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25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废弃等离子显示屏玻璃中重金属化学形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BCR3步和BCR4步连续提取法,对等离子体显示屏玻璃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CR3步连续提取法对废弃等离子体显示屏玻璃中重金属的提取比BCR4步连续提取法更稳定。废弃等离子体显示屏玻璃中Zn、Cu和Ag化学形态分布存在差异。BCR3步和BCR4步连续提取法均认为Ag以残渣态为主要赋存形态,对环境影响比较小;Cu的可交换与弱酸可溶态或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含量较少,潜在的环境风险也比较小;BCR3步和BCR4步连续提取法对Zn的形态分布结果评价不一致,BCR3步连续提取法表明Zn主要以可交换与弱酸可溶态为主,对环境影响较大,而BCR4步连续提取法结果认为Zn是以铁锰氧化态为主要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62.
气流分选废旧线路板树脂粉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线路板树脂粉末各成分富集率,实验利用气流分选装置对线路板树脂粉末进行分选,通过调节分级机转速大小进行了4组实验。结果表明:在分级机转速为120 r/min时,2个卸料口获得分级产物Cu成分含量相差最大,卸料口1的Cu含量最大,达到16.2%;在分级机转速为360 r/min时,2个卸料口获得分级产物环氧树脂成分...  相似文献   
63.
为解决废旧印刷电路板资源化中的粗碎问题,利用Ansys APDL模块和CATIA V5三维设计模块,运用以点代线的方法对电路板受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根据废旧印刷电路板破碎实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同时利用实验测得的数据对辊齿进行数值模拟与分析,验证辊齿在破碎过程中的可靠性。结果显示,铜和复合材料在一点的应力均大于其许用应力,判断其发生了断裂;废旧印刷电路板基板在两齿辊差速运行工况下破碎效果最好,证明以点代线方法可靠;辊齿根部的应力小于其许用应力,可靠性良好。为废旧印刷电路板的粗碎方法研究提供参考。其他差速工况(如9~18 r/min)对破碎效果的影响以及齿辊直径对产量的影响仍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64.
氧化亚铁硫杆菌浸提废旧线路板铜的浸出率与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氧化亚铁硫杆菌SW-02(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SW-02)浸提废旧印刷线路板Cu的适宜浸出时间,对Cu的浸出率与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摇瓶培养的方式,在30℃,摇床转速为170 r/min条件下进行浸出实验,按不同时间间隔取样测定溶液Cu2+浓度,pH值与氧化还原电位。分析发现,线路板加入量在30 g/L及以上时,浸出40 h后浸出反应停止,而线路板加入量在15 g/L时,浸出40 h后Cu的浸出率达到70%,继续浸出,浸出率不再显著增加。研究结果表明,铜的适宜浸出时间为40 h。  相似文献   
65.
4种组合的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在高C和高N污染物负荷条件下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污染物降解效果.VDFVUF湿地组合被确定为最优的组合,它在夏末(7月和8月)和初秋(9月)可以得到较高的污染物去除率,且在8月份可以达到最大值.VDF-VUF湿地组合对于COD、TN和TP去除率的平均值在高C污染物负荷条件下分别为(96.97 ±6.32)%、(89.45 ±5.29)%和(83.12±6.03)%;在高N污染物负荷条件下分别为(93.21±7.84)%、(94.27±4.36)%和(82.36±5.52)%.各种人工湿地组合的COD和TN的去除率都受到了季节变化、湿地组合类型以及这两者的综合效应的显著影响;但是TP的去除率则不受任何因素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6.
为了明确利用热空气模拟工业余热作为热源和脉动喷吹动力源拆卸废弃印刷电路板上电子元器件的拆卸机制,分析了废弃印刷电路板脉动喷吹性质,设计并建立了废弃印刷电路板拆卸实验室小试系统,利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拆卸过程中废弃印刷电路板自动拆卸设备内部温度场进行了详细考察,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短重边最佳喷吹条件(0.14 MPa,10 mm)下,振动角度为75°;短轻边最佳喷吹条件(0.12 MPa,10 mm)下,振动角度为76°;下进气条件(温度场更均匀,焊料面平均受热温度为198.81℃)更利于废弃印刷电路板上电子元器件的拆卸;采用下进气方式、当预热温度120℃、通气温度为260℃、设备内部达195℃继续通气(拆卸时间)1 min、短重边脉动喷吹压力0.14 MPa、短重边喷吹距离10 mm、短轻边脉动喷吹压力0.12 MPa、短轻边喷吹距离10 mm时,元器件拆卸率为95.1%,且元器件外观完好。本研究明确了废弃印刷电路板拆卸过程中的受热与受力机制,实现了废弃印刷电路板上电子元器件的高效拆卸,为此工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实现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7.
