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97篇 |
免费 | 444篇 |
国内免费 | 31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88篇 |
废物处理 | 65篇 |
环保管理 | 329篇 |
综合类 | 1602篇 |
基础理论 | 386篇 |
污染及防治 | 270篇 |
评价与监测 | 116篇 |
社会与环境 | 95篇 |
灾害及防治 | 20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66篇 |
2023年 | 72篇 |
2022年 | 105篇 |
2021年 | 112篇 |
2020年 | 104篇 |
2019年 | 96篇 |
2018年 | 119篇 |
2017年 | 90篇 |
2016年 | 81篇 |
2015年 | 106篇 |
2014年 | 204篇 |
2013年 | 134篇 |
2012年 | 136篇 |
2011年 | 129篇 |
2010年 | 123篇 |
2009年 | 139篇 |
2008年 | 132篇 |
2007年 | 130篇 |
2006年 | 140篇 |
2005年 | 122篇 |
2004年 | 110篇 |
2003年 | 127篇 |
2002年 | 78篇 |
2001年 | 79篇 |
2000年 | 79篇 |
1999年 | 115篇 |
1998年 | 65篇 |
1997年 | 97篇 |
1996年 | 92篇 |
1995年 | 78篇 |
1994年 | 71篇 |
1993年 | 61篇 |
1992年 | 64篇 |
1991年 | 61篇 |
1990年 | 57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以安徽省青阳县出产的天然锰矿作为前躯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天然锰矿/Ce/TiO2复合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比表面积分析及NO吸脱-脱附实验等方法对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探讨了活性组分Ce和Ti的掺杂比例、催化剂煅烧温度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其催化氧化NO和抗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250℃煅烧的天然锰矿同时负载5% Ce和5% Ti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氧化NO性能,当烟气温度在300℃及空速12000 h-1条件下,0.1%的NO氧化生成NO2的产率可达98%;当配气中单独加入5%水蒸气或低浓度SO2(2(> 0.05%)时,催化氧化活性下降,停止添加后,其活性仍不能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732.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是一种高分子量的邻苯二甲酸酯(PAE),因高用量、难降解性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有机污染物.从二沉池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革兰氏阴性菌,能够以DEHP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高效降解DEHP,命名为XB.基于其形态、生化特性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Pseudomonas sp..优化其降解100 mg·L-1 DEHP的条件,结果表明最佳降解条件为:温度30-35℃,pH 7.0.同时,不同初始浓度下DEHP的降解动力学研究表明Pseudomonas sp.XB对DEHP的降解符合一阶动力学模型.当DEHP浓度为100 mg·L-1时,降解半衰期大约为8.25 h.通过GC-MS检测到了菌株XB降解DEHP的代谢产物,如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单酯(MEHP)和2-乙基己基醇,推导了其降解途径.菌株Pseudomonas sp.XB还可以以其他3种常见PAEs(DMP、DEP、DBP)、苯酚、苯甲酸钠以及邻苯二甲酸等有机化合物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表明其降解环境有毒物质的能力.结果证明Pseudomonas sp.XB作为生态修复PAEs生物强化菌具有潜在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33.
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悬浮液对美国大盐湖两性生殖型卤虫(Artemia francisana, GSL)和渤海湾孤雌生殖型卤虫(Artemia parthenogenetica, BH)无节幼体的急性毒性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ano-SiO2对GSL和BH无节幼体24 h-LC50分别为23.02 mg·mL-1和20.96 mg·mL-1,属低级毒性。Nano-SiO2降低了GSL和BH无节幼体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抑制了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致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表明氧化应激反应是导致Nano-SiO2对卤虫无节幼体致死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34.
以天然褐铁矿为前驱体,通过热处理制备γ-Fe_2O_3作为NH3-SCR催化剂.借助XRD、XRF、XPS、NH3-TPD、FR-IR等表征方法,考察反应温度、褐铁矿中的锰氧化物以及H_2O和SO_2对催化剂选择催化还原NO活性的影响并与α-Fe_2O_3作对比.结果表明,由于γ-Fe_2O_3表面比α-Fe_2O_3具有更强的酸性,使得γ-Fe_2O_3的脱硝温度窗口(200~350℃)宽于α-Fe_2O_3(200~300℃),且在活性温度窗口下,催化剂脱硝效率达到99%以上;γ-Fe_2O_3催化剂中少量MnO_2的存在,提高了催化剂低温段(100~200℃)脱硝活性,降低了高温段(400~450℃)脱硝活性;SO_2的存在会使γ-Fe_2O_3的脱硝温度窗口向高温区偏移100℃、体积分数为5%的H_2O对脱硝反应的抑制作用很小,但当SO_2和5%H_2O同时存在,尤其是SO_2的体积分数达到0.12%时,硫酸铵盐类的迅速生成会大大降低γ-Fe_2O_3的脱硝活性;此外,γ-Fe_2O_3经过NH3-SCR反应后,其磁化率略有降低,催化剂仍然具有磁回收循环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735.
