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21.
收集了20002010年我国环境污染事故统计数据,并从污染事故的风险致灾因子、引发原因和主要涉及行业3个角度,对11年间的1065起污染事故案例展开深度剖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我国环境污染事故统计数据,并从污染事故的风险致灾因子、引发原因和主要涉及行业3个角度,对11年间的1065起污染事故案例展开深度剖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间我国环境污染事故的主要风险致灾因子是工业废水,其造成的污染事故占事故总数的比例高达43%,应成为环境风险管理关注重点;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污染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7.98%,是引发环境污染事故的主要原因;污染事故主要涉及的行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业及废物治理业,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累计次数较高,达82起。因此企业需积极提高自身,同时相关部门需加强对重点行业、主要风险因子的监督审查力度。  相似文献   
22.
运用因素分解方法,将影响环境污染事故频数变化的因素分解为经济规模、污染治理资金规模和风险控制技术水平,构建了环境污染事故频数变化的完全分解模型,并对我国1991~201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污染事故年度间变化均值为-138起.其中,由经济规模、污染治理投资规模和风险控制技术水平所引起的频数变化分别为279起,-74起和-344起.总的看来:该时期经济规模增长对污染事故频数增加起到促进作用,但随着经济规模的增加,该效应对污染事故频数的促进作用减弱;1991~2005年污染治理投资效应有一定的随机性,对污染事故频数的增加基本起到遏制作用;风险控制技术效应对污染事故频数的增加起到遏制作用.环境污染事故频数变化是由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时期各因素对污染事故频数变化所发挥的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23.
作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区域汾渭平原的重点城市,西安正处于城市建设迅速发展阶段,建筑扬尘排放量大,极大地影响了西安的空气质量.本研究基于西安市建筑和市政施工工程的调查资料,结合两套由不同机构测量的我国北方典型城市排放因子,估算获得了西安市2017年建筑施工扬尘PM_(10)、PM_(2.5)的排放量及排放强度,构建了西安市区县级别建筑扬尘排放颗粒物清单,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引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依据建筑扬尘产生类型测定的排放因子,估算获得2017年西安市建筑施工扬尘PM_(10)、PM_(2.5)排放总量分别为6.8×10~4、1.4×10~4 t,其中,作业施工扬尘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74%,风蚀扬尘占26%;②引用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构建的建筑扬尘季节性排放因子,估算西安市建筑施工扬尘PM_(10)、PM_(2.5)排放总量分别为10.8×10~4、2.2×10~4 t,建筑扬尘排放量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秋季、冬季的扬尘排放量明显低于春季,但冬季略高于夏季、秋季;③综合两套排放计算结果表明,估算的建筑扬尘排放量存在50%的差异,西安2017年建筑扬尘PM_(10)排放量约为6.8×10~4~10.8×10~4 t,PM_(2.5)排放量约为1.4×10~4~2.2×10~4 t;④空间分布上,主城区建筑施工扬尘排放量大,约占总排放量的72%;主城区建筑施工扬尘排放强度高,约为郊区县的29倍.  相似文献   
24.
黄蕾  黄雨佳  刘朋辉  王刚  毕军 《中国环境科学》2021,40(12):5468-5474
为准确识别环境事故风险因子扩散规律及环境风险主导因素,本研究将环境风险的3个主体“风险源-介质-受体”作为系统层,结合层次分析法(AHP)与时序加权平均算子(TOWA)建立动态模型计算标准层指标贡献率,最后基于空间地理特性确定指标层,加权计算单项风险,进而建立区域综合环境风险评价方法体系,并以南京市为案例研究对象进行综合环境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南京市整体呈现一般风险水平,风险水平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靠近长江的江北新区核心区、南京主城区.该方法在保证指标体系评估完整性的同时,引入了区域时空特征,提高了区域环境风险管理的精细化与空间可视化程度.  相似文献   
25.
石化企业突发环境风险评价与分级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了降低环境污染事故发生频率,急需建立科学高效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而环境风险评估与分级技术是进行环境风险分级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在对石化企业环境风险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危险物质、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企业管理、企业布局的石化企业突发环境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相应的风险评价模型.同时,提出了4级风险分级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以长江下游某化工园区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园区30家石化企业中,存在特大环境风险的企业有1家,重大环境风险的企业2家,占企业总数的10%.本研究提出的石化企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分级方法科学可行,能够为石化企业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6.
基于风险系统理论的区域环境风险优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依据风险系统理论,构建区域环境风险区划的层次结构模型与指标体系,提出区域环境风险综合指数由风险源危险性指数、控制机制有效性指数、受体易损性指数组成。通过区域环境风险定量分析,依据区域环境风险综合指数数值,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地区及环节。同时对常州市新北区进行了实例分析,将春江镇确定为优先风险管理区域,明确了该镇进行风险管理的优先环节,并基于量化的风险分析提出风险管理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7.
本研究以长江经济带某典型化工园区为例,探索了该园区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的组成特征和分布情况。通过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系统监测了该园区内外土壤与地下水的污染状况,并运用差异分析、相关性分析等,评估了污染物浓度水平的空间分布与组分特征;研究了多层次深度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园区土壤污染物未超标,但Ni(p=0.018)、Cu(p=0.023)浓度显著高于园区周边,周边的Hg(p=0.074)高于内部;地下水污染物中1,2-二氯乙烷、Mn、Pb、二氯甲烷等多种指标超过国家标准,且部分点位超标程度较高,表明地下水受到了严重污染,同时园区地下水污染物与土壤多层次深度污染物整体相关性较低。本研究为该园区的风险评估和修复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28.
黄蕾 《环境保护》2006,(14):76-78
新西兰是世界上少有的一个四面环海的国家,其大陆岛狭长,最宽处450公里,给新西兰提供了长达15000公里的海岸线.新西兰的海床是由崎岖的山脉、多洞穴的沟渠以及广阔的水下平原混和而成.这些海景有着非常多样的海岸和海洋生态系统和物种,它们一起创造出了海洋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29.
中国环境风险预警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所面临的环境风险压力也逐渐增大。预警是科学判定环境风险变化、提升环境应急响应水平和规避环境风险的有力手段。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从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模型、预警系统及平台、预警仪器设备四方面阐述了中国环境风险预警的现状;结合国内外动态和环境预警的实际需求,分析了环境风险预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0.
遗传神经网络在累积性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太湖流域常州段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累积性水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输入变量,并应用MATLAB建立遗传神经网络综合评价模型。运用遗传算法对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将遗传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和BP算法局部搜索能力相结合,提高了收敛速度和精度。应用模型对2004—2009年常州市累积性水环境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4—2009年风险综合指数总体上处在中级与高级之间,累积性水环境风险较大;2008—2009年风险综合指数不断增大,趋于低级;农业和畜禽养殖业等面源风险源、污水处理和风险管理投资等控制机制以及人口和环境敏感目标等风险受体是造成太湖流域常州段累积性水环境风险较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