高新技术产业在降能提效、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方面具有极大优势,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适度产业集聚能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影响,推动绿色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及其不同集聚模式对绿色经济效率作用机制。其次以生产函数为出发点,构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间的动态面板计量模型,使用Super SBM-DEA模型和区位熵分别测算中国各省区的绿色经济效率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最后,运用系统广义矩方法(SGMM)识别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等解释变量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作用方向与影响程度、对绿色经济效率分解项的影响效果,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2005—2015年,只有北京、上海和广东三省市绿色经济效率大于1,处于效率前沿面,而其他地区较低。总体来看,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各省区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呈递减趋势,这一分布状态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在区域上分布情形一致。(2)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对绿色规模效率和绿色纯技术效率的正向影响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作用呈现"U"型曲线关系,其主要通过对绿色纯技术效率的影响来实现。(3)高新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抑制了绿色经济效率提高,而多样化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4)环境规制和城镇化能显著促进绿色经济效率,外商投资水平显著促进绿色纯技术效率,但抑制了绿色经济效率和绿色规模效率。政策启示在于:(1)以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突破口。(2)有效利用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高新技术园区在推动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中的作用,积极引导多元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多样化集聚。(3)避免集聚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同质化恶性竞争现象,优化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产业结构,将集聚区打造成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高地。  相似文献   
68.
无粉尘条件下,利用压力传感器测定脉冲喷吹实验台上滤筒侧壁各测点的正压力峰值及到达该峰值的时间.结果表明,喷吹压力对正压力峰值及到达该峰值的时间这两个指标的影响较大,提高喷吹压力能够很好地改善脉冲喷吹滤筒除尘器的清灰性能,但脉冲宽度的增加对这两个指标的影响不明显.有粉尘条件下,对使用中的脉冲滤筒除尘器滤筒内外压差的测定发现,提高喷吹压力能明显增加喷吹前和喷吹瞬间滤筒内外压差的差值变化,从而有助于提高除尘器的清灰性能; 而脉冲宽度对滤筒内外压差的影响不明显.本文通过对除尘器喷吹压力和脉冲宽度的研究,为其清灰性能的提高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69.
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影响和危害,因此,如何兴利避害,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为人类造福的优势,减少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从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进行探讨并对环境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0.
孙俊玲  王鹏焱  张庆华 《环境化学》2019,38(7):1582-1589
为探讨不同交通状况下大气颗粒物中二■英(PCDD/Fs)的污染特征以及评估交通限行对大气颗粒物中二■英(PCDD/Fs)变化趋势的影响,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东门使用中流量采样器对大气颗粒物PM_(10)和TSP样品进行了连续同步采集,应用同位素稀释高分辨率气相色谱/高分辨率质谱(HRGC/HRMS)联用法和US EPA 1613B标准方法,检测分析了北京市交通限行期间以及交通限行前后等不同交通状况下大气颗粒物TSP和PM_(10)中17种2,3,7,8-氯取代PCDD/Fs浓度及其变化特征,结果显示,PCDD/Fs在TSP中的浓度和毒性当量(TEQ)分别是交通限行前2117 fg·m~(-3)(120.85 fg I-TEQ·m~(-3))、限行期间550 fg·m~(-3)(25.26 fg I-TEQ·m~(-3)),在PM_(10)中的浓度(毒性当量)分别是交通限行前2045 fg·m~(-3)(112.87 fg I-TEQ·m~(-3))、限行期间484 fg·m~(-3)(19.67 fg I-TEQ·m~(-3))、限行结束后1572 fg·m~(-3)(81.06 fg I-TEQ·m~(-3)). PCDDs浓度远低于PCDFs,体现了典型"热源"特征,除OCDF外,PCDDs和PCDF同族体浓度变化趋势表现为随着取代氯原子个数的增加而增大,PCDD/Fs主要附着在PM_(10)中,占TSP中总浓度的87%—97%,平均92%.交通限行期间PCDD/Fs污染水平明显降低,临时交通流控制措施是PCDD/Fs降低的主要因素.当前的研究结果力求为评价交通源对大气环境中PCDD/Fs的影响以及交通限行对PCDD/Fs的削减贡献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