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23篇
安全科学   82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344篇
基础理论   82篇
污染及防治   58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双主金属、双助剂的CuxMn1-xCe0.75Zr0.25Oy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评价了催化剂降解甲苯的性能,并采用XRD、H2-TPR、O2-TPD和Raman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试验结果表明:催化剂中Cu含量的增加有助于增强Cu-Ce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催化剂中的氧空位浓度和晶格氧含量,提高催化剂低温还原性,从而促进催化活性的提高。Cu1CeZr催化剂降解甲苯活性最好,其完全降解甲苯的温度(T100)为220℃,比Mn1CeZr催化剂低60℃。  相似文献   
102.
北京温榆河流域微生物污染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1,他引:9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河流普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水质污染,而微生物指标对于水质评价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选取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以及SC噬菌体、F噬菌体作为指示微生物对北京市温榆河开展了历时一年多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除了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外,温榆河流域的微生物污染非常突出.温榆河上游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浓度(以粪大肠菌群为例)波动较大(5.01×102~5.37×106个·L-1);下游受清河、坝河等排水河道的影响,微生物污染普遍严重(均值达6.3×106个·L-1以上),与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GB 3838—2002)相比FC浓度平均超出两个数量级.统计分析显示,温榆河微生物污染受季节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表明人为因素很可能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温榆河处于微生物高污染水平,可能威胁地下水水质和农作物质量安全,应从源头加强微生物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03.
为了直观展现Near-miss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把握其热点演化路径,同时预测今后的研究趋势,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CNKI中1995—2020年共计989篇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软件,通过共现图谱、高频词统计、时区图和热词突现等方式对Near-miss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可视化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Near-miss研究在发展趋势、主要研究群体和机构、热点演化路径和前沿趋势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风险管理”、“施工安全”和“事故防御”是Near-miss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04.
以土壤为基质,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m)为植被,通过模拟间歇性人工湿地净化系统处理不同质量浓度的奶牛场污水试验,研究黑麦草对高质量浓度畜牧场污水中氮的吸收转化效果.结果表明,黑麦草在间歇性进水的污水质量浓度高达TN(816.8±125.1) mg·L~(-1),NH_4~+-N(443.6±97.9) mg·L~(-1),NO_3~--N(141.5±51.7) mg·L~(-1)都能较好的适应,生长良好.在不同浓度处理的净化系统中,水力停留时间为8d的条件下,NH_4~+-N的去除率为75.9%~88.3%;NO_3~--N的去除率平均为69.3%;TN的去除率74.5%~83.1%.该试验黑麦草对污水中氮的吸收转化在系统对氮净化中的贡献率平均为20.03%.  相似文献   
105.
采样分析陇中黄土高原地区农田退耕种植苜蓿3 a、5 a、8 a后0~5、5~10、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活性有机碳(SAOC)及矿质氮(NO3-N、NH4-N)含/储量的变化,并用静态箱-气质联用法对样地的COO2、NO2O排放通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碳氮变化对土壤CO2、N2O排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SOC、TN基础含量很低的贫瘠土壤退耕后表现出明显的碳、氮固存效应,有很强碳、氮固存潜力.与未退耕休闲农田相比,退耕3 a、5 a、8 a后0~20 cm SOC储量分别提高了9.12%、20.18%、34.39%,SOC平均固存率分别为0.17、0.23、0.25mg/(hm2·a).TN储量在5~10、10~20 cm增加不明显,在0~5 cm退耕3 a、5 a、8 a后储量分别提高14.29%,35.71%和64.29%,各退耕年限0~20 cm TN平均固存率均为0.2 mg/(hm2.a);(2)退耕后各年限草地土壤活性有机碳(SAOC)含量有所增加,但各层含量变化不明显,其增加量远小于SOC的增加,说明退耕初期阶段积累了较多的土壤惰性碳;NO3-N含量增加明显,0~5、5~10 cm土壤各退耕年限含量达5%的显著性差异,但退耕前后NH4-N含量无明显变化.(3)土壤CO2通量与SOC含量、SAOC含量、TN含量及N2O通量显著正相关;N2O通量与SOC含量、矿质氮含量及CO2通量显著正相关.说明在环境因素稳定的条件下,退耕后土壤碳、氮含量的增加会导致CO2、N2O排放的加剧,表现出大气CO2、N2O的"源"效应.  相似文献   
106.
选取东北三江平原沼泽湿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共16个土壤剖面,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与有机碳密度均呈自上而下降低的趋势,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垂直差异变小.开垦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并改变了其在表层的分布结构特征.初步估算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沼泽湿地1.58×104t/km2、退耕还湿地1.23×104t/km2、林地1.01×104t/km2、水田0.85×104t/km2、旱田0.99×104t/km2.开垦降低了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且对耕地的影响大于林地,而退耕还湿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固定及储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7.
阐述了分级燃烧抑制NOx形成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切圆燃烧煤粉炉的空气分级燃烧改造的基本特点,考察了轴向和径向空气分级、炉内空气浓度等因素对NOx排放量的影响;控制适当条件,使脱氮效率达到30%-50%,对煤粉炉的空气分级燃烧改造进行了费用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08.
对珠江河口及近海水域样品中金属铜的总铜(CuT)、溶解态铜(CuD)以及游离态铜(Cuf)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铜的质量浓度有自河口向外海递增的趋势,并非完全体现陆源性规律.说明研究水域中金属铜不仅可能具有其他来源,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沿岸上升流的影响.但是游离态铜的分布却表现出相反的规律,无论是游离态铜的含量还是游离态铜在总铜中所占的份额都自河口向外海随盐度的增加而降低.研究还测定了不同盐度水样的杜氏藻培养后对铜的吸收量,即通过金属铜对藻类的生物有效性验证了铜形态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9.
城市垃圾和污水脱水污泥、排水管污泥混合堆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垃圾和污水脱水污染、排水管污泥已成为现代城市污染的主要总是。由于这些废弃物中有机物质的含量较高,因此可以利用堆肥的方法来进行处理,使其转化为农田的有机肥料,本文用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厂污泥、排水管污泥混合进行堆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0.
木质素是由苯基丙烷结构通过C—O键和C—C键连接而成的复杂三维网状无定形高聚物,热解是木质素的重要利用方式,探究木质素热解过程中连接键的断裂机理对于开发高效热解技术至关重要。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针对典型的β-5连接木质素二聚体模型化合物,探究其热解过程及取代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苯环之间五元环的开环反应是最可能发生的初步反应,其中Cα—O键和Cα—Cβ键的键解离能(BDEs)分别为163.9 kJ/mol和212.9 kJ/mol,是最主要的断键开环反应。通过对比甲基、甲氧基、羟基、正丙基等支链对β-5连接键的断裂的影响,发现当两个苯环和β-5连接五元环上分别连接羟基、丙基、羟甲基取代基时,Cα—O键和Cα—Cβ键的BDEs最低。对于不同取代基类型和位点来说,Cα—O键均裂始终是最容易发生的初始反应,而Cα—O键和Cα—Cβ键连续断裂的路径是β-5连接五元环断裂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