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在探讨生态文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及事实依据。通过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形势、外部环境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从生态教育、生态产业、评估指标体系及支撑体系等方面讨论了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思路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2.
天津港环境风险防范及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天津港主要的环境风险类型.并重点分析了天津港溢油事故风险、陆域储运事故风险、港口及其附近海域赤潮风险的发生原因及趋势.针对港口环境风险事故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天津港环境风险应急响应程序和风险事故应急决策支持系统.最后,结合环境风险防范及应急体系中存在的障碍和天津港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提高天津港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水平的建议,并可为其他港口所借鉴.  相似文献   
23.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全球的发展观也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可持续发展观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围绕人类社会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可持续问题,从辩证角度分析了稀缺性的概念与内涵,研究认为: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稀缺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表征人类的一种生存状态,发展要素是可以通过人类的干预进行一定程度的相互替代,进而补齐短板,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稀缺性既是发展的经常性阻力,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其本身是不可消除或者不会“稀缺”。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基于不同阶段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和发展的诉求梳理分析稀缺性类型的变化过程:农业文明时期的稀缺性表征突出表现为劳动力不足,人类开发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力滞后、自然资本呈现盈余状态。工业化过程中的稀缺性表征则表现为技术能力不足和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技术型劳动力的配置或自然资本的转化能力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前的稀缺性则以自然资本的短缺为核心,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力远远不能满足人造资本开发的需求,生态赤字不断增加,以资源短缺和生态退化为核心的生态稀缺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进一步表征生态稀缺性现象,分别从全球和中国讨论了近现代生态稀缺性的时空特征。基于如何保持资本丰度的需求,分析了生态稀缺性未来演变趋势及影响:理性的经济发展应该是把合适比例的自然资本转换为人造资本,通过人力资本提升自然资本转化能力,为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预留足够的自然资本。  相似文献   
24.
在物质流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资源生产力指标,对天津市1996-2007年间的资源生产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的资源生产力总体呈上升趋势,总物质资源生产力由1996年的2 293.76元/t上升到2007年的4896.12元/t,增长到2.13倍,年平均递增236.58元/t。在劳动资源生产力、土地资源生产力、水资源生产力、能源资源生产力、进出口物质资源生产力中,劳动资源生产力年平均递增最高,为0.58万元/人,农业水资源生产力最低,年平均递增仅为0.7元/t。随后,应用IPAT模型分析了环境负荷(或资源消耗)与GDP之间的关系,天津市的环境负荷(或资源消耗)随GDP的增长而上升,实现"脱钩"至少应使资源生产力提高2.2倍以上。最后,针对天津市资源生产力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资源生产力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5.
生态工业园作为工业生态化的主要载体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近年来中国生态工业园的规划建设也取得了较大进展,而生态工业园在初步建成后如何实现其全方位可持续发展却很少被关注.针对中国综合型生态工业园初步建成后所普遍具有的特点,构建了以促进生态工业园内部产品链、固体废弃物代谢链、“产学研”平台、环境管理体系、园内基础设施以及信息共享平台6个子系统协同完善为核心的综合型生态工业园可持续发展方法体系.并以中国典型的内陆综合型高新区生态工业园(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工业园)为例,应用所构建的方法体系对生态工业园6个子系统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从而探析了各个子系统的完善策略及其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可持续发展整体策略.  相似文献   
26.
建立环境风险信息系统(ERIS)是加强区域信息共享、提高综合决策能力、扩大公众参与程度的有效方式。针对当前环境风险信息应用中存在的异化问题,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内涵,遵循信息管理要求,结合环境风险信息特点,通过主体管理、要素控制和资源支持3个方面的协同作用创立了ERIS正四面体模型,提出了ERIS的全过程控制实践结构和信息数据库分层管理体系;从完善支撑体系、提高信息收集能力、强化信息处理决策、增进区域联动和公众参与等5个方面优化建设内容,为大规模区域开发形势下环境安全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评价了中国31个省(区、市)PM_(2.5)污染造成的人群健康损失经济价值,研究了第二产业发展、煤炭消费和公路货运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其的综合影响。结果显示,由于PM_(2.5)污染较重,人口数量较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长江中游地区(包括安徽、江西、湖北、湖南)PM_(2.5)暴露人群健康损失经济价值较高,分别为28 787.38亿、15 032.57亿、13 763.20亿元,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3.48%、17.48%、16.01%,其他地区PM_(2.5)暴露人群健康损失经济价值较低。第二产业发展、煤炭消费和公路货运对暴露人群健康损失经济价值/国内生产总值越高的地区驱动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28.
天津港由于区域发展和海洋资源的无序性开发,使其及近海环境压力持续增加,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因此,为保护生态环境,保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制定环境规划,加强天津绿色港口建设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编者按]  相似文献   
29.
风险沟通在港口环境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沟通是风险管理中新兴起的领域,很快发展为风险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其对于促进事件处理、告知公众真相、增强政府威信、疏导公众情绪、维护社会稳定等都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风险沟通内涵的探讨,建立了风险沟通模型,在分析美国、意大利等先进国家风险沟通经验以及研究进展分析的基础上,将风险沟通理论引入到我国港口环境风险管理中,从预防性沟通、应急性沟通和善后处理三方面讨论了我国港口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沟通思路。  相似文献   
30.
从天津滨海新区城市化趋势入手,系统分析了滨海新区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非突发性环境风险、突发性环境风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滨海新区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环境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水环境安全系统是影响滨海新区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的关键因素,滨海化工区是环境风险事故重点控制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是环境风险影响重点防范区。结合滨海新区区域发展战略,提出了天津滨海新区环境风险防范管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