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139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202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81.
王敏 《环境教育》2008,(11):87-87
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2007年,福建省污染减排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根据初步核算,福建省2007年度二氧化硫、COD两项指标净减排量大于预期,减排幅度大大高于原定的目标。今年,省政府已明确全省二氧化硫要减排1.19%、COD要减排1.3%。持之以恒抓减排,舆论宣传要先行。为贯彻落实苏增添副省长在全省环保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加大宣传力度”的要求以及会议对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所作的具体部署,  相似文献   
282.
桥式起重机的特殊安全操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敏 《安全》2006,27(2):48-48,51
桥式起重机又称天车,广泛应用于生产车间、料场和仓库等场所,是物料搬运的典型设备之一.  相似文献   
283.
发现和解决飞行冲突是保障安全飞行的关键环节,也是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核心任务。为探索管制员在调配飞行冲突时的注意力分配情况,利用Tobii TX300眼动仪记录了20名被试在解决飞行冲突时的眼动数据。采用动态兴趣区划分的方法,将雷达显示界面划分为8个区域。通过马尔可夫链理论计算被试者在不同兴趣区间注视的一步转移概率和平稳分布。结果表明:无论是熟练管制员还是非熟练管制员对飞机标牌的关注度都要高于飞机本身,对进场飞机的关注度都要显著高于离场飞机;熟练管制员并不是一次注视就能获取足够的信息,需要多次连续重复的注视,非熟练管制员注意力分配不合理,对飞机信息关注过少,不能很好地判断冲突点位置,导致其管制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284.
王敏  赵阳国  卢珊珊 《环境科学》2014,35(10):3940-3946
为探讨培养过程对微生物的选择性作用及电极活性菌在生物膜中的功能地位,采用亨氏厌氧滚管稀释培养技术,以氧化铁为指征,自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阳极生物膜中分离电极活性微生物,并对纯菌分离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特征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以乳酸、乙酸和甾体药物生产废水为底物的MFC最高电压分别可达0.57、0.60和0.40 V.种泥以及乳酸、乙酸为底物的阳极膜分离出的优势菌种均为变形杆菌,而甾体废水为底物的阳极膜分离出的优势菌包含变形杆菌、厚壁菌和拟杆菌,种类丰富.经过富集培养最终分离获得2株电极活性菌,16S rDNA测序鉴定为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和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以乳酸为底物,两株纯菌可分别获得0.10V和0.17 V的最大电压.该研究表明,应用氧化铁为指征的厌氧梯度稀释培养技术可分离到电极活性微生物,但由于分离过程的选择作用,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特征显著.  相似文献   
285.
丁明军  王敏  张华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6):2307-2314
基于1983—2014年6期Landsat遥感影像并结合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南昌市近30年来快速城市化对环境多介质(土壤、灰尘及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及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南昌市近30年间城市化过程经历了3个阶段:一个高速增长阶段(2000—2005年)和两个低速增长阶段(1983—2000年、2005—2014年);(2)南昌市灰尘、土壤及沉积物中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为28.71、25.21和14.90 g·kg~(-1),均远高于江西省土壤有机碳背景值(2.44 g·kg~(-1));(3)市区主干道路沿线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郊区土壤,其分布总体呈现出由市区向郊区阶梯式递减的规律;(4)老城区灰尘有机碳含量高于新建城区,大致随着城市扩张方向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5)湖相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在水平方向上也大致呈现出由市区向郊区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286.
洋河水库微囊藻毒素及产毒株种群丰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洋河水库设置6个采样点,于2015年5—10月采集水样,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微囊藻毒素(MC-LR、MC-RR、MC-YR)的浓度,并采用基于mcy A和mcy B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产毒蓝藻与产毒微囊藻种群.同时,分析了水体中微囊藻毒素浓度和组成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产毒蓝藻与产毒微囊藻丰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洋河水库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浓度范围为0.24~10.99μg·L~(-1);水体中产毒蓝藻占总蓝藻种群丰度的7%~55%,产毒微囊藻占总微囊藻种群丰度的8%~59%,是主要的产毒蓝藻;微囊藻毒素浓度与产毒株种群丰度时空分布特征一致,季节变化规律为夏季秋季春季,空间分布表现为西洋河口附近区域高于东洋河口附近区域;而微囊藻毒素组成无显著时空差异,均以MC-RR和MC-LR 2种亚型为主.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产毒微囊藻种群丰度及其比例是影响微囊藻毒素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且其与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287.
