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65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177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0 毫秒
1.
为了研究三峡水库周期性的水位调节对消落带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选择重庆忠县至宜昌秭归段的消落带植被群落进行研究,运用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分析不同高程的植物种类组成、生活型分布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统计植物共32科70属73种,禾本科、菊科和豆科是3个优势科,单种、属现象明显;狗牙根、苍耳、鬼针草、苘麻、鳢肠、酸模叶蓼、莲子草是3个高程的共存种,其中,狗牙根和苍耳在3个高程均为优势物种。(2)研究区域共统计11种植物生活型,在消落带下部和中部,一年生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在消落带上部,多年生草本植物成为优势生活型,生活型类型多样化,蕨类、藤本、灌木以及乔木植物开始出现。(3)消落带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均随海拔变化表现出显著差异,并且随海拔升高呈现上升趋势。由此可见,水位变化对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产生很大影响,在低海拔区段,消落带物种组成简单化,耐水淹和繁衍能力强的植物成为优势物种;随着海拔上升,水淹胁迫减弱,出现更多适应水位变化的植物种类,使植物群落沿海拔变化形成不同的分布特征。这些研究结果对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植物的筛选,以及物种多样性的提高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双酚S在两种典型地带性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批平衡实验方法研究了双酚S(BPS)在两种典型地带性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曲线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呈非线性,且同时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相比而言,BPS更易吸附在高有机质含量的黑土中,298 K反应温度下BPS在黑土和红壤上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497.8和156.6 mg·kg-1.吸附到两种土壤中的BPS存在解吸滞后现象,这可能是由于BPS以化学吸附和微孔扩散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的缘故.溶液pH与BPS在土壤中的吸附容量呈负相关关系,即中性形态的BPS比阴离子形态的BPS具有更高的吸附容量.与结构类似物双酚A(BPA)的吸附相比,BPS在土壤中的吸附量更低,因此具有更高的迁移能力,可能会引起更高的环境健康风险.本研究结果为了解BPS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红树林土壤解磷菌的分离鉴定及解磷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罗源湾红树林根际土壤中分离解磷菌,筛选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 NR 113645.1)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NR 043242.1),研究它们的解磷特性和动态解磷过程. HPLC结果表明, B. cepacia菌液上清中含葡萄糖酸、丙酮酸、乳酸、乙酸、丁二酸, 这些有机酸的产生导致磷酸盐溶解. B.pumilus菌液上清中仅检测到少量的葡萄糖酸, 因此该菌溶磷效果不佳. 在细菌动态溶磷过程中发现, 经B. cepacia菌处理的磷酸钙, 其X射线衍射(XRD)特征峰强度随时间的增长降低, 显微镜图像显示磷酸钙颗粒随时间增长变小, 甚至消失. 而经B.pumilus菌处理的结果表明, 在试验期间内磷酸钙峰强度和颗粒大小没有明显变化. 细菌产生有机酸是溶解磷酸盐的重要前提, 这是解决板结土壤中难溶性磷源转化为生物可利用磷源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预处理污泥厌氧发酵不仅可有效处理污泥,而且可产生挥发性脂肪酸(VFAs),实现污泥资源化利用。通过批式试验,探究酸(pH为3、4)、碱(pH为10、11)和低温(70,90 ℃)预处理条件下污泥厌氧发酵产酸效能。研究发现,在不同预处理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VFAs的积累主要发生在发酵前24h,产酸效果表现为pH=11 > 90 ℃ > pH=10 > 70 ℃ > pH=3 > pH=4 > 控制组,碱处理产酸有较明显优势,酸处理效果最差。乙酸为VFAs的主要成分,pH=11组的乙酸浓度最高达到1232.31 mg/L,为控制组的5.2倍。甲烷产量在厌氧发酵后期逐步上升。考虑到嗜酸产甲烷菌对VFAs的消耗以及经济性,选取24 h为最佳发酵时间。  相似文献   
5.
以污泥与垃圾焚烧厂渗滤液为原料,通过小瓶批式试验,考察了垃圾渗滤液的添加量以及渗滤液初始pH对联合厌氧消化产氢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添加污泥的渗滤液本身也可以在厌氧发酵过程中产氢。而污泥与垃圾渗滤液联合厌氧发酵,当渗滤液初始pH为5.20时,添加90%的渗滤液体系产氢量最大,为201.58 mL,最大产氢速率也最高,为9.56 mL/h;当初始渗滤液pH为4.47时,最大产氢量出现在渗滤液添加剂量为60%的样品,为57.73 mL,随后减小,但最大产氢速率在添加40%的渗滤液达到峰值,为5.11 mL/h。  相似文献   
6.
