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2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77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61.
三峡水库蓄水后不同水位期干流氮、磷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4,他引:1  
郭胜  李崇明  郭劲松  张晟  张韵  封丽 《环境科学》2011,32(5):1266-1272
研究三峡水库蓄水前后营养盐的变化,对于探讨水库运行对其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管理建议具有重要意义.依据2008年3月~2009年2月对长江干流三峡区段朱沱、寸滩、扇沱、清溪场、晒网坝、培石,共6个断面和其中1个垂直断面逐月水文、水质监测,按照三峡水库运行的水位特点,将数据样本分成高水位(10~2月)和低水位(3~9月)2个...  相似文献   
62.
郭劲松  谢丹  李哲  陈园  孙志禹  陈永柏  龙曼 《环境科学》2012,33(4):1129-1135
2008年12月三峡水库第一次试验性蓄水至172.8 m后,开县老县城区域被淹没呈水库特征,对蓄水后开县消落区水域水生生物生态及水体营养状态的研究目前还鲜见报道.为了解172.8 m水位后开县消落区水域水环境的现状及藻类群落结构的变化,于2009年1月和2009年12月冬季蓄水期间2次对包括汉丰湖在内的开县消落区水域4个样点藻类组成、数量和生物量的分布及变化情况进行了跟踪观测,初步分析了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变化趋势,并从生物角度评估了水域的水质营养状况.结果表明,2次采样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37属69种(含变种),优势种群均为甲藻和隐藻,2009年12月藻类细胞密度和生物量低于2009年1月.藻类种群结构和污染指示种评价结果显示,冬季蓄水期间开县消落区各采样断面的营养水平属于中-富营养类型.多样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开县消落区水域冬季蓄水期间处于中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63.
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理化特征及磷赋存形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应用淡水沉积物中磷形态的标准测试程序(SMT)对三峡水库腹心地带(巫山-重庆主城区段)淹没消落区土壤磷的赋存形态进行了分级测定,并分析了各形态磷之间,以及各形态磷与样品理化特征(如全氮(TN)、有机质(SOM)、酸碱性(pH)、氧化还原电位(OR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淹没消落区土壤全磷含量在0.28~1.32g·kg-1之间,平均值为0.63g·kg-1;无机磷和有机磷平均含量分别为0.46g·kg-1和0.13g·kg-1,占全磷百分比分别为72.3%和21.7%,淹没消落区土壤中的磷以无机磷为主,有机磷为辅,从各形态磷含量及相对含量的变化范围来看,表现为钙结合态磷>有机磷>铁铝结合态磷,土壤全磷含量增加主要来自钙结合态磷部分,其次是有机磷.淹没消落区土壤活性磷组分(铁铝结合态磷和有机磷之和)含量分布范围在0.04~0.39g·kg-1之间,平均值为0.20g·kg-1,占全磷比例达到33.0%,消落区土壤活性磷组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会成为水体的二次污染源,淹没消落区土壤磷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淹没消落区土壤全磷与无机磷和钙结合态磷,有机磷与铁铝结合态磷、全氮及有机质有显著相关性,表明钙结合态磷为无机磷和全磷的主要赋存形态,有机磷、铁铝结合态磷、全氮和有机质同源;有机磷同土壤酸碱性呈显著正相关,同氧化还原电位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可影响有机磷的含量与分布.  相似文献   
64.
活性污泥-生物膜一体化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小城镇污水处理的特点开发了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一体化反应器,该反应器实现了反应区和沉淀区一体化,综合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具有运行稳定、占地面积少、基建投资低、管理方便的优点,并具有较好的去除有机物和脱氮除磷能力.  相似文献   
65.
王龙  高旭  郭劲松  杜蓉 《环境工程学报》2011,5(11):2537-2541
研究了Mg/A1水滑石对水中痕量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2一乙基己基)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nOP)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3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均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DMP、DEHP和DnOP分别在600、200和200min基本达到吸附平衡;3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吸附等温线基本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在283~308K范围,pH=6.36,3种邻苯二甲酸酯初始浓度均为50μg/L时,吸附过程△H为负值且绝对值为5~12kJ/mol,表明吸附为放热过程,以表面物理吸附为主,邻苯二甲酸酯在Mg/Al水滑石上的吸附是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和氢键力等多种作用力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6.
