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DAD)同时测定5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TC),土霉素(OTC),金霉素(CTC),多西环素(DC)和美他霉素(MTC),旨在为水体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检测探索一种简便快速、成本低廉、灵敏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48.
王冰  郭书海  李凤梅  王卅  吴波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10):4133-4141
我国开采原油的稠油比重大、胶质含量高、环境风险突出,亟需解决石油污染土壤中胶质组分的解毒问题.由于胶质结构复杂、难以降解,所以对胶质结构变化的研究较少,其降解率也并不足以说明胶质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修复过程中胶质结构与毒性的变化,为污染土壤修复体系提供重要指标.本文从辽河油田原油中提取胶质配制污染土,并加入构建的混合菌群.设计微生物修复(Bio)、电动-微生物修复(EK+Bio1)、电动-微生物补充营养修复(EK+Bio2)及间断电动-微生物修复(EK+Bio3)共4种处理.结果表明,胶质平均降解率EK+Bio2EK+Bio3EK+Bio1Bio,降解率最高为9.67%,为Bio处理的3.05倍(3.15%).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修复前后胶质平均化学式为C_(106)H_(157)N、C_(96)H_(174)N,碳氢比降低,不饱和度降低.光谱分析与~1H-核磁共振结果表明,修复后胶质碳链变短,芳香环、羧基与酚类结构数量减少.根据B-L法计算胶质芳碳率(f_A)由0.28减少到0.11,可推测胶质的结构模型.MicroResp~(TM)与小麦种子发芽实验结果表明,修复后土壤中微生物活性增强,小麦种子发芽率大大提高,说明结构的变化使胶质毒性降低.因此,电动-微生物修复使胶质结构发生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削减了胶质毒性,较好的对胶质污染土壤进行了修复.  相似文献   
49.
穿越地下水源地的输油管道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对区域造成环境污染,尤其是发生泄漏事故时会对地下水产生严重影响。以穿越某水源地的输油管道为例,采用地下水模拟系统(GMS软件),对管道泄漏后,石油类物质在地下水的污染状况进行模拟,分别预测了污染物抵达含水层后的1年、5年、10年、15年和20年的持续污染情形,以及在地下水中的浓度分布。模拟结果显示,石油在地下水中沿着地下水流方向移动,在运移20年后,受污面积可达45 937.1 m2。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了预防措施和防治方案,分别为设置防渗层、确定监测井位置、增设监测井以及迁移敏感区的井口位置,以期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0.
为在溢油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有效的应急管理措施,降低事故危害,利用IWIND-LR模型对我国西部某河流进行了突发性溢油事故模拟,通过设定不同的流量情景,对比分析了各种条件下的油膜迁移规律。结果表明:所建的预测模型能够对泄漏油品在河流中的迁移路径进行快速的模拟和预测;在分析油膜到达各拦截点所用时间的基础上,明确了各拦截点在应急抢险中的作用,并提出应急处理处置中围油栏布设与溢油回收技术。该研究可为河段突发管线溢油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