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
本文遵循生态-经济系统的观点,根据西峡县各类农业用地的自然、经济特点,确定了9个决策变量及其价值系数以及12个约束条件,建立了该县土地利用最优结构的总体模式和子模式,给出1990年的农业目标产值及其实现的战略措施。文中论述县级土地利用优化模式建立的原则和方法,阐明优化模式方法是研究土地利用系统较为有效的定量综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的1442篇文献资料,采用Meta分析方法确定PM_(2.5)污染与居民不同健康终点之间的暴露反应系数.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2015年PM_(2.5)浓度遥感数据、公里格网人口数据及人口死亡统计数据,借助Poisson回归模型评估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1 km×1 km尺度上PM_(2.5)污染的死亡效应.结果表明:①PM_(2.5)污染与人口总死亡率、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和肺癌死亡率等存在显著的暴露反应关系,其中,PM_(2.5)浓度每增加10μg·m~(-3),对应健康终点死亡率分别上升5.67%(95%Confidence Interval(CI):3.87%~8.29%)、6.93%(95%CI:3.92%~12.25%)、4.78%(95%CI:1.31%~17.51%)和9.55%(95%CI:3.67%~24.86%).②PM_(2.5)污染成为诱致人口死亡的重要因素,2015年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PM_(2.5)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数为307599人,占据总死亡人数的28.64%.其中,死于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肺癌的人数分别为183084、21096和32203人.③实施严格的PM_(2.5)浓度控制目标将给居民带来极大的健康收益,如果能够达成世界卫生组织4个阶段的PM_(2.5)浓度控制目标,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可避免的死亡人数分别为144236、197167、253180和282401人,与基准年相比分别下降46.89%、64.10%、82.31%和91.81%.  相似文献   
13.
自然资源(以下简称资源)系统的整体性决定了必须从“资源-经济-生态系统”的观点来研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在研究时要注意资源的层次性。从资源管理的角度考虑,可把资源分为国家级资源、省级资源和县级资源三类。所谓县级资源是指该县域内除国家和省所管理的资源以外的所有的自然资源的总称。开发县级资源既要注意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生态效益,因此县级资源系统是资源-经济-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开展低碳城市建设,但是由于对"低碳城市"认识的不一致,导致了各地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本文根据低碳城市的内涵和特点,识别出19个影响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因素,分别从城市主体水平、发展结构水平和管理水平等角度进行分类说明。通过专家咨询法和建立解释结构模型(ISM),绘制出多级递阶结构图,理顺各因素间的结构关系,阐明了影响因素间内在关联性和层次性。研究结果显示,19个影响因素分为5个层次,其中政府和低碳城市标准位于最高层次,碳排放统计次之,它们是影响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并对其余因素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建议现阶段在推进我国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根据多级递阶结构图所示,采取"自上而下"的模式。当务之急,国家应尽快制定出台《低碳城市标准》,加快开展城市碳排放统计工作,而政府作为城市主体之一,是低碳城市建设的主要推动者和政策供给者,应充分发挥其领导力,使低碳城市建设走上系统化、制度化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