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139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202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31.
刘祥  陈凯  陈求稳  王敏  王丽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6):1928-1938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生态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其群落结构特征可有效指示河流水质及生态健康状况.为掌握淮河流域主要河流强人为干扰下水生态健康状况,分别于2014年夏季和秋季对淮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上27个站点进行水质、沉积物及底栖动物采样分析,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区域底栖动物组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时空特征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两季共获62个分类单元,4297个底栖动物,主要以软体动物门(Mollusca)和昆虫纲(Insecta)为主,其中昆虫纲主要为双翅目(Diptera)、蜉蝣目(Ephemeroptera)和蜻蜓目(Odonata),分别占昆虫纲分类单元数的33.33%、21.21%和18.18%.其次,夏季平均密度为74.21 ind·m~(-2),平均生物量为7.89 g·m~(-2),优势种为米虾属(Caridina)和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秋季平均密度为27.53 ind·m~(-2),平均生物量为1.13 g·m~(-2),优势种则为米虾属、直突摇蚊属(Orthocladius)、四节蜉属(Baetis)和环足摇蚊属(Cricotopus),但t检验差异分析发现,夏秋两季生物密度无显著空间差异(p=0.135),而生物量空间分布则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02).对比发现两季生物丰度的差异主要由软体动物门与甲壳纲(Crustacea)贡献;同时,昆虫纲类丰度分布也表现出季节性,夏季毛翅目(Trichoptera)明显多于秋季,而双翅目和蜉蝣目则显著少于秋季.冗余分析(RDA)发现水温、p H、总氮和沉积物重金属(Cd、Pb、Hg)的梯度变化是该区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其次,闸坝运行、边坡固化、岸边植被带及采砂活动等对底栖动物的栖息地与空间分布同样是重大干扰.  相似文献   
332.
王敏 《劳动保护》2003,(2):59-59
某乡办电镀厂自行配制了一种贵金 属防变色涂料,采用以汽油为主的有机 溶剂作稀释剂。由于该类溶剂挥发性 强、易燃,并在浸涂过程中涂料需要加 温至50 ℃,浸涂后还需在110 ℃高温下 烘烤。采用该种工艺本应有严格的防 火、防爆措施和制度,可是该厂在管理 中疏忽了,操作者缺乏这方面的必要常 识,从而相继发生三起事故。 事故之一 经过浸涂的工件在烘箱内烘烤时, 烘箱门突然炸开。 事故的起因是这样的:操作者将浸 过涂料的工件当即移入已升温至110 ℃ 的电热烘箱内并关闭箱门…  相似文献   
333.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因其准确、灵敏和安全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生态学研究的诸多领域。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存在独特的稳定同位素化学效应,近年来稳定同位素技术又被大量用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机理方面的研究。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碳源和碳汇功能近来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碳的稳定同位素(13C)示踪技术适合研究从年到百年尺度的湿地碳循环过程。文章主要从湿地植被光合作用、土壤有机物质的沉积、溯源和可溶性无机碳的输入以及湿地中二氧化碳、甲烷排放等方面,重点综述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34.
广东视窗     
广州:番禺区出台《安全生产精准施策十条》2020年12月,番禺区安委办印发《番禺区安全生产精准施策十条》,聚焦最容易发生伤人事故的领域和环节,提出并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的十条对策。《番禺区安全生产精准施策十条》的出台,是在大量参考国家省市区政策性文件法规的基础上,总结番禺区多年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痛点、难点和薄弱点,聚焦最容易发生伤人事故的领域和环节,不断总结提炼的成果。  相似文献   
335.
为提高事故风险预警准确性,降低事故发生频率,通过对现有生产安全事故案例进行因果连锁理论分析,构建事故成因结构图,采用图论中节点属性分析法,筛选事故风险预警指标,并利用最短路径介数和紧密度改进复杂网络概念,从局部与整体角度探讨事故风险预警指标敏感性。结果表明:人与物类风险预警指标敏感性较高且相近,环境类风险预警指标敏感性次之,管理类风险预警指标敏感性较低。研究结果可为相关企业建立与优化事故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6.
2010年3月27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在上海市闵行区主持召开了《闵行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专家评审会。会议邀请了中国工程院李文华院士、金鉴明院士,以及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大学等单位的7名专家组成规划评价专家组。环保部总工程师万本太、生态司副司长李远,上海市环保局巡视员陈明剑,闵行区区长陈靖、副区长连正华等领导出席了会议,上海市环科院院长夏德祥参加了评审会。与会专家和领导考察了闵行区城市建设发展情况,审阅了《规划》报告及相关研究材料,听取了《规划》课题组的汇报。经集体讨论和评议,专家组认为这是一份高水平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并一致同意通过评审。  相似文献   
337.
不同草皮缓冲带对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择上海地区常见的5种草皮植被,利用自行设计的试验装置构建草皮缓冲带,模拟上海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和降雨特征,进行缓冲带污染物净化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草皮的存在明显提高缓冲带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并且能增强缓冲带土壤的渗透能力;百慕大缓冲带对径流SS的截留能力最强,平均去除率达到71.86%;草皮缓冲带对渗流水营养物质的净化效果明显高于径流,渗流水TN、TP平均去除率以白花三叶草最高,分别为58.27%和60.49%;综合考虑降雨特征和污染物净化效果等因素,百慕大、白花三叶草和高羊茅等3种草皮,可以作为上海地区缓冲带草皮植被的优先选择种类。  相似文献   
338.
基于信息扩散法的环境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石化工业区内多个风险源分布的特点,尝试运用信息扩散法对规划区域进行环境风险区划。用VBA建立模糊扩散模型计算得到的风险信息矩阵,结合相关分级标准通过使用SURFER软件对矩阵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可得出直观的环境风险区划图。该图可为石化区开发建设和规划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39.
芳香基手性胺醇是许多手性药物合成的重要手性砌块,生物催化不对称还原前手性酮是合成该类醇的重要方法之一.以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为模型底物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两株能分别高立体选择性催化底物产生R型、S型相应醇的菌株,对映体过量值(e.e.)分别为99%和77%,编号为1403和4802,鉴定菌株所属为镰刀菌属和地霉属.对两株菌培养时期和转化条件的研究表明镰刀菌1403最适生长时间为24 h,最优菌体浓度20 g/L,最优底物浓度5 g/L;地霉4802最适生长时间24 h,最优菌体浓度80 g/L,最优底物浓度3 g/L.底物特异性研究表明,菌株1403和4802均可转化α-氯代苯乙酮、α-溴代苯乙酮、α-羟基苯乙酮和苯乙酮为相应醇,且以α-羟基苯乙酮为底物时,其产物均为S型,e.e.值达99%.  相似文献   
340.
叶舟  王敏 《环境工程》2011,29(6):128-131
采用超滤/反渗透双膜法工艺处理浙江绍兴某纺织企业的印染废水并回用,工程实践结果表明系统运行良好。经过该工艺处理后,出水COD及色度几乎检测不出,电导率小于22μS/cm,浊度小于0.1NTU,COD去除效率达到99%以上,色度及浊度的去除率均接近100%,对盐分的去除率在99%以上,总回用率达到85%。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能满足印染企业分级回用要求,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