城市污水厂污水污泥的热值测定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高旭  马蜀  郭劲松  范莹 《环境工程学报》2009,3(11):1938-1942
建立热力学指标是污水生物处理过程热力学分析的基础工作,目前仍缺乏污水污泥化学能测试的标准方法。采用IKA C5000型自动热量计对某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进水、出水、初沉污泥、剩余污泥、混合污泥和脱水污泥进行了热值测定,样品前处理采用103~105℃烘干获得干燥基,用苯甲酸进行加标回收。参照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得到样品的高位热值。试验结果显示:出水干燥基的热值为05 kJ/g,进水干燥基的热值为4 kJ/g以上,各工艺段的污泥干燥基热值较高,基本都在12 kJ/g以上,接近右江褐煤水平。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0.452%,相对标准偏差≤±0.136%。通过同一批样品的元素分析及Dulong公式理论推算,发现2种方法可得到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67.
王龙  高旭  郭劲松  杜蓉 《环境工程学报》2010,4(12):2721-2726
研究了天然沸石、2种有机改性沸石及Mg/Al水滑石对水中痕量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等温吸附情况和吸附机理,并与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均可以很好地描述天然沸石和Mg/Al水滑石对邻苯二甲酸酯的吸附,2种有机改性沸石对邻苯二甲酸酯的吸附更符合Linear吸附等温方程。与活性炭相比,天然沸石对邻苯二甲酸酯的吸附效果较差;2种有机改性沸石和Mg/Al水滑石对分子尺寸较小的邻苯二甲酸酯物质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去除率较低,分别低31.8%、31.4%和19.8%,但对分子较大的邻苯二甲酸酯物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去除效果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68.
A+OSA污泥减量工艺的微生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6S rDNA序列与PCR-DGG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A+OSA(the anoxic+oxic-settling-anaerobic)污泥减量工艺在不同工况下的减量效果及其微生态特性。结果显示,在自然条件下,A+OSA工艺可有效减少剩余污泥27%左右。分子生物研究表明,解耦联池的插入可以明显改变系统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且随着解耦联池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系统中部分微生物被"淘洗",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有所降低。相似性分析表明,参照系统和A+OSA工艺分属于2个不同的集群,但在A+OSA工艺内部各反应池样品间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且各反应池在HRT为5.16 h和7.14 h时,表现为显著相似。通过上述研究可为该工艺优化及调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9.
潜流人工湿地对微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探讨潜流人工湿地对微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在野外条件下构建潜流人工湿地,分析了湿地中pH、氧化还原电位(ORP)和DO的进出水变化,考察了湿地中污染物的净化效果,探讨了温度对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各湿地进、出水DO浓度相差不大;除美人蕉湿地外,其余湿地出水pH较进水变化较小;植物湿地出水ORP较进水均有所增大。植物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优于空白湿地,且随着气温的升高,NH4+-N、TN和CODMn的去除率逐渐增加,去除率分别可达90%、50%和20%。TP去除率却未随温度发生明显变化,始终波动在30%~60%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湿地中NH4+-N和TN的去除率与温度相关,较低的有机物浓度造成CODMn的去除率与温度相关性差,由于湿地对磷的去除主要以颗粒态磷(PP)为主,TP的去除与温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70.
三峡小江(澎溪河)藻类功能分组及其季节演替特点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藻类功能分组(phytoplankton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以藻种生理生长特征及其环境适应性机制为基础,在藻类生长的C-R-S策略分类基础上,对具有相同适应性特征的藻种进行分组,形成面向藻类集群生态属性的功能组别,便于更直接阐释生境变化对藻类集群的选择机制.本研究尝试将藻类功能分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