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天津市环境与经济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区域环境与经济系统开放复杂性特点,利用最大流原理建立区域环境与经济复杂系统模型分析二者间的关系. 以天津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环境与经济系统在2001—2010年的发展过程,借助Matlab R2010a求ξ(系统稳定性系数),通过ξ的变化规律分析各组元间的相互作用和系统的整体发展状况. 结果表明:2001—2010年天津市环境与经济系统中各组元间的相互作用逐年增强,ξ逐年上升并在2010年达到最大值(18.615 4),表明该系统中环境与经济各组元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协调,天津市的环境与经济发展呈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铝元素物质流投入产出模型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构建全国铝物质流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对2001年,2004年,2005年和2007年全国铝损失的来源进行了解析. 结果表明:2001—2004年生产加工部门和消费部门来源于国内开采的铝损失所占比例分别从54.8%和47.6%升至64.4%和53.1%,全国铝损失率从32.5%增至42.4%;2004—2005年来源于国内开采的铝损失增幅迅速降至4.9%,2005—2007年保持在8.8%. 来源于国内开采的铝损失占铝损失总量的比例最大,2001年,2004年和2007年所占比例分别达到了34.1%,44.8%和36.3%,提示依然需要提高国内铝开采的利用效率和加工技术水平以减少铝损失总量. 2001年,2004年,2005年和2007年来源于国外进口的铝损失量占铝进口总量的比例分别为30.9%,39.1%,35.8%和33.3%,损失率变化不大,未来应增加再生铝的使用比例以降低铝的损失率.   相似文献   
13.
基于DPSIR模型的天津滨海新区环境风险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虑区域环境污染事件的形成机制,根据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框架,提出系统度量区域环境风险变化趋势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对天津滨海新区工业化进程中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引发的环境风险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估. 结果表明:天津滨海新区2007,2015及2020年环境风险分别为0.487,0.508和0.367,分别处于警戒状态、较差状态和警戒状态,说明滨海新区环境风险形势比较严峻,需要进一步采取更有效的响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和碳足迹研究方法,对2000-2009年中国铅行业精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足迹进行核算,并对其造成的碳汇成本和铅行业的收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09年中国铅行业碳足迹总体呈增长趋势,主要原因是中国铅产业生产技术进步较为缓慢,生产过程中的能耗下降并不明显;(2)从2005年开始,铅行业收益高于其碳汇林成本,主要原因是中国精炼铅产量和国际铅价的高速增长.基于上述分析,从抑制碳排放和保证行业总体收益两方面提出了铅行业碳足迹控制策略,引导铅行业的低碳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识别土壤环境污染、指导土壤环境管理及开发利用的有效工具。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和国内外标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结合"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考虑不同工业区特征污染物,建立了包含通用指标和备选指标的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此评价指标体系为导向,为指导不同类型工业集聚区科学发展提出了工业区周边土壤环境质量分区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减少决策失误、保证科学发展的基本手段.把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能有效地推进循环经济的实施.结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分析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循环经济的关系,讨论了将循环经济理论和方法体系纳入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途径.结合天津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从技术思路的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全过程中循环经济理念的落实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能源消耗趋势与节能减排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作为一个能源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煤炭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因此,要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关于环境风险评价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环境风险评价能避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并为环境风险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介绍了国内外环境风险评价的发展,提出环境风险评价面临社会经济条件和社会期望变化引起的五点挑战,重点论述了环境风险评价标准和不确定性分析。讨论了环境风险评价标准制定的原则和方法,列举出各国有关机构推荐的可接受和可忽略风险值;分析了造成环境风险评价不确定性的客观和主观原因,提出不确定性解决对策和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最后提出展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区域(城市)环境——经济系统能流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质和能量流动是环境-经济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该系统是一个将原料、能源转化为产品和废弃物的代谢过程.相对物质流动,能量流动呈单向流动,并且在流动过程中利用效率较低,从而导致这一过程对自然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参考物质流分析方法,提出区域环境-经济系统能流分析的研究框架,对分析的主要能源类型、系统边界、数据的获取途径与处理(如以能值分析中的太阳能值作为统一的分析单位)进行了说明;在以往能流分析、物质流分析和能值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区域环境-经济系统能流分析的分析指标.通过对区域{城市)环境-经济系统的能量流进行分析,其结果可以为区域能流的优化管理、优化能源使用结构、污染物总量控制、节能减排等能源政策的制定提供导向.  相似文献   
20.
在探讨生态文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及事实依据。通过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形势、外部环境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从生态教育、生态产业、评估指标体系及支撑体系等方面讨论了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思路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