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克服能源消费侧碳排放核算偏误,文章基于能源供给侧视角,运用中国能源样本精准燃烧实验测算出的碳排放因子,重新核算了1997—2014年中国能源碳排放并分析其演进过程,通过自然断点法对碳排放空间分异格局进行客观呈现,首次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识别该格局的主导驱动因子,并探测关键交互因子的多重空间叠加交互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能源碳排放从1997—2001年基本保持平稳,但在2001—2014年迅猛增长,原煤排放稳居主导地位,原油排放波动相对稳定,天然气排放增幅最大。(2)在碳排放空间分异格局中,鲁、冀、晋、豫、辽、苏、粤的碳排放水平稳居全国前列,京、津、沪的碳排放长期居于低水平,陕、新、内蒙古的碳排放相对水平在样本期内大幅攀升。(3)工业化是碳排放空间分异格局的主导驱动因子,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力仅次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决定力长期处于居中水平但在2014年跃居首位,贸易开放和能源强度的决定力相对稳定且较为微弱。(4)所有包含工业化的交互因子均为关键交互因子,以工业化为核心相互交织的多重空间叠加交互效应存在于碳排放空间分异格局。区域碳减排应兼顾国家战略与自身碳排放驱动特征,实施差异化低碳政策。  相似文献   
12.
13.
寻求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的双赢已成为中国推进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相互作用,均被视作改善绿色发展效率的重要支撑条件,然而两者的相互作用能否促进中国绿色发展效率提升尚未得到关注。本文梳理人力资本、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发展效率之间的作用机制,在使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中国1997—2013年各省份绿色发展效率的基础上,识别人力资本、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交互对于绿色发展效率的作用方向与影响力度。结果显示:总体而言,样本期内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无效率状态,这与中国粗放型发展方式有关;从空间尺度上看,绿色发展效率呈现出东部高于中西部的态势;从时间尺度上看,绿色发展效率在样本前半期与后半期的变动趋势并不一致,前半期效率值呈现出下降趋势而后半期则表现为波动变动;全国层面与东、中、西部人力资本水平以及人力资本结构未能发挥提升绿色发展效率的作用,产业结构调整的两个维度——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在全国层面与东、中部均表现出改善绿色发展效率的态势;人力资本水平(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交互项对于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作用在全国层面与东部有所体现但力度不强。应以联动性而非割裂的视角看待中国所进行的人力资本培育与产业结构调整,应当努力减少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相互脱节、不相适应的状况,不断增进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适配性以提升中国各省份绿色发展效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非正规就业得到迅速发展,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尤其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的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从全国范围来看,非正规就业领域仍存在着社会保障的普遍缺失。  相似文献   
15.
企业环境战略趋向和绩效与自身能力紧密相关.基于企业生态能力理论分析,对影响生态能力的因素做出界定,并根据企业生态能力强弱建立环境战略选择机制,从而对企业环境战略主动性和企业生态趋向性做出研究.同时,从生态能力角度解释了企业之间的环境战略与环境绩效存在差别的原因.目的在于为企业制定相宜的环境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促进企业不断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减少污染和降低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