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15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5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针对军工危险性建筑物外部安全距离确定时药量覆盖不全面、新产品无依据、厂房用地与城市发展用地矛盾等问题,对美国标准和我国标准中安全距离的分类、确定原则、确定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对我国标准修订的建议,为我国军工危险性建筑物外部安全距离标准的制修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硫酸锰废渣浸出毒性及淋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沙市兴镇13家硫酸锰厂的生产废渣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造受到了严重破坏。本文在废渣浸出毒性实验、渣柱淋滤实验以及废渣的全分析基础上,全面地研究了废渣的组成、浸出毒性大小以及在当地酸沉降条件下的淋滤特征,为其安全处置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证明,废渣中重金属种类多、含量高,尤其是锰,高达138800mg/kg。渣的浸出毒性虽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但远超过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其衰减可用负指数方程来描述。在酸雨淋溶下,渣中的锰离子会在短时期内大量释放后,维持在一相对较低水平长期释放,对环境威胁巨大。  相似文献   
14.
浅谈西安古建筑防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西安古建筑为研究对象,根据建筑结构特征、材料特征、位置及布局特点等建筑自身情况,结合其消防管理及消防设施现状、人员特征、潜在点火源情况和西安气候季节特点,分析了西安古建筑火灾危险特征.从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合理进行建筑防火改造,科学配备消防设施,先进消防技术利用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古建筑火灾防治管理建议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采用污泥连续培养的方式,分别考察了米诺环素在质量浓度为0、0.001、0.01、0.1、1和10 mg·L−1水平下对活性污泥初期增殖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组污泥增殖均能在20 d内进入平台期,且组间的稳态污泥量差异不显著 (P>0.05),表明活性污泥宏观生物量的增长与米诺环素浓度无关,但10 mg·L−1米诺环素的暴露可抑制污泥絮体的形成。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1 mg·L−1的米诺环素即可导致活性污泥初期增殖阶段细菌多样性的降低,10 mg·L−1的米诺环素会选择性富集Flavobacterium菌属,使其丰度在第20天的活性污泥细菌群落中达到83.14%,可进一步降低形成的活性污泥细菌多样性。网络分析结果表明,Proteobacteria细菌是活性污泥初期增殖阶段的关键物种,低质量浓度米诺环素(0.001 mg·L−1和0.01 mg·L−1)可能促进了活性污泥细菌间的互作,而高质量浓度(1 mg·L−1和10 mg·L−1)暴露会显著降低互作网络的复杂度和稳定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含抗生素废水的高效生化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微波催化燃烧技术将微波辐照与吸波型催化剂相结合,可用于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催化燃烧处置。研制了Pt/CuMnCeOx/堇青石和Pt/CuMnCeOx/纳米陶瓷整体式蜂窝状催化剂,并开发了微波催化燃烧VOCs的装置,将其应用于印刷包装行业的VOCs治理。通过操作条件的优化,考察了微波催化燃烧技术对VOCs的实际处理效果。同时,对催化剂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和晶体结构等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Mn3O4/Mn2O3、CeO2/Ce2O3、CuMn2O4和PtO等尖晶石的存在降低了反应温度、提高了储氧释氧能力和催化剂活性;催化剂的介孔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VOCs在孔隙内部的扩散,并可延长VOCs在催化剂上的停留时间。在催化剂床层体积330 L、微波功率13.6 kW、进气质量浓度1 520 mg·m-3和进气量440 m3·h−1的条件下,床层温度可达到420 ℃,此时催化剂床层温度及VOCs去除率保持稳定。当进气质量浓度分别为约4 500 mg·m−3和2 800 mg·m−3时,VOCs的去除率分别为90%和96%。考察燃烧热量发现,大气量的VOCs在催化剂表面的停留时间短且带走热量多,从而导致VOCs去除率下降;高浓度VOCs在燃烧时会因释放出更多热量,从而提高床层温度和VOCs去除率。在确保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点充足的条件下,微波催化燃烧工艺适合处理中高浓度的印刷包装行业VOCs。同时,利用VOCs燃烧释放的热量来保持床层高温,还可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本研究可为印刷包装行业的VOCs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企业清洁生产应把握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洁生产改变了过去工业污染“末端治理”的传统模式,合理有效地使用原材料和能源,减少工业污染的产生和排放,已成为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先领域。当前,全国各企业正纷纷开展清洁生产工作,文章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工作应该着重把握的6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酸性矿山废水治理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易氧化的硫化物矿物尾矿上叠加生活污水或乙酰丙酮等阻断尾矿向酸性矿山废水转移过程中,引发了硫化物矿物氧化产生的还原性硫与有机污水中一些水溶性有机物以及乙酰丙酮的作用,生成以CS_2为主的新的二次污染物.  相似文献   
19.
