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114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综述了国内外丁二烯过氧化物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丁二烯过氧化物的危害性、成因、危险评价和热稳定性,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2.
生态保护法属于环境保护法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 ,我国生态保护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 ,但还不十分完善 ,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本文针对生态保护法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以促进我国生态保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3.
为了研究常乐稀土多元复合肥对主要农作物--玉米(Zea mays L.)是否产生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效应,采用不同梯度质量浓度的稀土复合肥溶液对玉米进行处理,观察其根尖生长状况,统计分析细胞死亡率、微核率、有丝分裂指数以及对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10mg·L-1以下时,常乐稀土复合肥能够促进玉米根尖的生长,100mg·L-1以上时抑制根尖生长;随着试验浓度的递增,细胞死亡率、微核率、DNA损伤率逐渐上升并具有正相关性,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而有丝分裂指数却随着浓度的增加逐渐下降.以上结果表明,常乐稀土复合肥对玉米确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效应,其细胞毒性阈值和遗传毒性阈值皆为100mg·L-1.  相似文献   
44.
人地协同论:可持续发展模型构建的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地协同论是在陆地系统科学、非线性系统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数理模型,它以社会与自然的交互作用、交界面性质及其演化规律为研究对象。本文根据系统生态学理论,提出了关于可持续生存的数学定义。  相似文献   
45.
人工湿地中磷是通过基质、微生物和植物的共同作用去除的,其中基质对磷的吸附和沉淀是人工湿地除磷的主要方面。构筑两个以碎石和细砂为填料的人工湿地模拟单元,一个种上芦苇,另一个不种任何植物,研究湿地对磷的处理效果。前期试验表明,种芦苇的湿地总磷去除率可以迭到92%,其中,总磷的67.35%在湿地上部就得以去除,有相当一部分磷是由湿地中植物、微生物和基质的协同作用加速去除的。最后对人工湿地除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6.
Zhihui A  Peng Y  Xiaohua L 《Chemosphere》2005,60(6):824-827
In this work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several microwave assisted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MW/AOPs) were studied for the degradation of 4-chlorophenol (4-CP). The efficiencies of the degradation of 4-CP in dilute aqueous solution for a variety of AOPs with or without MW irradiation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between MW and H2O2, UV/H2O2, TiO2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PCO) resulted in a high degradation efficiency for 4-CP. The potential of MW/AOPs for treatment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7.
Pilot-scale experiments were continuously carried out for more than 9 months to study the excess biomass reduction effect using a biophase-separation bioreactor, which was designed based on food-chain theory. By separating the biophase in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bacteria, protozoa, and metazoa could be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and dominated in different microbial communities. After degrading organic matter, bacteria were consumed by protozoa or metazoa in the following process in such a reactor. Thus, both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and biomass were reduc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treating restaurant wastewater, the excess biomass yield in this biophase-separation technique varied from 0.13 to 0.22 kg/kg COD removed, 50% lower than that from the reference system. Apart from low biomass production, this biophase-separation technique can simultaneously achieve a high COD removal efficiency and improve settleability of biosolids at a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of 6 to 13 hours.  相似文献   
48.
结合响应面方法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过氧化钙降解代表性糖皮质激素曲安奈德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过氧化钙投加量、溶液初始pH值、反应时间、糖皮质激素初始浓度)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优反应条件为:过氧化钙投加量4g/L;溶液初始pH值5.7,反应时间15.7min,初始TA浓度为0.06mmol/L.最优条件下模型预测的目标物降解率(88.6%)和实验得出的降解率(82.8%)数值接近,说明此响应面模型能够较准确预测过氧化钙对糖皮质激素的去除效果,并用电子顺磁共振仪对过氧化钙降解有机物过程中的作用自由基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对过氧化钙技术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9.
为探析城市火灾风险的空间格局特征,提出科学的火灾防控体系,以合肥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火灾风险兴趣点(POI)数据、NPP/VIIRS夜间灯光影像数据、消防站与道路信息等多源数据,运用SAVEE模型和迭代方程评估城市火灾风险,并引入区位-配置(L-A)模型,从不同目标情境优化消防站点布局。研究表明:火灾高风险区主要集中于合肥市二环以内的建成区,尤其是老城区、合肥西站片区、政务区、科学城和东部新中心等区域;现有48座消防站对研究区内的POI覆盖效果较好,覆盖率为86.76%,而对NPP/VIIRS覆盖效果一般,覆盖率仅为55.94%,覆盖率在合肥市东北部、西北部和南部部分地区仍有不足;基于最大化覆盖模型,规划新增44座消防站,明显提升5 min响应时间的覆盖率,可进一步夯实城市消防安全。  相似文献   
50.
硫酸盐还原过程中乙酸型代谢方式的形成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通过产酸脱硫反应器处理高浓度硫酸盐废水的连续流试验,考察了不同试验阶段硫酸盐去除率和产气量稳定期,液相末端产物中挥发酸组成的变化、乙酸的分布特征、微生物种群组成和种群间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阶段液相末端产物中乙酸的分布比例高达50%~82%,微生物群体呈现特定的乙酸型代谢方式.乙酸型代谢方式本质上是产酸相反应器处理硫酸盐废水过程中,硫酸盐还原菌(SRB)与产酸菌(AB)建立起生物链式协同代谢关系,并通过非完全氧化型方式分解有机物,从而在末端产物中积累大量乙酸.乙酸型代谢方式的形成取决于利用乙酸的硫酸盐还原菌(ASRB)的竞争能力和它对乙酸的利用能力.乙酸型代谢方式可以为后续产甲烷相反应器提供适宜的底物,对提高硫酸盐废水处理系统的效率和运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