分析了巢湖流域和太湖流域表层沉积物中苄氯菊酯和高效氰戊菊酯,并结合毒性单元法(Toxic Unit,TU)和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SD)评价了两种拟除虫菊酯的生态风险.结果显示,两大流域沉积物中均广泛检测出两类污染物.总体而言,巢湖流域苄氯菊酯含量较高,而太湖流域高效氰戊菊酯含量较高.同时,两种污染物在巢湖流域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但太湖流域二者之间没有相关关系.3种风险评价方法(TU法、沉积物SSD法、水体SSD法)均揭示苄氯菊酯对巢湖流域水生环境影响较大,而高效氰戊菊酯对两个流域影响均较大.因此,需要加强对流域高效氰戊菊酯污染的关注.其中,TU法预测的风险最小,沉积物SSD法预测的风险最大,主要原因在于TU法采用的毒性数据为LC50,而SSD法则选用了NOEC/LOEC,同时沉积物SSD法是出于保护大部分底栖生物为目的的方法.各种方法对于评价沉积物毒害污染物的生态风险均存在不足,尽管沉积物SSD法最为合理,但由于其毒性数据较少,最终预测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底栖生物毒性的研究和数据积累. 相似文献
736.
本研究尝试采用我国已有的季风气候区底栖动物观测值(O)/期望值(E)比值模型,在无足够数量参照样点的情况下,建立淮河流域O/E指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淮河流域典型水体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完整性现状.于2014年夏季(8月)和秋季(11月)分别调查了淮河流域20和25个典型水体的底栖动物和水质指标.O/E模型评价结果表明,监测点位在PC(Probabilities of Capture)0和PC≥0.5条件下,夏季和秋季的物种期望丰富度分别约为25和9.所有25个点位中,仅1个点位为健康,其余为一般或较差;模型控制自然梯度后O/E0和O/E50值均没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p=0.565和0.229).环境胁迫因子(TN、EC、CODCr和p H)和土地覆盖数据(水体比例、湿地比例、裸地比例、森林比例和草地比例)对秋季O/E50和O/E50-null的解释量高于夏季,TN是能够解释淮河流域典型水体夏季O/E指数变异最多的环境因子,p H和CODCr是能够解释秋季O/E指数变异最多的环境因子.研究表明,在缺少有效参照点位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情况下,在淮河流域应用已经构建的季风气候区底栖动物O/E指数模型进行健康评价是比较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37.
采用两级CSTR反应器对实际生活污水亚硝化的启动过程及稳定运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向生活污水里投加(NH4)2SO4来提高进水氨氮浓度,并逐渐调整两级反应器的曝气强度至DO浓度分别为(1.5±0.12),(0.35±0.1) mg/L,历经45d即实现了亚硝化的启动,亚硝化率保持在90.3%以上,氨氧化率保持在91.2%以上.低氨氮生活污水运行时,通过第一级反应器中三组DO/ALR的效果对比,表明DO/ALR在1.2~2.0 mg O2/(gN·d)时亚硝化效果最好.降低氨氮浓度以及增大HRT两种情况下导致ALR改变时,维持上述DO/ALR范围依然可以保证亚硝化的稳定. 相似文献
738.
氧化石墨烯的水环境行为及其生物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石墨烯是一类石墨烯衍生物,性质独特,应用广泛,生产量急剧增加,其环境风险日益引起关注.氧化石墨烯具有高亲水性和表面活性,在水中易分散,易随水流发生迁移转化,可能对水环境和水生生物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明确氧化石墨烯的水环境行为及其生态效应,对于正确理解和评估其环境风险,合理规划其使用和回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涵盖了氧化石墨烯在水环境中的分散/团聚、吸附、还原、降解、沉积等行为,及对微生物、浮游动物、藻类和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毒性表现.本文综述了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当前研究面临的挑战并展望其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739.
为探究铁磁流体对煤体瓦斯解吸性能的影响,采用水浴恒温吸附解吸系统,开展0.44,0.65,1.14 MPa 3组不同平衡压力下加铁磁流体前后的瓦斯解吸对比实验,根据Langmuir方程经验公式计算瓦斯极限解吸量和初始扩散系数,分析铁磁流体对煤体瓦斯解吸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在3组不同平衡压力下加入铁磁流体后瓦斯极限解吸量由2.5,10,20 mL/g降低为2.22,3.33,10 mL/g,降低11.2%,66.7%,50%;初始扩散系数由0.997 1,1.629 9,3.888 3 μm2·s降低为0.685 5,0.997 1,2.933 5 μm2·s,降低31.25%,38.82%,24.56%。在铁磁流体的作用下,煤体瓦斯解吸性能得到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740.
老龄垃圾渗滤液因其成分复杂且可生化性差,故传统技术无法对其进行有效降解,且利用臭氧催化氧化体系处理垃圾渗滤液缺乏系统性评估报道。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臭氧/过二硫酸盐(${{rm{S}}_2}{{rm{O}}_8^{2 - }}$ ,PS)、臭氧/过一硫酸盐(${rm{HS}}{{rm{O}}_5^ -} $ ,PMS)和臭氧/过氧化氢(H2O2)氧化体系,探讨了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的可行性,考察了初始pH、温度、O3及H2O2、Na2S2O8、KHSO5的投加量等因素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其能源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O3/PMS、O3/H2O2和O3/PS的单位数量级能耗(electrical energy per order,EE/O)分别为1 007.5、1 233.7、662.6 kWh·m−3,O3/PMS氧化体系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的效果与O3/H2O2氧化体系相似,且优于O3/PS。由综合处理效果与能耗评估结果可知,O3/H2O2氧化体系最佳,在温度为25 ℃,pH=6,O3和H2O2投加量分别为3 g·h−1和2 125 mg·L−1,反应时间为60 min条件下,能耗最低,EE/O降至443.9 kWh·m−3,且TOC去除率和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27.1%和0.005 3 min−1,BOD5/COD也由0.18增至0.26。综合上述结果,基于臭氧体系的高级氧化法能耗较高,可将臭氧催化氧化与低成本的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从而实现对污染物高效经济降解。上述研究结果可为臭氧高级氧化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