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81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41.
纳滤膜对有机物的截留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美国TriSep公司TS80纳滤膜,在操作压力0.7MPa下考察了纳滤膜对有机物的截留机理,TS80纳滤膜平均去除率为90.3%,根据色谱质谱联机分析结果可知.TS80纳滤膜能使色谱质谱峰丰度降低50%左右,其对有机物的去除是由有机物的结构特征(如分子量、极性)与有机物问膜问的相互作用关系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42.
对饮用水中余氯测定存在的问题、余氯与加氯量的关系、水中消毒剂残余量的控制等饮用水消毒所涉及的若干技术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探讨。通过试验摸索出1种测定余氯的分光光度法,作为对目视比色法的修正。  相似文献   
43.
用GC/MS仪分析了某市自来水深度处理工艺和常规处理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原水中有机物53种,深度处理工艺对有机物总量的去除率为95%,常规工艺对有机物总量的去除率为86%。  相似文献   
44.
低温条件下陶粒滤池生物膜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官厅水库下游三家店水库水源进行生物陶粒滤池预处理的现场试验 ,研究低温条件下生物陶粒滤池的微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 ,随温度降低生物陶粒滤池去除污染物的效果下降主要是由于陶粒表面微生物活性随温度的降低而下降造成的。陶粒表面的微生物量也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少 ,但是受影响的程度比微生物活性小得多。陶粒表面的微生物活性与生物量沿水流方向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5.
介绍了中石化系统VOCs排放核算公式和美国环保署推荐公式,并对2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油罐排放核算实例,分析了导致中美两种方法计算结果不同的原因,最终确定了VOCs年排放量核算结果为43.43t.利用了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中美核算公式的主要参数进行了敏感性研究,各参数拟合方程的R2均接近于1,将t统计量P值显著性水平设置为0.05,结果表明,在计算浮顶罐VOCs排放时,中石化公式的敏感参数包括:粘附系数、风速、二次密封系数、密封系数和风速指数;EPA公式的敏感参数为内壁粘附系数、风速、静风边缘密封排放系数、有风情况下边缘密封排放系数和浮顶板密封长度系数,风速指数为非敏感参数.  相似文献   
46.
藻类及其分泌物对混凝过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纯萍进行烧杯混凝试验,考察了试验藻种及其分泌物对混凝过程的影响,试验发现:藻类对混凝过程的影响与藻的种类,生长阶段及藻浓度有关;一般说来,藻类在浓度较低时,对混凝过程吸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而在高浓度时,对混凝过程有不同程度的干扰。增加混凝剂投加量,调节pH,耐加氯可以减弱藻类及其分泌物对混凝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文章探讨了一些常规的及新兴煤层气采出水处理方法,并在鄂东区块某公司开展了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满足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标准,DB 61/224—2011《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CODCr去除率为50%~60%,NH3-N可降低到检出限0.04mg/L以下;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6.7h(流量23L/h),处理成本可降到3元/m3以下。建议场站建设应早期规划集水设施敷设,以保证后续采出水集中处理,降低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48.
饮用水净化工艺中磷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一种新的微生物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原水中微生物可利用磷(MAP)以及总磷(TP)、溶解性正磷酸盐(SRP)在净水工艺中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生物预处理、生物活性炭及常规的混凝沉淀砂滤工艺均使水中的MAP、TP及SRP大大降低;生物预处理和生物活性炭对水中MAP的去除效率高于对TP的去除效率;常规处理对原水中MAP的去除率超过90%,TP的去除率在80%以上.臭氧氧化对水中TP和SRP的影响不大,但是使MAP增加.试验原水经过净水处理后,水中可供细菌利用的磷源降低到很低的水平,说明处理后的水中磷源可能成为水中细菌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49.
文章介绍了空气震裂与双相真空抽吸联动原位修复技术的原理,并将该技术应用于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现场修复试验。试验数据表明:空气震裂技术有利于提高污染物质的传输性,与双相真空抽吸技术联动运行可有效提高现场自由相污染物的去除率。空气震裂与双相真空抽吸联动运行系统修复的场地试验结果表明:在12d内自由相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为86.68%。  相似文献   
50.
本文对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27)AI-NMR法对PASC和PAC中铝的形态分布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在PAC中,Al_(13)和AI_b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Al_(13)/Al_b比值为1.0左右 但对PASC而言,情况有所不同,在低碱化度(B)和低Al/Si摩尔比情况下,Al_(13)和Al_b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Al_(13)和Al_b比值远远小于1.0,随着B值和Al/Si摩尔比的升高,Al_(13)/Al_b比值逐渐趋近于1.0.这意味着在低B值和低Al/Si摩尔比情况下,由于聚硅酸与铝水解聚合产物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铝硅复合新产物,该新产物对PASC中铝的形态分布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