杨-桤短期混交的林地土壤养分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泗洪县陈圩林场5年生的具有不同混交比例的南林95杨(Populus×euramericana‘Nanlin-95’)和江南桤木(Alnus trabeculosa)混交林为对象,对混交5年后所产生的林地局部土壤养分异质性以及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从养分供应和平衡角度探讨引入固氮树种进行混交后在短期内所产生的混交效应,为杨树人工林养分管理及杨树混交林营造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杨-桤混交5年整体上提高了林地土壤p H值,但其提高程度随桤木比例的增加而下降。杨-桤2∶1混交林分中由杨树与桤木围成的行间0~10 cm土层的土壤pH值为6.98,显著低于由2行杨树所围成的区域(7.29),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各种混交比例林分的不同区域变化不大,而全磷含量则表现为混交林分略高于杨树纯林。4种混交比例林分土壤中硝态氮占无机氮总量的98%以上,同一混交林分中靠近桤木行区域的0~10cm土层土壤的铵态氮含量整体上高于靠近杨树行的区域,其中杨-桤1∶2混交林分中由2行桤木所围成的区域的0~10 cm土层土壤铵态氮含量(0.60 mg·kg~(-1))是杨树纯林的2.14倍。杨-桤2∶1混交林分中由杨树与桤木围成的区域0~10 cm土层土壤C∶N比(9.48)和C∶P比(29.13)均显著低于杨树纯林(分别为12.46和39.64),反映了混交引起的林地养分提高效应以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改变。整体而言,固氮树种桤木的引入在混交5年后即导致混交林地土壤出现一定程度的养分异质性,提高了林地局部区域的土壤养分含量、供应能力,并改变了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2015年2月,农业部制定《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为深入分析该政策在农业面源污染减量、农业产地环境改善及农业绿色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借助灰色GM(1,1)模型及脱钩理论,模拟若无该行动实施时我国的化肥施用情况,探讨该行动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减量贡献。研究发现:(1)我国化肥实际施用较模拟值减量明显;氮肥、磷肥及复合肥的实际施用量较模拟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复合肥的增长幅度虽有所放缓,但仍呈增长态势。(2)化肥零增长行动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意义重大;行动实施3年(2015~2017年)内的化肥污染排放减量占2014年总排放量的五分之一以上。(3)化肥零增长行动实施后,农业生产对化肥投入的依赖大大减弱;近几年农业生产与施用化肥导致的面源污染间逐渐表现为强脱钩状态,两者呈反向变化。(4)从施肥结构看,氮肥、磷肥均由弱脱钩转变为强脱钩状态,并保持基本稳定;复合肥脱钩指数虽有所下降,但仍未改变弱脱钩状态。(5)在空间层面上,各省区的农业生产与化肥面源污染之间的脱钩状态总体向好,东北、西南以及东南部区域农业生产对化肥投入的依赖性逐渐减弱,山东、江苏等5个农业大省已实现完全脱钩。最后从提高化肥利用效率,调整施肥结构,优化农业产业统计体系等角度提出建议,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