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0篇
综合类   39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饮用水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对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重要的环境要素,直接影响和改变生态环境状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及农村面源等污染源严重威胁饮用水的安全。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保护饮水水源的关键措施,也是保护水源地的最有力手段。[编者按]  相似文献   
42.
崔学慧  李炳华  陈鸿汉 《环境科学》2008,29(7):1806-1810
为查明苏南太湖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在苏南北部(C区)、东北部(W区)和东部(S区)3个地区共采集56组地下水样,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样品中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组分浓度,并运用谱系聚类分析法和分子比例法探寻多环芳烃来源.结果表明,检出的多环芳烃中以3~4苯环组分为主,总多环芳烃浓度最高达32.45μg/L,均值为4.42μg/L.多环芳烃分布具有区域分布特征,高值点多出现在工业区附近.分子比值法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多环芳烃来源是化石燃料和石油源叠加的结果.谱系聚类分析法结果表明, C区各采样井的苯并(k)荧蒽异常浓度控制该区的聚类结果;W区各采样井的苯并(a)蒽异常浓度控制着该区聚类结果;S区各采样井的苯并(b)荧蒽异常浓度控制该区的聚类结果.在0.05水平上, C区的荧蒽、苊、亚二氢苊、菲、苯并(a)芘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达到0.680~0.712;W区的苯并(g,h,i)芘、苯并(a)蒽和苯并(a)芘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到达0.724~0.773;S区的亚二氢苊和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659.可以推测出各区所列的这几种多环芳烃组分很可能分别来自于各区内同一类型污染源.  相似文献   
43.
编者按:煤炭开发过程中常常产生地表沉陷、土地挖损、地下水资源破坏、煤矸石堆存占地等环境问题.本文以明水泉域为例,分析研究了明水泉附近不同煤层开采正常排水和矿坑突水对泉水出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油污土中降解柴油细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所采集柴油污染土壤样品中富集、分离得到柴油降解优势菌株,命名为B-3和B-4.根据其生理生化性质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确定2株菌分别属于Tetrathiobacter kashmirensi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由于实验中,B-3的生长曲线较特殊,故以B-3和典型石油烃降解菌假单...  相似文献   
45.
阐述了莱州湾南岸潍坊地区咸-卤水入侵的发展,入侵过程中地下水中宏量组分和微量元素的分布和变化特征,以及地下水化学成分变化引起的水质恶化,土壤盐碱化和植物生态逆向演化等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6.
浅层地下水氯代烃污染的天然生物降解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何江涛  李烨  刘石  陈鸿汉 《环境科学》2005,26(2):121-125
对我国北方某城市的浅层地下水进行了有机污染调查,局部地区发现了严重的氯代烃污染.PCE和TCE对地下水的污染程度远远大于CF和CT,是主要污染物,最高浓度分别为487.55μg/L和63.74μg/L.本文根据所掌握的资料,结合氯代烃天然条件下生物降解判定方法,对研究区地下水氯代烃生物降解衰减可能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市地下水氯代烃污染区浅层地下水环境、Eh、pH值、生物降解的间接标志NO3-浓度变化,以及PCE和TCE生物降解中间产物等均有助于证实氯代烃生物降解转化的存在.多数点为Eh小于100mV的还原环境,将综合污染评价分级中1、2级,3、4级和5级所对应的NO3-/Cl-值求平均分别为0.804,0.754和0.596,在所有检出DCE的点中,cis-1,2-DCE的百分比均超过了DCE总量的80%.室内模拟实验进一步说明,氯代烃污染区地下水环境中,氯代烃完全可能产生共代谢生物降解转化,因此,确认PCE存在向TCE的生物降解转化,能够更加合理地解释这一地区TCE和PCE的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47.
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年内"早涝急转"问题突出,过度依赖地表水供水和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导致该地区季节性水资源供需失衡问题愈发严峻.以南昌市为例,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南昌市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从地表水-地下水联合使用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气候变化,设置9种模拟情景,开展南昌市地...  相似文献   
48.
A2/O污水处理工艺化学强化除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京某污水处理厂采用A2/O生物除磷工艺,其除磷效果远没有达到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磷酸盐(P计)≤1.0 mg/L的要求。通过投加混凝剂的化学沉淀法强化对磷的去除,明显提高了该工艺的除磷效果,可以使其出水总磷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加药点位置选择在初沉池出水口。此外,曝气池中各反应单元的溶解氧基本满足设计要求,并且确定了内回流比为200%,外回流比的调控范围为40%~60%。研究表明,新型聚合铝铁对总磷的去除率远大于三氯化铁,当投药量为55 mg/L时,二沉池出水总磷稳定在0.8 mg/L左右。  相似文献   
49.
本文用一个简化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兰村水源地监测到的化学污染物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结论如下:①兰村水源地非化学致癌污染物的健康危害指数远小于1,因此兰村水源地非致癌污染物通过饮食途径不会产生不利于健康的影响。②氟化物是太原市兰村地下水中对人体产生健康危害最大的污染物,但氟化物是天然背景所致。③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有可能是人为来源的氨氮进入地下水后氧化所致,应该引起警惕,它们浓度的变化表明人为污染物已经开始进入兰村水源地。  相似文献   
50.
采用了铁炭复配修复地下水中NO3^--N,探讨了实验条件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近中性条件(初始pH 6.42)下,反应时间为1 h时NO3^--N修复率达到60.85%;Fe/C=1∶1时介质最佳用量分别为45 g;Fe/C=1/1.5时修复率为72.80%;反应速率在高振荡强度下大于低振荡强度;氧化铜的催化效果最好,可使修复率提高7.5个百分点。铁炭复配介质修复地下水中NO3^--N是有效可行的,修复率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在Fe/C=1∶1时修复率与介质用量呈正相关,无限减小Fe/C比并不能无限提高修复率,振荡强度对修复具有显著影响,低振荡强度下的修复过程较高强度存在滞后现象,并非所有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对铁炭修复NO3--N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