本文对渤海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TOC)、正构烷烃(n-Alks)、石油烃(TPH)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指示意义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TOC含量介于0.12%~1.13%,平均值为0.44%,n-Alks含量介于0.9×10-6~5.1×10-6,平均值为2.25×10-6。C/N、δ13C结合正构烷烃的分析表明,有机质为海、陆混合来源。TPH含量介于15.2×10-6~65.3×10-6,平均值为30.1×10-6,渤海湾含量最高,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n-Alks比值分析结果表明,正构烷烃的陆源贡献大于海洋源,沉积物普遍受到了石油污染。  相似文献   
288.
王文锦  王卿  朱安生  黄凌  顾莹  王杨君  王敏  李莉 《环境科学》2021,42(7):3442-3450
根据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解译了2000~2018年长江三角洲(Yangtze River Delta,YRD)城市群历史土地利用变化,结合氮肥施用变化情况,研究了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农田生态系统氨(NH3)排放变化.结果表明,伴随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YRD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耕地面积从2000年的276269 km2(占总面积的49%)减少到2018年的244001 km2(占总面积的44%).土地利用变化和氮肥施用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NH3排放的影响主要包括土壤本底和氮肥施用两部分.2000~2018年,YRD氮肥施用产生的NH3排放量从690 kt·a-1减少到541 kt·a-1(减少22%);土壤本底产生的NH3排放量从32 kt·a-1减少到29 kt·a-1(减少9%).结果表明,近20年来,YRD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面积显著减少,进一步带来氮肥施用量降低,使得农田生态系统NH3排放量减少.  相似文献   
289.
以微生物定性和定量数据类型作为原始数据矩阵,采用陆地扩散模型(PCNM)、不对称分层分支扩散模型(MEM)和单一方向扩散模型(AEM)对北运河浮游微生物群落中优势和稀有组分空间扩散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优势组分基于不同类型扩散模型的拟合度明显高于稀有组分.AEM模型与优势组分空间分布拟合度较高,不同类型模型在拟合稀有组分的空间分布方面不具有显著差异.与MEM模型相比较,本研究中的优势组分和稀有组分的PCNM模型与AEM模型具有更高的协同解释率.基于定量数据矩阵的优势和稀有类群拟合模型精度均高于定性数据矩阵,表明高度人工化的城市河道水体优势和稀有组分微生物扩散作用均独立于环境选择起作用.这与方差分解过程中优势和稀有组分单独空间解释率分别占到了18.3%和7.4%,与单独的环境解释率分别是18.6%和7.6%的分析结果一致.优势组分具有显著的地理衰减模型,TN、TP等关键环境要素与扩散变量协同作用是主导优势组分多样性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290.
以盐渍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吸附试验和室内土壤培养试验,分析生物炭及木醋液酸化生物炭与尿素配施后对盐渍土壤活性氮、脲酶活性和氨挥发的影响,为提高盐渍土壤氮素有效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吸附试验表明,木醋液酸化生物炭提高了对铵态氮的吸附量,与生物炭相比,提高了2.28%~18.18%.土壤培养试验表明,与单施尿素处理相比,生物炭和木醋液酸化生物炭与尿素配施处理使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分别减少了0.72%和25.26%、 1.11%和16.93%;提高了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和可溶性全氮含量.木醋液酸化生物炭与尿素配施提高了脲酶活性,而生物炭与尿素配施处理则降低了土壤脲酶活性.木醋液酸化生物炭与尿素配施处理氨挥发累积量在不同培养时期均低于单施尿素处理及生物炭与尿素配施处理,且能降低土壤的pH,而未改性的生物炭则提高了土壤pH.因此,在盐渍土区,采用木醋液对生物炭进行酸化后再与氮肥配合施用,不仅有效降低了土壤pH,提高土壤脲酶活性以及可溶性有机氮含量,还可以适当降低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减少氨挥发,有利于减少土壤无机氮素的损失和提高盐渍土壤氮素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