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49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142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一、自净的内涵生态学中的自净作用,是指自然界通过化学、物理及生物等过程,将进入环境的污染物进行分解、转化及稀释,消除其影响,恢复原来的状态。大自然的这种自净能力是很强的,但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人类自身也进行自净,这种自净是生存力,也是自然力。人类时  相似文献   
272.
《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这部法律颁布5年来,对于进一步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  相似文献   
273.
新时期国家水环境质量管理体系重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时期水环境保护进入以质量改善为核心的阶段,需要树立"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系统观念,合力推进水污染防治、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三水"协同治理模式。本文在回顾我国水环境保护历程基础上,提出新时期水环境保护要按照从阶段局域性改善走向总体全面改善的"水十条"路线图,从近期水质改善向中期水生态健康、远期健康风险转变,落实生态空间管控、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治理"三源"、增加水环境容量、推行排污许可五大重点任务,合理划定中央地方部门事权和责任,健全政府企业社会"三元"共治体系,优化配置行政司法市场治污力量,建立与媒体公众良性互动机制,构建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信息化的水环境保护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74.
本文从细微粒子污染导致灰霾形成的角度出发,首先开展了灰霾监测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频数和描述性分析,研究了以PM10为主的细微粒子污染与灰霾的影响关系。确定了以PM10日平均浓度为灰霾目的判定依据,并根据中国大陆PM10污染指数的分级标准建立了灰霾等级指数,从而形成了一套根据PM10日平均浓度来确定不同等级的灰霾发生概率的方法,为灰霾预测及灰霾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5.
对一个单位进行HSE管理体系审核时,短时间内要面对大量的记录,做到面面俱到比较困难.因此,审核时重点选择重要记录作为审核对象十分必要,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取得审核的证据,而且,也把握住了体系运行的关键环节,提高了审核的效率.  相似文献   
276.
油田基层队实施HSE管理体系的主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SE管理体系的实施最终要落实到基层,HSE管理体系核心"风险评价与隐患控制"也充分体现在基层工作中,要在油田基层队实行有效的HSE管理体系,应注重人员意识、能力、操作、管理等主要环节方面的管理.  相似文献   
277.
我国水环境安全形势与战略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实维护水环境、水生态系统健康,保障水安全,让人民群众喝到干净的水,享受良好的水环境,是维护我国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议题之一。当前,我国水环境安全呈现出新老问题相互交织的严峻形势,特别是水生态损害等新问题突出,呈现长期性、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文章研究提出保障我国水环境安全的战略思路,即按照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注重综合管理与协同防控,落实"减总量、反退化、防风险、护生态"的水环境保护任务,全面提高水环境安全持续保障能力,形成用水安全、环境安全、生态安全的国家综合水环境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78.
以自制氧化石墨烯(GO)分散液和加入一定量三嵌段共聚物PEO20-PPO70-PEO20(P123)模板剂的TiO2前驱体溶胶为原料,用交替浸渍-提拉结合热处理和紫外灯辐照还原法在玻璃基底上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介孔TiO2(rGO/m-TiO2)多层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BET)对多层膜进行表征分析.研究了模板剂P123加入量对多层膜的晶体结构、比表面积、形貌、孔径分布情况、吸附性能、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分别在紫外光及太阳光下评价rGO/m-TiO2多层膜对土霉素(OTC)的光催化降解效果;在紫外光条件下,研究了多层膜对OTC的光催化降解机理.结果表明:P123的引入不会引起TiO2晶体结构的变化;适量P123的引入可以优化多层膜的孔结构,增大比表面积、提高其吸附性能,进而提高薄膜的光催化性能;rGO/TiO2(5wt% P123)薄膜60min对OTC的吸附率达51.2%,紫外光照射135min,降解率达到90.9%;太阳光照射50min,降解率达到91.5%.在降解OTC过程中,羟基自由基(·OH)起主要作用,路径以与·OH相关的羟基化反应和仲羟基氧化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279.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陕西人均水资源只相当于全国的52%,人口和经济集中的关中地区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5%。针对生产用水消耗问题,采用LMDI方法从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用水技术效应三个方面分析了陕西省用水变动的驱动因素及影响程度。根据本文对陕西省2001年至2011年生产用水量变化的因素分解分析,可以得到4个结论:1陕西省生产用水消费量呈波动增长趋势,用水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GDP的增长速度,生产用水量和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脱钩"效应;2经济规模效应是驱动陕西省生产用水增加的主要因素,经济增长带来的用水压力依然巨大,如果不考虑结构调整和用水效率进步,10年间陕西省用水量增长幅度将超过140%;3农业生产比重的下降是经济结构效应驱动陕西省生产用水下降的主要原因,但是其他行业的结构调整总体上对抑制用水增加起负面作用;4通过技术进步效应是抑制陕西省用水量增加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农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金属矿采矿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耗水行业的用水效率提高有效减少了用水总需求。文章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陕西省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相关建议:1加强用水总量控制,努力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从而有效抑制生产用水的快速增长;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逐步降低高耗水产业的比重,依托陕西省的科技和教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提高高效用水行业的经济结构比例;3强化企业生产过程和工序用水定额管理,通过阶梯水价、节水奖励政策促进企业积极研发使用低耗水的生产工艺;4加强农业节水技术的应用,兴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降低农业用水量。  相似文献   
280.
Wheat is the second-largest food crop in Tibet, China. Along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attern of wheat production in Tibet has changed dramatically, potentially affecting the balance of grain supply and demand, as well as food security.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and other factors affecting wheat production can provide a necessary basis for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efficient production of wheat. Based on the wheat yield from 1990 to 2020 in 74 county-level units of Tibet,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 patterns of Tibetan wheat production and its impacting factors using the Gini coefficient, center of gravity move method, advantage index,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ESDA), and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 (GWR).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total wheat production in Tibet rose from 1990 to 1999, fluctuated, and then decreased from 1999 to 2020. The production area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southern Tibetan Valley and counties in the Three Rivers region of eastern Tibet. (2)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agglomeration pattern of wheat in Tibet is relatively stable, and the production center shows a slight fluctuation trend from west to east during the 1990-2020 time period. (3)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dvantage index (CAI), Tibet’s wheat production in advantaged areas, slightly advantaged areas, slightly disadvantaged areas, and disadvantaged areas accounted for 13.5%, 8.1%, 9.5%, and 40.5% of the total production,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AI exhibits spatial agglomeration rather than sporadic distribution. The patterns are HH (high-high), LH (low-high), and random; 29 hot spot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Lhasa, Shannan, and Nyingchi, while the cold spot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Xigazê and Ngari; and (4) the impacting factors on Tibet’s wheat production mainly include effective irrigation areas and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level as positive factors, and regional gross agricultural product as the main negative factor. In addition, rainfall, other grain output, livestock inventory at the end of the year, and the number of non-primary industries also have an impact on wheat production. Wheat planting area in Tibet has been declining in recent years, thus exhibiting a significant pattern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The three domin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emerging spatiotemporal pattern of wheat production in Tibet are the irrigation condition, mechanization,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s. 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 the study suggests building a high-yield wheat area consistent with local conditions by strictly protecting arable land, improving irrigation conditions, and increasing machinery investment. Depending on the counties of high-yield areas, Tibetan farmers and herders should cultivate the bases of wheat production and build a wheat base for local wheat consumption. © 2022 Science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