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271篇
安全科学   127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554篇
基础理论   93篇
污染及防治   48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1.
为深入探索可获得光资源量(light availability)与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浮沉关键因子——细胞比重、藻丝长度,以及水华鱼腥藻沉降损失的关系,开展了纯培养试验.在温度(25±1)℃,光照度分别为100,500,1000,3000,5000lx的条件下,培养时间35d,结果显示:在1~10d内鱼腥藻细胞比重随光照度增大而增大,在10d左右达到最大值,随后各光照组下鱼腥藻细胞比重较稳定且相差不大;光照越强,水华鱼腥藻的藻丝越短,其变化趋势是先增大到最大值再减小;光照越强,水华鱼腥藻的藻丝长度越快增大到最大值;实验结束时高光照度下水华鱼腥藻沉降损失比率较小,均低于10%,低光照下水华鱼腥藻沉降性能较好,最高可达到57.3%.实验结果表明:可获得光资源量下降直接影响鱼腥藻比重和藻丝长度并进一步导致鱼腥藻的沉降损失比率增大,这为持续型垂直混合导致蓝藻消亡的原因提供了新解释.  相似文献   
512.
利用能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草地、城市绿地及地带性森林植被生态系统的番禺站、东莞站和鼎湖山站CO2净通量资料对CT-2010碳源汇反演模式系统进行了验证,并利用该模式初步分析了区域净碳通量的时空分布及不同生态系统的碳汇特征.结果表明: CT-2010模式模拟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绿地、地带性植被、以及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与站点观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拟合相关系数(r)高于0.60(P<0.01),小时、逐日、日变化的残差均值低于2.0μmol/(m2?s);模式一定程度上能反映3种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季节分布特征,但各月的模拟值均高于观测值,其中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模拟最接近,残差年均值为0.964μmol/(m2?s),对草地和地带性森林植被生态系统的模拟效果相当,残差年均值分别为 2.056,2.100μmol/(m2?s);2004~2005年期间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地层净碳通量为3.43μmol/(m2?s),其中冬季最强,为1.4μmol/(m2?s),春季次之,为1.35μmol/(m2?s),秋季和夏季最低,分别为0.51和0.18μmol/(m2?s);在冬、春两季,珠江三角洲区域为强的碳源区,而在夏、秋季,粤北和粤东大部分地区为较弱碳汇区;2004~2005年期间珠江三角洲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为-6.5×10-3PgC,其中农作物,草地/灌木,常绿针叶/阔叶混合林是吸收CO2的主要生态系统,其净通量占陆地生态系统的比率分别为42.01%,31.46%和26.53%.  相似文献   
513.
曝气生物滤池硝化脱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对焦化废水的脱氮进行了实验研究,从曝气生物挂膜、驯化、亚硝酸盐积累影响因子、最大进水氨氮浓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对于焦化废水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514.
以我国危险废物填埋场次防渗层采用1 mm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和0.5 m压实粘土衬垫(CCL)组成的复合衬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经验公式以及解析方法计算了不同缺陷条件下复合衬层的渗漏率.在此基础上,采用一维污染物对流扩散运移方程对重金属Cd~(2+)、Zn~(2+)、Cu~(2+)、Pb~(2+)击穿复合衬层的时间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衬层渗漏率主要受到复合衬垫界面接触条件,渗滤液水位以及缺陷类型的影响;当复合衬层的漏洞密度为20个·hm~(-2)时,半径为5.64 mm的圆孔型缺陷其最大渗漏率为22.7 m~3·a~(-1)·hm~(-2);当单位面积裂缝长度为200m·hm~(-2)时,宽度为2 mm长度为1 m的裂缝型缺陷其最大渗漏率为42.5 m~3·a~(-1)·hm~(-2);Cd~(2+)可作为重金属污染物击穿复合衬层的指示性污染物,其击穿时间最长为2.74 a,最短为1.38 a;通过改变土工膜下伏土壤衬层的性能或增加土壤衬层厚度可延缓污染物击穿时间.  相似文献   
515.
张秋秋  潘申龄  张昱  杨敏  安伟 《环境科学》2017,38(7):2747-2753
亚硝胺类物质,特别是亚硝基二甲胺(NDMA),其高致癌性及在我国饮用水中高检出率引起了国内媒体和管理层的广泛关注.为了评价饮水中NDMA造成的健康风险,进而提出我国饮水标准的建议,本文利用近几年全国饮用水水质调查的NDMA数据,以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为风险评价终点,并结合疾病模型,对饮水途径摄入NDMA造成的健康风险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我国城市饮用水中由于NDMA造成的终身癌症发病率为5.69×10~(-6),人均DALYs损失为6.27×10~(-7)人·a~(-1).以WHO所推荐的风险可接受水平(DALYs)(10~(-6)人·a~(-1))来制定饮用水中NDMA浓度安全标准,应为6.12 ng·L~(-1).考虑到我国水厂工艺情况,未来NDMA的安全标准设在6~40 ng·L~(-1)范围内更合理.最终的水质标准仍需进一步考虑其他经济和技术水平等因素.  相似文献   
516.
