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9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3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赵健 《安防科技》2008,(6):42-43
介绍了铁路信号驼峰控制系统雷电防护的主要技术措施和防护内容,分析了驼峰调速设备的具体防雷方法,并指出驼峰自动化控制系统雷电防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城市河道水中含有微量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PPCPs),具有一定生态风险.本文系统考察了两种河道水旁路处理工艺(混凝沉淀-曝气生物滤池-超滤-臭氧和混凝沉淀-膜生物反应器-臭氧)对30种高检出PPCPs的去除效果,并通过沿程去除率调查和风险商模型分别评价了目标PPCPs的降解机制及整体生态风险的降低情况.结果表明,两种旁路处理工艺对各目标PPCPs均有较好去除效果;其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及咖啡因在生物段去除率超过90%,而磺胺类及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及其他药物仅在进水化学需氧量较高和较高水温条件下具有较好去除效果,但臭氧深度处理可对其进行有效削减;经全流程处理后各PPCPs累积去除率均可达92.5%以上.旁路处理可有效降低目标PPCPs生态风险,经处理后风险商值由原水的12.6降至总出水的0.2(风险阈值RQtot=1),去除率达98.4%.  相似文献   
14.
大清河流域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集大清河流域72个表层七壤(0~20cm)样品,利用GC/MS分析技术,研究了土壤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的含量和组分特征,根据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和苯并[a]蒽/(苯并[a]蒽+麓)和荧葸/(荧蒽+芘)比值分析了其污染来源,并初步评价了其污染水平.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含量范围为54.2-3231.6μg·kg-1,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405.1和233.2μg·kg-1.多环芳烃组分特征表现出以萘、菲等2-3环多环芳烃为主,其含量占到总含量的49%,4环和5~6环含量分别为31%和20%.大清河流域土壤多环芳烃污染主要来自于燃烧源,并表现出以生物质和煤的燃烧为主要来源的特征.相对于国内外其它地区多环芳烃检测结果和土壤标准,大清河流域土壤多环芳烃处于中等偏低污染水平,Nap和Fla是主要的超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大采深条件下厚煤层大巷孤立煤体频繁发生冲击地压的原因,以梁宝寺煤矿35000采区为工程背景,采取现场实践、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不同采深、煤厚、大巷间距等因素对大巷孤立煤体冲击地压的影响,提出深井厚煤层大巷孤立煤体冲击地压的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大巷孤立煤体的采深与垂直应力峰值呈正相关,采深1 200 m时煤体的垂直应力峰值是采深500 m时的3倍左右;大巷孤立煤体随着煤层厚度的增加,其应力集中程度不断升高,且应力峰值向煤体弹性承载区转移;大巷间距越小,孤立煤体弹性承载区应力越集中,发生冲击地压可能性越高;包含开采影响因素和煤层冲击倾向性的大巷孤立煤体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可为大巷孤立煤体冲击危险性评价提供1种思路。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高压隔离开关在操控过程中动触头运动缺少精准控制和控制回路较复杂不易排除故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集中化、可视化、智能化的隔离开关智能操作控制系统。该系统基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变频调速技术,实现了隔离开关触头运动过程的精准控制;通过对原有控制回路的分析与整合,实现了隔离开关控制回路中各项逻辑的可视化。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隔离开关分合闸的技术要求,可以有效提高隔离开关操作控制精准度与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卤素自由基尤其是氯自由基在污水中难降解污染物的降解以及表层海水中环境微污染物的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影响污染物的环境持久性与毒性风险.在污水及表层海水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有机污染物,单纯依靠实验手段测定它们和氯自由基的反应速率常数费时费力并且成本较高.因此本研究通过发展氯自由基与有机污染物的反应速率常数的QSAR模...  相似文献   
18.
成兰铁路工程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带是生态环境最为脆弱、植被恢复最为困难的特殊地域单元.以成兰铁路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一个典型的边坡创面恢复样地(约2.5年)为对象,对其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未来干旱河谷地区工程建设的边坡创面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结果显示:(1)各恢复阶段草本植物物种数差异不大,但灌木植物(2—8—12)和草灌(18—22—29)总的物种数表现出明显的依次增多,物种主要以菊科、唇形科、蔷薇科和豆科植物为主;(2)人工播撒的豆科草本物种在恢复后期重要值和优势比大大降低(紫苜蓿)或者消失(大花野豌豆和地角儿苗);(3)各恢复阶段草本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已没有显著性的差异,恢复后期的灌木和草灌总平均物种数还显著地低于原始植被群落阶段,但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原始植被群落阶段.本研究表明人工播撒一些广用性豆科草本以及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豆科)、苦蒿(Eschenbachia blinii)、香青(Anaphalis sinica)等本地物种种子可促进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工程建设中边坡创面植被群落的恢复进程,但要完全恢...  相似文献   
19.
贵州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与水质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贵州南明河为例,对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全流程进行了系统的定量综合分析.污染识别结果表明,外源污染是造成南明河污染的关键原因,其对南明河COD、氨氮和TP等污染物的贡献分别达68%、95%和77%;COD和氨氮是南明河的主要入河污染物(80%和60%的入河外源来水中COD和氨氮水平劣于地表V类水).采取截污纳管、污水处理及河底清淤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可共削减南明河COD、氨氮和TP污染负荷41414.6、874.2和218.0 t·a~(-1);通过生态建设恢复河道自净能力并运行半年后,南明河整治段劣V类河道长度占比从整治前的51.0%下降至17.4%,达到地表水V类的水质段由原来的10.1%提高至24.3%.建立MIKE模型预测综合整治措施3期工程全部完工时南明河水质运营情况发现,南明河下游水质断面能稳定达到IV类水体,但在枯水期仍可能存在部分河段TP和氨氮超标的情况.通过从上游水库(红枫湖,II类水)进行生态补水以保障南明河干流城区段稳定达标IV类水体,在考虑模拟误差且保证率高于90%的情况下,枯水期最高补水量应达到3.47m~3·s~(-1).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0年污染源普查数据,2001—2010年环境统计数据,通过情景分析法预测了西北内陆河重点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下的水环境压力演变趋势。提出了3个层次的减压取向:1)行业内部加强结构及工程减排,实现增产不增污(或减污);2)在工业废水处理效率提高不足以缓解水环境压力的情况下,从区域减排体系出发,通过生活点源的减排为工业发展寻求空间,实现区域经济增长不增污(或减污);3)在生活源减排与工业处理效率提高都不足以缓解水环境压力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采取"零入河"管理方式解决污水出路问题。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水质改善(或不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