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4篇
基础理论   4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水分条件变化反过来又会影响植被的生长,然而,森林-水分-植物生长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还很少。以香桂(Cinnamomum subavenium)人工林为例,在盐亭生态试验站开展观测,研究了无枯落物林地(FB)、有枯落物林地(FL)和裸地(BL)的水分动态(土壤水分、径流组成和径流量),比较了FB和FL样地树木高、基径、叶面积、比叶面积(SLA)、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①FL样地的土壤含水量最高,其次是FB样地,而BL样地的土壤含水量最低;②地上径流展现了与土壤水分相反的趋势(FLFB〉BL),3个样地的总径流量则没有表现出一个明确的大小关系。在观测期间,BL、FB和FL的地表径流量分别为284.68、222.93和68.98cm,地下径流分别为57.83、134.00和289.52 cm,总径流量依次为343.16、356.93和358.35 cm;③在观测早期,FL样地和FB样地植物形态学特征、SLA以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观测期末,虽然两个样地的基径和SLA无显著差异,然而其他指标差异极显著(p〈0.005)。在观测末期,除SLA外,FL样地植物的高、基径、叶面积、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分别高于FB样地,表明该样地植物生长条件更好。这些结果表明森林改善了自身的水分环境,而水分环境的改善又反过来促进了森林的生长,森林植被-水分条件的这种相互促进作用是森林系统生存策略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叉树的遍历算法在数字水系拓扑关系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水系中各网格或子流域之间的拓扑关系是正确反映洪水演算顺序的重要环节。针对目前流域拓扑关系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叉树的流域拓扑关系计算方法,该算法将流域中的网格或子流域概化成树形结构的结点图,运用后序遍历递归算法,可快速自动建立反映洪水演算顺序的拓扑结构,解决了复杂流域洪水的演算集成问题,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开发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上游地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蓄水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论文在收集长江上游各类森林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等3个水文生态功能作用层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山地气候带和群落生活型将长江上游森林归并为14个植被类型,对其降水截留规律和蓄水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森林综合蓄水能力中,土壤层和枯落物层持水量占了绝大部分比例,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对森林蓄水能力具有决定作用,可以利用凋落物现存量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来评价和估算枯落物和土壤蓄水的综合能力。在长江上游各类森林植被中,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铁杉、槭、桦林、云杉林、冷杉林和硬叶常绿阔叶林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这些植被在长江上游高山峡谷区山地垂直带中广泛分布,对整个流域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长江上游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等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山地垂直带谱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  程根伟 《生态环境》2014,(9):1544-1550
山地垂直带谱研究是地学地域分异规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垂直带谱受土壤、气候和生物条件的影响,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垂直带谱也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并对气候变化起指示作用.本文通过梳理山地垂直带谱研究的主要历程,就山地垂直带谱的成因和格局以及研究方法的革新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的山地垂直带谱研究以及落基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等其他地域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论述.分析认为利用现有的观测数据,如气象、生物、土壤和地形等方面资料,研究山地垂直带谱的演替过程以及格局变化,关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垂直带谱对于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多学科的介入和交叉知识的融合对山地垂直带谱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如研究带谱的形成,需要对地质构造、气象成因、植物生理、土壤生态等各方面的知识,在大尺度的研究中,遥感技术以及计算机信息工程要纳入其中.目前山地垂直带谱的理论基础也无法满足科学研究的需求,理论化研究需要进一步推进.综述期望为我国山地科学研究、综合地域分异、地理区划和环境变化研究提供-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上游干旱灾害分析及防灾减灾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长江上游历年干旱灾害发生的频率、危害程度和演变趋势。长江上游受太平洋高压和地形的影响,造成四川盆地西部和黔西北的春旱、盆东伏旱,盆中黔东北旱伏连旱,以及金沙江与大渡河的干热旱型。干旱的危害程度既受天气背景的影响,又与人类活动方式密切相关,异常的天气过程只有在人口密集,生产发达的地区才能形成显著的灾害,从近三百年的水文气象条件看,洪水发生略有加强,而干旱则略有减弱。但是近代工农业高速发展,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