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49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36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81.
为研究上海春季近地面臭氧污染的区域性特征,对长三角地区55个城市国控站点及上海市54个城市监测站点2016年5月的臭氧监测网络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并将分析结果与气象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下可以解析出行为模式不同的臭氧生成及传输来源主成分,且在较大的空间尺度下可以解析出区域背景臭氧浓度.长三角地区春季区域臭氧特征复杂,存在9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所能解释的背景臭氧浓度在68.8~154.7μg·m~(-3)之间,而上海市主成分解析结果较为集中,仅能解析出两个主成分,且第一主成分即可解释90.5%的臭氧.对比同时段长三角及上海市主成分分析解析结果,上海市春季臭氧污染主要受到来自海洋的东南风影响,高浓度臭氧污染的本地生成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182.
赵曦  于岑  陆克定  李娟  熊波文  徐晶 《环境工程》2018,36(11):141-146
通过采集珠三角东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危险废物焚烧厂和医疗废物焚烧厂周边表层土壤和荔枝叶片样品,分析Cd、Pb、Hg、As、Cr、Cu、Ni、Zn和Co 9种重金属含量,研究了土壤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及来源,以及叶片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和富集系数。结果表明:研究范围内表层土壤Cd与垃圾焚烧厂和医疗废物焚烧厂关系紧密;As与医疗废物焚烧厂和危险废物焚烧厂关系紧密;荔枝叶片对Cd、Cu、Hg的富集系数较高。在焚烧厂周边环境的重金属污染调查中,Hg、Cd和As等应受到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83.
本文将熵理论引用到火灾突发事件现场指挥机构的设置中,介绍了信息嫡理论及其计算方法,并设置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指挥机构,分别对这两种指挥机构中信息传递的时效和质量进行了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参与力量相同时,四个层次的指挥机构信息传递的时效和质量均优于三个层次的指挥机构.由此可得出:在火灾突发事件现场指挥机构设置中,可以...  相似文献   
184.
一、"十一五"全市节能降耗工作完成情况"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5年来能耗年均增长10.8%,同期GDP年均增长16.1%,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明显低于GDP的增长速度,以较低的能源消耗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节能降耗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单位GDP能耗大幅下降.全市单位GDP能耗2006年下降3.98%,2007年下降4.9%,2008年下降6.85%,2009年下降6.03%,"十一五"前四年累计下降20.07%,下降率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第二位.  相似文献   
185.
一、十一五全市节能降耗工作完成情况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5年来能耗年均增长10.8%,同期GDP年均增长16.1%,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明显低于GDP的增长速度,以较低的能源消耗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  相似文献   
186.
滇池沉积物菌群对微囊藻毒素的厌氧生物降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晓国  杨霞  陈锦  张圣虎  肖邦定 《环境科学》2009,30(9):2527-2531
好氧微生物降解已经被证明是微囊藻毒素(MC)自然转化的主要途径,但是厌氧降解的作用尚不明确.为了揭示这一降解过程,研究了滇池沉积物中混合菌群在厌氧条件下对MCLR的降解能力,并考察了环境因素和外加营养源对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条件下MCLR在2 d内从5 mg/L迅速降解到检测限以下,说明该菌群在厌氧条件下对MCLR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并且可以利用MCLR作为唯一氮源.在实验温度范围内,MCLR的降解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酸性条件下MCLR的厌氧降解缓慢(pH=5.0)甚至停止(pH=3.0),而中性(pH=7.0)和碱性(pH为9.0、11.0)条件下降解速率没有显著差异.单独添加葡萄糖可以产生酸性物质而使体系的pH下降,从而抑制MCLR的降解,但是同时添加硝酸盐可以消除这一影响.单独添加硝酸盐对MCLR的厌氧降解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说明硝酸根在这一过程中未被MCLR厌氧降解菌用作最终电子受体.以上结果表明,厌氧降解可能是沉积物中MCLR转化的另一重要途径,该过程在MCLR污染治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7.
磷石膏理化特性对磷石膏库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磷石膏理化特性和晶体结构测试,揭示了磷石膏具有在纯水和盐水中溶解度不一、并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变化其溶解度不断变化的特征,磷石膏晶体结构也具有这种特性,为磷石膏稳定性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8.
龙岩市大气颗粒物来源统计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采样和分析,对龙岩市大气颗粒物10种主要源样品进行了富集因子分析和R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类源样品的成分谱具有显著差异,对不同元素的富集程度各不相同,但对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均较高.高岭土矿中W的富集因子为255.32, Bi的富集因子为520.12,红土壤中Bi的富集因子为173.41,小煤炉灰中Sb的富集因子为119.98,以机动车尾气、钢铁厂及燃煤等的贡献为主;龙岩市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可以分为4个类型,即道路尘及土壤风沙尘类,建筑水泥尘类,金属冶炼及钢铁厂尘类和饲料厂尘类别.  相似文献   
189.
采集湖南株洲某冶炼厂周边的土壤进行水泥烧制实验,结果表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较高,其化学组成与普通黏土类似,可以代替水泥窑硅质原料。素土在100~900℃持续加热60 min后,挥发高峰为300℃以上,且随着温度的升高,重金属在残渣中的含量逐步减少,可以直接进入配料系统。添加污染土后烧制的水泥熟料,其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符合普通硅酸盐水泥熟料的要求。添加污染土后,水泥熟料中的f-Ca O含量降低,说明添加重金属含量较高的污染土有助于熟料烧成。  相似文献   
190.
为实现重点污染企业影响区内土壤重金属来源贡献程度的定量化分析,选取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表层(0~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中w(Cd)、w(Hg)、w(As)、w(Pb)、w(Cr);使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对5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污染源解析,并结合地统计空间分析法识别各源的主要影响区域;基于地统计分析结果,运用莫兰指数表征重点污染企业与污染源的空间关系,以探讨不同行业排放的工业废弃物对土壤中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w(Cd)、w(Hg)、w(As)、w(Pb)、w(Cr)的平均值分别为1.474、0.291、65.165、217.974、66.697 mg/kg,除w(Cr)以外,其余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高于湖南省土壤环境背景值,表明这4种重金属元素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研究区5种重金属元素受4类源影响,其中,自然源是Cr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为88.2%,主要影响区域分布在苏仙区北部;大气干湿沉降是Hg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为80.6%,主要影响区域分布在苏仙区中东部;采选业的工业废弃物是Cd和Pb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分别为63.2%和65.9%,主要影响区域分布在苏仙区中部;工业混合源是As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为75.1%,主要影响区域分布在苏仙区中部及中北部.研究显示,莫兰指数与PMF模型的结合运用,一方面可以辅助解析验证PMF模型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可以使解析结果更加具体,可为区域企业管理和土壤污染治理决策提供行之有效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