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41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了餐饮泔水油氢化反应的工艺参数单因素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氢化反应温度在180 ℃,0.25%的催化剂添加量,搅拌速度采用900 r/min,实验压力控制在1.2 MPa时氢化反应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52.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MS6.5地震。通过对鲁甸地震震源机制解、余震分布、断裂组合样式及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根据地震等震线长轴衰减方向、震源机制解、震后前期强余震分布样式及地表破裂,判定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包谷垴-小河断裂;根据莲峰断裂、昭通断裂和包谷垴-小河断裂之间的构造组合样式、地表GPS水平运动速率及水平缩短速率的差异性判断包谷垴-小河断裂为同向差异逆冲型捩断层;根据莲峰、昭通断裂带上的地震震源深度分布规律,认为在断裂带下15~20km处地壳物质呈塑性流动状态,在来自大凉山次级块体南东向运动给予的应力挤压下,形成了包谷垴-小河捩断层,并且导致了鲁甸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3.
认识区域山洪泥石流活动史是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灾害发展趋势的基础。利用树轮中的生长干扰信息,可以对未知山洪泥石流历史事件准确定年。本文以北京市密云区龙潭沟流域的曹庄子沟和合峪沟两条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利用树木地貌学方法,在已知灾害年基础上获取阔叶树杨树的树轮生长扰动百分比,再重建未知灾害年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树轮对灾害的响应要滞后一年;2011年曹庄子沟的山洪导致该沟流通区、左岸、右岸和堆积区的树轮生长扰动百分比分别为-30.59%、43.78%、43.47%、-30.44%;2016年曹庄子沟的泥石流导致该沟四个分区的树轮生长扰动百分比分别为-46.08%、-45.15%、-46.64%、-37.32%。根据上述结果,推求并验证了曹庄子沟其他灾害年为2002、2013年,合峪沟灾害年为1997、2002、2011、2013、2016年。研究区1997、2002、2011、2013、2016年的响应树比例分别为35.42%、66.07%、46.43%、32.14%、58.93%,利用响应树比例能够区分灾害严重年份和次严重年份。2010年至今,该流域山洪及泥石流灾害活动频数有所增大,未来该流域再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可能性仍较大。  相似文献   
54.
通过优选色谱柱,进一步改进色谱分离条件,优化前处理方法,建立一种快速高效测定地下水中15种农药残留量的GC-MS方法。该法采用分段法选择离子(SIM)扫描,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较低的检出限和较高的回收率,检出限低于0.004 8μg/L,回收率为85.9%~107.4%。本方法的突出特点是前处理速度快、萃取溶剂用量少、环境污染小、色谱运行时间短,基本稳定在25 min内完成分析,适用于大批量样品检测。  相似文献   
55.
大气成分遥感是监测临近空间全球变化、保障生存空间永续发展的重要手段。NO2被视为描述人类活动强度的直接指标。掌握中国NO2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对区域大气污染精细管控和空气质量精准预报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S-5P卫星TROPOMI传感器的对流层NO2柱浓度的校正数据,并结合地面站点NO2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K均值聚类分析等方法,划分了中国重点城市NO2排放类型,分析了城市对流层NO2柱浓度的年变规律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TROPOMI NO2对流层柱浓度数据与地面站点实测NO2浓度显著相关,利用TROPOMI NO2柱浓度数据进行城市排放研究可行;(2)基于聚类分析及机关性分析,结合中国气候带分布将重点城市划分为12个NO2排放类型;(3)31个重点城市中有25个季节排序规律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NO2柱浓...  相似文献   
56.
以K2S2O8、KMnO4溶液作为氧化吸收液,在原N2载气的基础上混入不同比例的HCl气体,分析了HCl浓度和反应温度对各体系脱汞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KMnO4氧化吸收脱汞体系对于HCl的适应性较好,氧化吸收效率较高,可作为氧化吸收脱汞试剂;K2S2O8/Fe2+体系对Hg0氧化吸收效率较高,但当HCl浓度>80 m...  相似文献   
57.
马超 《四川环境》2021,(2):8-13
以高锰酸钾溶液作为烟气中汞元素的氧化吸收液,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氧化吸收液浓度、反应时间、初始汞浓度、反应温度、pH值对KMnO4对HHg0吸收效率的影响,阐明方法适应性,并将现行采样方法进一步优化.结果 表明,15min后,氧化吸收基本平衡,KMnO4浓度为5mmol/L,反应温度为60℃时KMnO4氧化吸收最佳.强...  相似文献   
58.
为了明确硫酸盐还原菌(SRB)同时去除废水中砷和锑的可行性以及去除过程中两种元素有无相互影响,我们设置了对照组、砷处理组、锑处理组、砷和锑处理组,并分析和比较了SRB在不同分组的生长差异及砷和锑去除率的异同等。结果表明,SRB可去除95%以上的总锑(Sb(T)),但对同一条件下、同样初始浓度的总砷(As(T)),去除率仅达6%。两种元素共存时,SRB对Sb(T)的去除效率没有显著变化,但明显提高了对As(T)的去除效率。处理过程中,水体中Sb(T)迅速下降至较低浓度并保持稳定,As(T)下降较慢且在后期因沉淀物再次溶解而升高。总体来看,SRB除Sb较为高效,除As则对基质理化条件更为敏感,需要探讨更为适合的基质环境来强化对两种元素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59.
曹敏  寿芳  马超 《装备环境工程》2013,10(4):76-79,113
随着卫星控制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在轨寿命的要求不断提高。后续中低轨卫星普遍设计寿命要求达到5-8 a,高轨卫星设计寿命要求达到10-15 a。光纤陀螺作为卫星的一项关键部件,是目前制约我国卫星寿命和可靠性的主要瓶颈之一。从可靠性角度,对光纤陀螺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用于长寿命卫星平台的光纤陀螺的建议。  相似文献   
60.
马超 《安防科技》2011,(2):57-59
针对作业环境中粉尘危害的特性,分析粉尘的传播机理(包括:尘化作用、传播作用力和二次气流),提出了防治粉尘的七项技术措施。为有效地预防和减轻粉尘危害程度,保护作业环境中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提供有使用价值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