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73篇
安全科学   108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74篇
综合类   366篇
基础理论   71篇
污染及防治   57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541.
采用SBR工艺对悬浮活性污泥法、包埋固定化活性污泥法和活性炭吸附活性污泥法处理乳品废水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进水CODcr为395.55 mg/L的乳品废水,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 h,采用活性炭吸附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乳品废水CODcr的去除率为77.31%;采用包埋固定化法处理后的乳品废水CODcr的去除率为73.18%;采用悬浮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乳品废水CODcr去除率为55.14%。结果表明,上述三种方法处理进水CODcr相同的乳品废水的效果排序为:活性炭吸附活性污泥法〉包埋固定化活性污泥法〉悬浮活性污泥法。  相似文献   
542.
微电解-吹脱-SBR法处理DSD酸生产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DSD酸废水难降解,高氨氮,高色度以及含盐的特点,设计了微电解-吹脱-SBR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DSD酸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当炭铁比1.6,采用曝气加搅拌方式微电解50min,在pH为11~12,气水体积比为4000条件下吹脱6h,在溶解氧浓度为3mg/L条件下,SBR法生化反应6h,最终该工艺对COD、NH4+-N、色度去除率分别约为86.5%,95.3%和97%。  相似文献   
543.
分析了目前二级站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指出质量管理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缺乏切实有效的环保系统内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环境监测内部管理工作不适应现代环境监测需求,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标准物质种类存在短板,不确定度应用未发挥真正实际作用等问题。提出应建立省级质量管理技术中心,构建适应新形式的质量管理工作体系,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44.
青岛海洋倾倒区海水水质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基于1985~2003年青岛海洋倾倒区水质监测资料,应用环境质量分级与评价的模糊综合-加权平均复合模型对青岛倾倒区海水水质现状及1985~2003年各年度海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8 a间的海水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由于受倾倒的疏浚物中污染物影响,海水水质较差,均为Ⅱ级水质,2000年后海水水质一直维持良好,均为Ⅰ级水质.历年水质优劣顺序为:2000>2002>2003>1997>1985>1991年.  相似文献   
545.
安徽省城市建设用地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安徽省17个地级市的各类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采用典型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安徽省2000~2011年建设用地的数量变化、结构变化及区域差异变化,探讨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研究表明:安徽省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以每年5.8%的速度不断增长;安徽省城市建设用地系统结构性增强,系统从无序向有序方向发展;从安徽省各市建设用地变化的区域特征来看,各市的建设用地相对变化率差异明显,东部、中部和南部地区变化幅度较大,西部和北部建设用地变化的幅度相对较小;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道路设施完善是安徽省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546.
腹泻性贝类毒素主要包括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鳍藻毒素-1(dinophysis toxin-1,DTX-1)和鳍藻毒素-2(dinophysis toxin-2,DTX-2)。被贝类毒素污染的海产品可对食用者的健康构成危害。在我国近岸海域OA常有检出,DTX-1和DTX-2偶有检出。本文用荧光免疫微球标记抗OA单克隆抗体,利用牛血清白蛋白合成高偶联比的包被抗原,以硝酸纤维素膜为载体,运用免疫层析技术,研制了能够同时快速准确检测OA、DTX-1和DTX-2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定量限分别为90.6μg/kg、115.4μg/kg和69.8μg/kg。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研制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对含有OA、DTX-1和DTX-2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组分的毒素样品检测结果,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良好。该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灵敏、准确、操作简便,成本低,在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及海产品食用安全检测中,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547.
构建了适合于家庭分散式小型多功能一体化生活污水净化槽,通过逐步在净化槽内添加好氧、厌氧生物滤床,测定了各区COD和氨氮的变化,研究了生物滤床对净化槽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净化槽各区生物滤床的加入,抗冲击性能逐步增强,处理效果明显提高,当各区都加入填料且运行稳定时,出水ρ(COD)和ρ(氨氮)的平均值分别为37.8 mg/L和9.64 mg/L,优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48.
将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CNTs)与间位芳纶(Meta-Aramid, PMIA)进行复合有利于增强PMIA力学性能,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但MWCNTs分散性差、结合力差还易脱落,限制了其应用。利用氨基改性碳纳米管(MWCNTs-NH2),同时将PMIA进行氯磺化改性(PMIA-SO2Cl),使PMIA-SO2Cl与MWCNTs-NH2通过—SO2Cl与—NH2偶联在一起,并采用超声波辅助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MWCNTs-NH2/PMIA-SO2Cl悬浮液。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MWCNTs-NH2/PMIA-SO2Cl纳米纤维膜。结果显示,PMIA-SO2Cl与MWCNTs-NH2的偶联作用明显增强了MWCNTs在PMIA基体中的稳定性,与改性前相比,改性后悬浮液中M...  相似文献   
549.
青岛海洋倾倒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2002年的青岛倾倒区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性均较低,倾倒区外南部海域有Cu和Cd污染的迹象,该海域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为Hg和Cd.  相似文献   
550.
双孔介孔碳的合成及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三嵌段共聚物F108为模板剂,苯酚/甲醛为碳源,在中性条件下制备了平均孔径为3.14 nm,最可几孔径分布为3 nm和8 nm,BET比表面积为1541 m2·g-1,孔容为1.01 cm3·g-1的双孔分布介孔碳.通过静态实验法测定了介孔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性,分析了初始浓度、溶液p H、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并从热力学及动力学角度探讨了介孔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溶液初始浓度、溶液p H以及温度对吸附量有较大的影响,介孔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随着初始浓度、p H、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吸附为吸热反应,提高温度有利于吸附的进行.实验制备的介孔碳对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量为421 mg·g-1,相比于普通活性炭,双孔分布介孔碳对亚甲基蓝显示了更优的吸附性能.亚甲基蓝在介孔碳上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和Elovich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吸附吉布斯自由能(ΔG0)0,吸附标准焓变(ΔH0)70 k J·mol-1,说明亚甲基蓝在介孔碳上的吸附是自发进行的单分子层吸热反应,且化学反应在吸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