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49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80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本文对玉米花中的有害元素铅、镉进行了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分析测定.研究了样品的处理方法,考查了萃取过程萃革取剂用量、酸度、相比等因素对灵敏度的影响.确立了最佳萃取条件.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7%,检出限铅:0.02mg/L,镉:0.003mg/L.此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2.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净水剂中的Pb、Cd、C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净水剂聚合氯化铝中的Pb、Cr、Cd进行了测定.研究了样品的处理方法,考察了分析过程中的灯电流、灰化温度、原子化温度等因素对灵敏度的影响,确定了石墨炉的最佳工作条件.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低于4.45%,检出限Pb:0.02PPbCd:0.01PPbCr0.006PPb.实验表明此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3.
海滦河平原属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侯区。平原上的水来自当地的降水和上游山区的径流。特点是:降水量少,分布不均,年内、年际变化大;径流开发条件复杂,难以充分利用。海滦河平原平均降水量579mm,6—9月占78%。按平原面积14×104km2,耕地1.3亿亩和二年三熟的作物覆盖率计,各种降水年型耕地上得到的降水总量和降水可供水量见表1。海滦河流域平均年径流量291.8×108m3,其中来自上游山区212.9×108m3,占  相似文献   
134.
根据国际河流的环境形势,以中俄界河黑龙江为例,提出制定水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思路、原则、技术路线、主要内容及规划报告的编制等应予重视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5.
利用小集水区生态水文学模型-Topog模型对雷州半岛桉树人工林纪家示范小集水区进行了地形分析和静态水文学模拟。地形分析表明,该集水区地表较为平坦,集水区总面积为0.63km^2,夏季、冬季与春(秋)分平均太阳辐射值分别为44MJ.m^-2.d^-1、25MJ.m^-2.d^-1和34MJ.m^-2.d^-1。在考虑太阳辐射影响与不考虑太阳辐影响两种情况下进行了集水区土壤含水量指数(WI)静态模拟。设定不同的静态壤中流参数值,Topog模型模拟结果表明,静态壤中流越大,在集水区内高WI的分布范围越大,也即土壤含水量越高。在考虑太阳辐射影响的条件下,分别设置不同的土壤导水率(T)、地表阴蔽系数(Es)、平均降雨最(R)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WI分布依各参数的不同而变化。T越大,在集水区内的WI重新分布越快;T越小,在集水区内WI趋向于平均分布。Es越大,集水区土壤所保持的含水量越高。集水区WI随R增大而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36.
1982年10月11日,某钢铁厂水泥车间立窑大冲料,操作工蒋某被冲出的高温料灰烫伤致死。本文试用故障树分析法(FTA)进行定量分析。一、事故经过10月7日,电工断电检修开关柜时,把与风机房联系的备用电铃线碰断。送电后,电工未作通路检查,后来发现电铃失效,亦  相似文献   
137.
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土壤热通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土壤热通量板、常规微气象观测系统等设施对鼎湖山针阔混交林的土壤热通量和微气象因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热通量板测值之间的差异可达10%以上。在中小时间尺度(≤1月)上,土壤热通量板上方土壤贮热均不能忽略,否则所测算的表层土壤热通量会产生较大误差,甚至发生热通量传递方向逆转的情况。5cm深度处和表层土壤热通量的日变化均呈“S”形,且前者相位后移0.5~1h。旱季土壤为热源而雨季为热汇,表层土壤年总热通量为-0.44MJ·m-2,说明就全年尺度而言,土壤是热源。表层土壤热贮量月变动范围为-0.14~0.20MJ·m-2,是5cm深度处土壤热通量的-11.0%~1.3%。表层土壤热通量月总值占净辐射的比例变动范围为-12.0%~3.3%,由于能量平衡大多在较小时间尺度上进行比较,故必须准确考察土壤热通量的变化,否则会极大地影响能量平衡。在0.5h尺度上,表层土壤热通量与2.5h前的冠层净辐射回归方程相关性最好,达极显著水平,说明鼎湖山针阔混交林土壤热通量对冠层净辐射的反馈要延滞约2.5h。  相似文献   
138.
139.
西部大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大力发展绿色技术,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0.
采用高效生物强化工艺对山东某焦化企业的废水处理站进行生产性试验研究,经过4个月的调试和稳定运行,处理后出水达GB 8978—1996一级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其中COD和氨氮去除率分别达95.6%~97.9%、98%~100%,证明该工艺适用于焦化等相关行业的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