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可见光照射下α-FeOOH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α-FeOOH为光催化剂,酸性桃红(SRB)为目标化合物,研究了可见光照射下光催化剂对SRB的降解,结果表明:在可见光(λ>420nm)照射下, SRB 浓度为1.2×10-5 mol·l-1,H2O2浓度为1.5×10-3 mol·l-1,α-FeOOH 为0.16 g·l-1,pH=7.05时,SRB的降解效果最好,红外光谱分析表明,SRB降解产物为羧酸及胺类化合物.另外,采用苯甲酸荧光分析法间接测定体系中自由基的含量,表明此光催化降解过程主要涉及·OH历程.  相似文献   
32.
本文研究了新试剂3,5-二溴-4-偶氛对N,N-二甲苯胶末基荧光酮(DBAMPF)与锰(Ⅱ)的显色反应和光度性质,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按(CTMAB)存在下,pH9.0NH3H2O~NH4Cl介质中,试剂与锰(Ⅱ)形成2∶1的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8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2×106l·mol-1·cm-1,锰(Ⅱ)浓度在0~8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拟定方法用于水质中标的测定,其方法灵敏度高,重视性好,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3.
TiO_2纳米管的制备和光催化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热法制备TiO2纳米管,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TiO2纳米管进行表征.并以有机染料罗丹明B(RhB)和2,4-二氯苯酚(2,4-DCP)进行光催化反应,结果表明,TiO2纳米管催化剂对RhB和2,4-DCP有很好的降解效果.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FTIR)分析和总有机碳(TOC)测定,发现TiO2纳米管/UV体系能使RhB和2,4-DCP发生有效的降解,反应12h后,RhB和2,4-DCP的矿化率分别达到100%和97.12%.同时,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POD)、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和苯甲酸荧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降解过程中H202和羟基自由基(·OH)的变化,表明TiO2纳米管光催化机理涉及到·OH历程.  相似文献   
34.
制药废水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宜昌某制药废水为惟一碳源,通过选择性富集、驯化培养和划线分离纯化,分别从三峡大学求索溪、三峡某药业及三峡大学接待中心3种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菌株HS150,其中三峡大学求索溪的活性污泥中菌株HS150含量最大,其降解能力最强。经革兰氏染色、氧化酶实验、触酶实验及DNA酶实验等,初步鉴定菌株HS150为奈瑟氏菌属(Neisseria)。由单因子优化法实验得出菌株HS150降解宜昌某制药废水的最适条件:温度为30℃,pH为7,当底物浓度为600 mL/L时,制药废水降解率可达85%,其矿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35.
电-Fenton法处理制药中间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电-Fenton法对麻醉药瑞芬太尼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体1-苄基-4-氨甲酰基-4-苯胺基哌啶(简称酰胺,AMIDE)模拟废水进行了降解研究,结果表明,在以石墨为阴极、铁为阳极的模式下,当pH为3、电解电压为3 V、投加H_2O_2浓度为10 mmol/L时,室温下电解浓度为20 mg/L的酰胺废水60 min后,酰胺的去除率高于99%,TOC去除60%。通过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及HPLC检测酰胺的降解产物,说明电-Fenton法能使废水中目标化合物的环结构破坏,快速而完全地转化为小分子,但不能使其全部矿化。本研究可为电-Fenton法在处理该类药物合成废水中的实际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微生物降解麻醉药品生产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宜昌人福药业废水处理池的污水中分离得到1株能高效降解麻醉药芬太尼衍生物合成废水的菌株M1,经过对其菌落特征及形态观察,该菌株初步鉴定为拟青霉属(Paecilomyces),并对其降解废水的最佳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当反萃取后水相(COD为22 550 mg/L)的稀释倍数为10时,M1降解该废水的最佳条件为:pH 6.0,温度30℃,摇床转速100 r/min,富集培养液用量3%,最佳菌悬液(3 g菌丝体/菌悬液)接种量10%,经过大约6 d的降解,废水的COD去除率高于97%,最终COD值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50 mg/L).此研究结果为微生物在处理该类药物合成废水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7.
