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62篇
安全科学   105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240篇
基础理论   55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1.
以长江、黄河源区为研究对象,应用大尺度半分布式水文模型(VIC),结合江河源区气象站多年实测温度、降水数据,检验了VIC模型的适用性。模型能较好模拟江河源区地表径流,其Nash系数和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853 3和0.930 2(长江源区),0.889 2和0.924 8(黄河源区)。基于率定后的VIC模型,运用高分辨率的动力降尺度气象强迫资料,分析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江河源区径流量可能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未来30~50 a,长江、黄河源区年均径流量将分别增加858%、919%;未来80~100 a,长江、黄河源区年均径流量将分别增加1716%、721%。相对于2030~2049年而言,尽管年均降水增加006 mm/d,但是黄河源区2080~2099年径流量却将减少1.98%。运用植被情景假设及2030~2049年动力降尺度气象资料,模拟分析了植被变化对江河源区地表径流的影响。从4种地表覆被情景假设可以看出,林地地表覆被产生径流量最小,裸地最大。
  相似文献   
412.
介绍了小型工业锅炉水处理过程中,压力式溶盐器使用存在的问题,离子交换树脂在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等,提出了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413.
受全球暖化及光辐射增强的双重胁迫,珊瑚礁主成分刺胞动物-微藻共生体白化(共生藻数量减少)日趋严重.在中国绿水螅(Hydra sinensis)对异常环境因子的响应前期研究中筛选到一个“高温(33℃)-强光(6 000 lx)”双胁迫参数组合能诱发绿水螅白化,进一步在其基础上探讨高温单胁迫、强光单胁迫及高温-强光双胁迫诱发中国绿水螅白化进程中其共生藻的数量动态、活性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丙二醛两个指标)的积累及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与高温单胁迫和强光单胁迫相比,高温-强光双胁迫下绿水螅共生藻数量下降幅度最高(双胁迫处理21 d后共生藻数量下降幅度接近90%);强光单胁迫下绿水螅仅在胁迫的起始阶段共生藻数量下降幅度略高于高温单胁迫,而其余时段均明显低于高温单胁迫;无论是单胁迫、还是双胁迫均导致绿水螅活性氧水平上调,但在强光单胁迫下绿水螅活性氧水平上调的起始时间明显早于高温单胁迫;在所有胁迫处理的中、后期绿水螅3种抗氧化酶活性动态总体趋势为上调,而在大部分时间段双胁迫条件下每种抗氧化酶活性高于单胁迫,并且强光单胁迫下绿水螅每种抗氧化酶活性上调...  相似文献   
414.
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小雪  罗麟  程香菊 《四川环境》2004,23(6):102-106
介绍总结了近年来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与进展,以若干应用实例阐明了遥感技术在实现对自然灾害进行宏观、实时、动态、连续监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对我国灾害遥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之后,发现灾前预测工作有所不足;指出遥感技术将进一步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相结合,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15.
系统安全评价方法分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论述安全、安全评价及其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依据安全科学的原理及客观系统的安全结构组成研究安全评价模型的建模原理,对现有安全评价方法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分类,提出了安全评价方法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416.
北京夏季近地面臭氧及其来源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浓度的近地面臭氧一直是北京夏季面临的主要污染问题,本文利用自主发展的空气质量数值模式WRF-NAQPMS(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Nested Air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ling System)以及生物源排放模式MEGAN(Model of Emission of Gases and Aerosols from Nature),数值模拟了2017年6月华北区域臭氧的时空分布,评估了生物源排放可挥发有机物对臭氧的影响,并对北京臭氧的关键源区和形成时间进行量化解析.结果发现:NAQPMS (Nested Air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ling System)模式合理再现了北京及其周边臭氧的时空演变规律,特别是生物源的加入有效改善臭氧浓度的模拟效果.生物源对北京6月臭氧浓度月均值的贡献为4%~6%,对最大1小时浓度的贡献最高可达8%以上.源解析结果发现,本地当天排放的臭氧前体物对北京城区浓度影响最大,对最大1小时浓度和8小时移动平均浓度的贡献达到50.2%和45.4%,远高于1~2天前排放污染物的影响.河北对北京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当天和1天前排放的污染物,对最大1小时浓度的贡献分别为7.9%和6.5%.河南和山东对北京城区最大1小时浓度的贡献较小,分别为2.4%和3.7%,且主要为1~2天前排放的污染物在区域输送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所贡献.对于北京区域平均来讲,本地的贡献率较城区明显偏小,河北的贡献显著增加,这也说明北京市臭氧来源的空间不均匀性较大.北京地区生成的臭氧沿怀柔区向北输送,到达承德市西侧,对月均值的贡献达到20~30μg·m~(-3).  相似文献   
417.
夏晓圣  汪军红  宋伟东  程先富 《环境科学》2020,41(11):4832-4843
本研究利用PM2.5实测数据、MERRA-2 AOD与PM2.5再分析数据、气象因子和夜间灯光等数据,基于极限梯度提升、梯度提升、随机森林模型和Stacking模型融合技术提出了PM2.5浓度组合估算模型.在此基础上,从年、季、月尺度综合分析了2000~2019年中国PM2.5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组合模型实现了中国2000年以来PM2.5逐月浓度的可靠估算.②2000~2019年中国PM2.5年均浓度呈快速增加保持稳定显著下降的趋势,2007年和2014年分别为增加到稳定和稳定到下降的转折点.PM2.5月均浓度呈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最小值在7月,最大值在12月.③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奠定了中国PM2.5浓度年度空间格局变化的基础,气象条件的逐月变化决定了PM2.5浓度月度空间格局变化的主基调.④2000~2014年中国PM2.5浓度的标准差椭圆中心向东移动,2014~2018年椭圆中心向西移动.1~3月椭圆中心向西移动,4~9月椭圆中心先北移后南移,9~12月椭圆中心向东移动.  相似文献   
418.
松花江水中酚类化合物生物降解性的测定及QSBR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松花江水中细菌为接种源,用碘量法分别测定了18种酚类化合物的BOD5值采用QSAR程序软件计算得分子量MW、分子体积MV、疏水性参数lgP及电离常数pKa.用MMP软件计算了四种分子连接性指数(2x,4X,2xV及4xV).对18种及训练组中的14种酚类化合物BODT值分别与其结构参数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如下最佳回归方程:应用所得QSBR模型,拟合了18种化合物的BOD5值,计算了残差,预测了实验组中4个化合物的BODT值,并初步探讨了生物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419.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原创性成果和制度性保障。文章阐述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的建设成效以及新发展阶段下面临的挑战,提出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体系、强化督察结果应用、推动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合力以及加强成效评估等对策建议,以期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深入推进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420.
在常压条件下,煤矸石通过酸浸分离氧化铝后,酸浸残渣可作为制备水玻璃原料.研究了不同酸浸液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煤矸石中SiO2溶出率的影响,溶出率越高反映煤矸石制备水玻璃的原料利用率越高,并以正交试验和极差结果进行了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硫酸酸浸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酸浸液浓度,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酸浸液浓度为0.7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