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5篇 |
免费 | 28篇 |
国内免费 | 8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6篇 |
废物处理 | 8篇 |
环保管理 | 16篇 |
综合类 | 182篇 |
基础理论 | 39篇 |
污染及防治 | 29篇 |
评价与监测 | 10篇 |
社会与环境 | 11篇 |
灾害及防治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检测室内空气中VOCs时不确定度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检测不确定度的评估为例,探讨了检测不确定度的评估程序和方法,并从不确定度分量的计算与分析中寻求提高检测过程准确度和精确度的关键所在,提高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112.
为探明土地利用方式对袁河水体碳、氮、磷浓度的影响,于2018年8月(丰水期)和2019年1月(枯水期)在袁河干流和支流38个采样点采集水样并测定碳、氮、磷(DOC、NO3--N、NH4+-N和TP)浓度.将流域划分为子流域和沿河岸不同距离(100、200、300、400、500、1 000和2 000 m)缓冲区,结合Pearson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和回归分析等方法,量化不同尺度土地利用方式对干支流碳、氮、磷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建设用地、农田、水域是袁河水体碳、氮、磷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建设用地对NH4+-N、DOC和TP浓度影响最大,水域、农田分别对NO3--N、DOC浓度影响较大.②土地利用方式对干流碳、氮、磷浓度变化的解释量大于支流,丰、枯水期对干流碳、氮、磷浓度变化的解释量分别为47.2%、36.7%,对支流的解释量分别为23.2%、26.4%.③土地利用方式对干流DOC浓度变化的解释量在丰水期低于对TP、NH4+-N和NO3--N浓度变化的解释量,在枯水期高于对TP、NH4+-N和NO3--N浓度变化的解释量;土地利用方式对支流DOC浓度变化的解释量在丰、枯水期均高于对TP、NH4+-N和NO3--N浓度变化的解释量.④缓冲区尺度土地利用方式对河流碳、氮、磷浓度的影响大于子流域尺度,且干流缓冲区大于支流缓冲区.随缓冲区尺度增加,土地利用方式对水体碳、氮、磷浓度变化的解释能力在干流丰水期和支流枯水期均先增后降,在干流枯水期和支流丰水期的解释能力逐渐增强.研究显示,加强缓冲区土地利用方式的管理,特别是对干流建设用地点源污染和支流农田面源污染的控制,是袁河水环境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3.
滤料是捕集微细粒子的最有效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着除尘效果。本文研究了不同风速下不同克重、不同透气度的涤纶针刺滤料和PTFE水刺滤料的分级计数效率、PM_(2.5)计重效率性能。结果表明,过滤效率随克重的增大而增大,随过滤风速的增大而减小;如过滤直径为2.5μm的粒子,1.5 m/min风速下涤纶针刺毡的克重从500 g/m~2增加到600 g/m~2时效率从69.97%增加到81.84%;风速从1.5 m/min增加到3.0 m/min时,500 g/m~2涤纶针刺毡的效率从69.97%减小到44.69%。 相似文献
114.
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华北农田夏玉米耗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作物耗水规律的研究对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缓解我国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现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水文监测与氢氧稳定同位素方法,以山西省运城市董村农场为例,研究了夏玉米在不同生长期的根系吸水深度变化,以及农田灌溉条件下SPAC系统的水分通量。研究结果表明,夏玉米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的主要根系吸水深度分别为0~20 cm(96%~99%)、20~50 cm(58%~85%)、0~20 cm(69%~76%),在整个生长期内存在着先由浅变深,后由深变浅的规律;夏玉米漫灌后,蒸腾量占蒸散发量的71.3%,深层入渗损失量占到灌溉水量的43.3%,灌溉水的利用率仅为40.4%,应采取措施减小深层入渗量以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5.
116.
北京部分地区降雪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北京部分地区降雪中重金属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采集了北京部分地区2011年初2场降雪样品,测定了降雪中Cr、Ni、Cu、Zn、Cd和Pb等6种重金属含量,分析了其污染状况,计算了6种元素的富集系数。结果显示:雪样中重金属含量高低排序为Zn>Pb>Cr>Cu>Ni>Cd,含量最高的元素Zn的浓度范围为:224.50~3 031.25μg/L;含量最低的元素Cd的浓度范围为:6.18~75.35μg/L。Ni、Cd和Pb元素高于地表水质V类标准,Cd和Pb元素高于污水排放标准限值并且污染严重。文章选取Al作为参比元素分析6种元素的富集系数,其均值显示:Cr和Ni的EF710,主要为自然来源,Cu和Zn的EF介于10~500之间,说明其除有自然来源外还有人为干扰,而Cd和Pb的EF值远远大于500,这与机动车燃料中含Pb的情况也基本相吻合,说明生活燃料和机动车燃料的燃烧对于大气环境的恶化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7.
天津地铁2号线闭路电视监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适合天津地铁2号线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可靠性数学模型,并根据此模型对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在工程设计中的可靠性、可维护性给出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18.
为了明确西秦岭地区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于2020年1~12月在甘肃陇南收集了109个降水样品,对其氢氧稳定同位素比率的年内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HYSPLIT模型后向轨迹分析了降水同位素与水汽来源的联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大气降水中δ18O和δ2H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1.0‰和-74.1‰,表现出雨季低(δ18O=-11.5‰,δ2H=-79.0‰)而非雨季高(δ18O=-9.0‰,δ2H=-55.1‰)的年内变化特征。局地大气降水线为δ2H=8.1δ18O+14.6,斜率和截距均高于全球大气降水线。降水δ18O呈现一定的降水量效应,温度效应不显著。雨季受季风作用显著,对应着δ18O偏低的降水,西风全年影响该地区但带来的降水有限。本研究有助于提高对西秦岭山区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演化的认识,明晰降水同位素的影响因素,为现代水文气象和古气候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9.
微波诱导氧化处理雅格素红BF-3B150%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颗粒活性炭为催化剂 ,建立了微波诱导氧化工艺 ,对雅格素红BF 3B15 0 %染料废水进行了有效处理 .分别考查了废水初始浓度、微波功率、微波辐照时间、活性炭粒径、活性炭用量和废水pH值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该工艺对稀释 10 0倍后的实际废水 (原水COD为 2 82 4 0mg·L-1)最佳处理工艺条件为 :微波辐照时间 6min、微波辐射功率 6 5 0W、活性炭用量为 8g、活性炭粒径 2 0目以下 ,微波诱导催化氧化在酸性条件下比在碱性条件下的处理效果要好 .在此工艺条件下 ,废水脱色率达99 6 %、COD去除率达 96 8% .微波辐射雅格素红染料废水脱色表观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 ,该反应近似一级反应 ,动力学常数为 0 735 1min-1,半衰期为 0 94min .微波诱导氧化、活性炭吸附和单纯微波辐射 3种不同工艺的对比实验表明 ,微波诱导氧化工艺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20.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与其他修复技术相比,植物修复因其具有环境友好且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而备受关注。超富集植物是一类具有特殊生理特性的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吸附能力远高于普通植物,具有高积累性和高耐受性的特点。超富集植物的修复存在修复周期过长、修复效率低和修复目标较为单一等局限性,因此施行一系列强化措施成为促进植物高效修复的有效途径。分析了当前重金属污染和修复技术特点,综述了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研究现状和强化措施,并对此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