存在于环境水体中的亚硝基二甲胺(NDMA)是一种强致癌性有机物,采用零价铁催化还原技术可以将其降解转化为低毒性物质,针对水中痕量NDMA的去除,需要深入开展基于高效零价铁材料、还原性能及还原机制方面的研究.以聚丙烯(PP)纤维为基材,采用紫外辐射接枝-金属离子配位-化学还原方法制备了含Pd/Fe~0双金属的复合催化纤维(Pd/Fe~0-PP-gAA),开展水中亚硝基二甲胺的去除研究.通过SEM、ICP-AES和XPS分析等对Pd/Fe~0/PP-g-AA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和反应条件下,复合催化纤维对NDMA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丙烯酸单体质量分数为20%时,通过配位还原制备的复合催化纤维对NDMA的催化降解效果最佳,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在痕量浓度范围,NDMA初始浓度和溶液pH对复合纤维还原NDMA的性能影响不大.CO_3~(2-)和NO_3~-的存在显著抑制NDMA的降解,SO_4~(2-)、HCO_3~-和腐殖酸的存在对NDMA降解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17.
安琼  董元华  葛成军  王辉 《环境科学》2006,27(4):737-741
004年春,以南京市西南部4条通入长江的小河流为试区,采集不同断面表层沉积物和水样,以及相应流域内农田土壤样品,对所有样品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及其分布状况进行研究,并讨论了农田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和理化性质对河流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对水体HCHs和DDTs有明显的富集作用,不同河流富集状况不尽相同.农田土壤中HCHs与沉积物中HCHs残留量基本相近,土壤中DDTs残留量明显高于沉积物,可见土壤中HCHs更易迁移至水系.由于土壤有机质易于从偏碱性的土壤中淋出,吸附在有机质上的有机氯残留物易随之转移至沉积物中,因此在流经偏碱性土壤的河流沉积物中OCPs残留量较高.各流域内农田土壤与河水及沉积物中α/γ及DDE/DDT值的变化有一定程度的趋同性,反映了土壤是水体及沉积物中OCPs的主要来源.此外,有机氯各组分在土壤-水体-沉积物的迁移过程中,易迁移者在沉积物中含有较高比例.此外,沉降作用将大大降低小河流向长江输入的OCPs.  相似文献   
518.
褐煤加压气化炉对环境有重大影响.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褐煤煤质差,灰份含量高,炉渣的产生量大,炉渣可用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处理.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处理褐煤加压气化炉炉渣进行了技术评价.  相似文献   
519.
近年来,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加强微塑料及其次生来源塑料垃圾的控制,是减少海洋微塑料污染的根本手段。为完善我国塑料和微塑料管理的立法工作,对国内外海洋塑料和微塑料管理立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目前涉及塑料垃圾管理的立法较多,但针对性较弱;而关于微塑料管理的立法较少,且主要侧重于对化妆品中的塑料微珠的限制性规定。借鉴国际经验,建议我国在立法中尽快出台个人护理品中微塑料的限制性规定,在环境税中补充塑料垃圾税,完善塑料垃圾回收处理体系,完善海洋微塑料监测和评价体系,建立公众参与制度等。  相似文献   
520.
微塑料(<5mm)在淡水、海洋以及陆生生物体内被广泛检出,但由于提取方法不一致,限制了现有数据之间的可比性.本研究比选了4种消解方法对鱼胃等7种组织的消解效率,并通过显微镜检查、重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拉曼光谱综合评估不同提取方法对10种环境微塑料形态、重量和光谱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消解效率依次为10% KOH > RIPA组织裂解液+蛋白酶K > 蛋白酶K > 30% H2O2.另外,4种消解处理后PA(聚酰胺)颗粒重量均显著增加,H2O2处理后PU(聚氨酯)颗粒颜色略有变化,可生物降解塑料溶于10% KOH,而其他塑料处理前后重量和形态均未变化;4种消解处理前后所有塑料的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均未发生改变.综合以上,推荐以10% KOH为消解液,50℃、180r/min温育振荡6h作为分离提取生物组织微塑料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