喜旱莲子草对Pb、Cd胁迫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营养液培养法,以喜旱莲子草为对象,选择重金属Pb在浓度梯度0,0.1,10,50,100和200 mg/L条件下,Cd在浓度梯度0,0.01,1,10,20和40 mg/L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Pb、Cd单一及复合胁迫对喜旱莲子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对单一Pb及Cd对喜旱莲子草生长及生理影响而言,与对照相比,当Pb处理浓度为0.1 mg/L时,植物最高株高和最长根长分别增加了3.8%和15%。随着Pb处理浓度增加到200 mg/L时,植物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茎叶株高呈显著下降。当Cd处理浓度为1 mg/L时,与对照相比,植物最高株高和最长根长分别增加了9.0%和10.0%,随着Cd处理浓度增加(20~40 mg/L),植物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茎叶株高呈显著下降。随Pb和Cd处理浓度增加,喜旱莲子草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POD活性先升后降,MDA含量呈上升趋势,植株体内Pb、Cd积累量呈上升趋势。在研究Pb、Cd对喜旱莲子草生长及生理胁迫的基础上,选择Pb、Cd不同配比浓度,探讨其对喜旱莲子草的复合胁迫作用,研究植物对重金属Pb、Cd富集特性,结果表明,低浓度Pb、Cd处理表现出相互促进吸收富集,高浓度处理表现出相互抑制吸收富集的特性。  相似文献   
38.
香溪河沉积物、间隙水的磷分布特征及释放通量估算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2  
采集香溪河沿程5个样点不同季节、不同深度的沉积物,用Hedley分级方法分析磷形态及垂向变化特征,同时研究上覆水和间隙水理化性质对沉积物中磷释放的影响.香溪河上覆水及间隙水pH值范围为4.72~8.55,夏季呈弱酸性,秋季、冬季及次年春季pH值呈弱碱性;沉积物处于较强还原性环境;上覆水及间隙水总磷质量浓度(TP)年变化范围为0.02~0.48mg·L~(-1),沉积物TP含量为0.48~1.45 g·kg~(-1);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含量为HCl-P(HCl提取态)Res-P(残余磷)NaOH-P(NaOH提取态磷)NaHCO_3-P(NaHCO_3提取态磷)H_2O-P(水提取态磷).沉积物-上覆水体交界面还原性环境有利于沉积物中磷向上覆水中释放;春季水体的弱碱性、夏季的弱酸性有利于沉积物向上覆水释磷,从而增加了上覆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间隙水TP与沉积物TP含量密切相关;5个样点中有4个样点的PO_4~(3-)-P由间隙水向上覆水扩散,释放通量为0.01~0.04mg·(m~2·d)~(-1).沉积物是底层水体营养盐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39.
研究了铬(Ⅵ)-2,4-二氯苯基荧光酮(DCIPF)-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体系的显色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pH5.2~7.0范围内,铬与DCIPF及CTMAB形成红色三元胶束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78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0×105l·mol(-1)·cm(-1),铬(Ⅵ)含量在0~9.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配合物的组成为Cr(Ⅵ):DCIPF=1:2。拟定方法用于水中铬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0.
赤铁矿光助类Fenton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钰  顾彦  杨慧  何燕  李瑞萍  黄应平  张爱清 《环境科学》2012,33(4):1247-1251
可见光照射下(λ>420 nm)采用天然赤铁矿为催化剂降解罗丹明B(rhodamine B,RhB)和无色小分子2,4-二氯苯酚(2,4-dichlorophenol,DCP),探讨了溶液pH、催化剂用量、溶液中溶铁量对降解反应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苯甲酸荧光光度法以及COD等跟踪降解过程,并对反应机制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Cata/RhB/H2O2/vis体系能有效地降解RhB,降解最佳条件为:催化剂用量0.6 g.L-1、pH为3.0、H2O2浓度1.5×10-3mol.L-1,反应180 min可完全脱色,且溶铁对催化体系的贡献较小;对2,4-DCP的降解,24 h后,降解率达56%.且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循环使用6次,催化剂活性无明显变化.苯甲酸荧光光度法检测到反应体系中产生了高活性氧化物种.OH,反应机制主要是.OH的异相类Fenton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