7.
Developing a relationship between pest abundance and damage to crops is essential for the calculation of economic injury levels (EIL) leading to informed management decisions. The crop modelling framework, APSIM,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impact of mouse damage on yield loss on wheat where a long-term dataset on the density of mice was available (1983–2003). The model was calibrated using results from field trials where wheat plants were hand clipped to imitate mouse damage. The grazing effect of mice was estimated using the population density, daily intake per mouse and the proportion of wheat grain and plant tissue in the diet to determine yield loss. The mean yield loss caused by mice was 12.4% (±5.4S.E.; range −0.5 to 96%). There were 7/21 years when yield loss was >5%. A damage/abundance relationship was constructed and a sigmoidal curve explained 97% of variation when accounting for different trajectories of mouse densities from sowing to harvest. The majority of damage occurred around emergence of the crop when mouse densities were >100 mice ha−1.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field data on mouse density and a crop simulation model have been combined to estimate yield loss. The model examines the efficacy of baiting and how to estimate EILs. Because the broadscale application of zinc phosphide is cheap and effective, the EIL is very low (<1% yield loss). The APSIM model is highly flexible and could be used for other vertebrate pests in a range of crops or pastures to develop density/damage relationships and to assist with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8.
东莞石马河流域水化学特征时空差异及来源辨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高磊  陈建耀  王江  柯志庭  朱爱萍  许凯 《环境科学》2015,36(5):1573-1581
石马河流域对东江饮用水源地城镇供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研究石马河水化学特征,分别于2012年2月、6月和11月采集石马河河水水样共39个,分析测定了水体主离子(K+、Na+、Ca2+、Mg2+、Cl-、SO2-4和HCO-3)及营养盐(PO3-4、NO-3和NH+4)浓度,探讨了水化学组成的时空差异、控制因素并对其来源进行了初步辨析.结果表明,水化学组成的时空差异显著,不同时期的河水TDS及营养盐平均浓度排序为11月2月6月;河水阴离子以HCO-3为主,2月和11月时,河水阳离子以Na++K+为主,为HCO-3-Na+水,6月时则以Ca2+为主,为HCO-3-Ca2+水;营养盐浓度在空间上的差异主要受人类活动导致N、P废水排放影响,3个时期的石马河出水口处(R7)N∶P为18.4,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河道出现了富营养化的现象;Gibbs图显示,2月和11月的河水主离子受蒸发岩溶解的影响较为显著,而蒸发岩和碳酸盐岩风化共同控制6月的水化学组分;海盐沉降对石马河河水物质的贡献率较小;部分Na+、Mg2+、Cl-和SO2-4来自化肥的施用和工业废水的排放;NH+4-N、PO3-4-P和NO-3-N主要分别来源于家禽养殖废水和生活废水.  相似文献   
9.
The impact of recalcitrant organic compounds on soil hydrophobicity was evaluated in contaminated soil from a manufactured gas plant site following 12 months of phytoremediation.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soil wetting and water retention was observed in contaminated soil compared to an uncontaminated control. Phytoremediation was effective at reducing total PAHs by 69% with corresponding changes in soil classification from extremely hydrophobic (initial sample) to moderately-strongly hydrophobic (planted) and hydrophilic-very hydrophilic (unplanted) after 12 months. The greatest reduction in soil hydrophobicity was observed in the unplanted, unfertilized treatments that had the lowest removal rate of PAHs. The presence of plants may contribute to hydrophobicity in contaminated soil.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压力视角的长三角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是威胁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基于生态压力视角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对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为研究区,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基础上采用景观连通性指数识别生态源地,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并结合夜间灯光数据识别生态压力热点区,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提取生态源间廊道和生态压力需求廊道,从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源地总面积为25 581.47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4.20%,主要分布在太湖流域和浙西浙东等地;生态压力热点区集中在上海、苏州等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生态源地与生态压力热点区在空间上并无重叠,生态供需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失耦。(2)生态廊道网络由生态源间廊道和生态压力需求廊道组成,生态源间廊道总长度为2 459.13 km,呈现"两纵一横"的空间格局,适宜修建宽度为1 200 m;生态压力需求廊道总长度为1 186.71 km,呈现以生态源地为核心的空间组团特征,一般、较高、高压力需求廊道的适宜修建宽度分别为750、550和100~200 m。(3)划分了生态保育区、生态控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