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27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46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城乡交错带生态环境风险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交错带的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快速提高,在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下,城乡交错带自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风险,如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通过分析目前城乡交错带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存在的生态环境风险,提出了城乡交错带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2.
松华坝水库水源保护区生态修复技术集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系统工程学、生态学理论及信息技术,提出生态修复技术集成的综合修复方法,该方法可弥补保护区内多因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及水体水质污染的单一技术修复的不全面性,以减少和控制污染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水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43.
应用系统工程学、生态学理论及信息技术,提出生态修复技术集成的综合修复方法,该方法可弥补保护区内多因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及水体水质污染的单一技术修复的不全面性,以减少和控制污染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水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44.
通过室内砂柱实验,研究了饱和多孔介质中,相同离子强度条件下,混合钠-钙电解质溶液的Ca~(2+)/Na~+物质的量比和胶体粒径对胶体运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胶体粒径相同时,随着背景电解质溶液物质的量比的增大,胶体的滞留量增多;物质的量比相同时,相同质量浓度条件下,粒径越小的胶体滞留量越大.经模型拟合,考虑Langmuirian动力学阻塞和与深度有关的沉积行为的对流-弥散-吸附-解吸方程能够很好地描述本次实验条件下胶体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行为.  相似文献   
45.
生物炭对人工湿地植物根系形态特征及净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构建了菖蒲人工湿地,通过向人工湿地中加入小麦秸秆生物炭、芦苇生物炭及木屑生物炭以研究生物炭对人工湿地中植物根系形态、溶解氧及净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3种生物炭能显著增加人工湿地中菖蒲根的总根长、总投影面积、总体积、总表面积、根尖数、分枝数和根干重以及人工湿地中的溶解氧含量(P0.05);其中加入木屑生物炭后,菖蒲根的根长、投影面积、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分枝数和根干重分别增加了96.1%、106.2%、185.6%、172.5%、75.3%、121.5%和84.9%.加入生物炭后,菖蒲根系形态与人工湿地中溶解氧含量、总氮去除率、总磷去除率和COD去除率间均显著正相关(P0.05).在水力负荷0.022 m3·(m2·d)-1时,加入木屑生物炭显著增加了人工湿地对总氮、总磷和COD的去除率(P0.05).木屑炭有效地促进了人工湿地中植物根系的生长,增加了人工湿地溶解氧含量,提高了人工湿地的净化能力.  相似文献   
46.
太阳能曝气下生物炭漂浮湿地的净化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以沙子和生物炭混合为基质的漂浮人工湿地,并利用光伏板发电驱动曝气,研究曝气和生物炭对漂浮人工湿地溶解氧和净化能力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曝气30 min时,漂浮人工湿地基质外的DO含量稳定在7 mg/L;曝气10 min和90 min后漂浮人工湿地基质中的DO含量分别为2.0 mg/L和2.7~3.3 mg/L。停止曝气后漂浮人工湿地外的DO下降,当停止曝气240 min后,DO含量下降到1.8 mg/L,恢复到曝气前的水平。漂浮人工湿地加入生物炭对NH_4~+-N、NO_3~--N、TN、T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31%、7%、70%、5%和7%。曝气后,漂浮人工湿地对NH_4~+-N、TN、T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44%、176%、6%和9%。曝气能有效提高漂浮人工湿地DO含量,可使DO含量从0.2 mg/L增加到7 mg/L,从而提高人工湿地的净化能力。光伏板发电驱动曝气和生物炭有利于提高漂浮人工湿地的净化能力。  相似文献   
47.
北江流域水化学时空变化及化学风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我国南方湿润地区河流水化学时空变化特征及控制因素,选择珠江流域第二大水系的北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2015年6月(汛期)和12月(非汛期)干流和支流河水基本水质参数及主量离子,利用化学计量法及质量守恒法定量评估了自然过程及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的流域化学风化特征及其通量.结果表明:①北江河水主量离子浓度非汛期高于汛期.岩石的区域分布和矿山活动构成了河水离子浓度和水化学类型的空间异质性,其中北江干流和支流连江为Ca-HCO3型,而支流滃江则以Ca-SO4型为主.②岩石对北江流域化学风化贡献率依次为碳酸岩(78.44%)>硅酸岩(14.43%)>降水源(5.42%)>蒸发岩(1.71%).基于碳酸岩是北江径流水化学的主要控制因素,滃江流域的矿山开采活动加速了碳酸岩的风化,其对北江流域化学风化的贡献为7%.③汛期与非汛期的碳酸岩风化速率分别为7.49和5.29 t/(km2·月),年化学风化速率为87.63 t/(km2·a).研究显示,由于受水热条件、流域面积以及岩性的影响,北江流域年化学风化速率略大于西江流域,远高于东江以及全球流域化学风化平均值,北江对整个珠江流域的风化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48.
洪湖沼泽土及涝洼水稻水土生作物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洪湖湖区的生态环境,阐述了湖周沼泽土和涝洼水稻土的性质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还报导了作者在该湖湖周进行水生作物开发利用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49.
50.
基质对人工湿地污水蒸发量及净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5种常见的人工湿地基质(土、沙、沙+土、有机质+沙和有机质+沙+土),研究了不同基质对污水蒸发量及净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污水的蒸发量存在差异,其大小顺序为:(有机质+沙+土)>(有机质+沙)>沙>土>(沙+土);有机质+沙+土和有机质+沙2种基质的污水蒸发量显著高于其他基质(P<0.05)并与其温度比较高有关.5种基质的温度存在差异,有机质+沙+土的温度显著高于土和沙两种基质的温度(P<0.05),有机质+沙+土的温度比土的温度高2.2℃;相关分析显示,基质的污水蒸发量与高锰酸钾指数去除率和氨氮去除率呈正相关,其中与氨氮去除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基质加入有机质可增加基质的温度,提高基质的污水蒸发量,有利于提高基质对有机物和氮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