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16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05篇
基础理论   124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土壤中镉的吸附解吸研究进展   总被引:40,自引:6,他引:40  
宗良纲  徐晓炎 《生态环境》2003,12(3):331-335
首先概述了国内外关于土壤对镉的吸附解吸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实验条件。用于吸附解吸实验的土样以通过20目筛为宜,而不同形式的支持电解质及其离子浓度的选择对实验结果有很大影响,应由实验的具体目的和要求确定合适的实验条件。位于土壤颗粒表面的各吸附点位与镉的结合能的能量高低不一,可将土壤对镉的吸附作用区分为专性吸附和非专性吸附。可用传统的或融入新参数的吸附等温线表达土壤对镉的吸附过程,土壤对镉的吸附性能可用综合因子来形容,如吸附势、吸持率、平均分配系数、Langmuir方程的常数k和Freundlich方程的系数k等表达方式,同时寻找这些综合因子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文章最后讨论了影响吸附过程的主要环境因子,并就土壤pH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2.
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易志刚  蚁伟民 《生态环境》2003,12(3):361-365
土壤呼吸是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土壤碳流通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一个关键部分,对研究全球变化有非常重要影响。文章综述了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各种测量方法,比较了静态气室法和动态气室法的优缺点,认为动态红外气体分析法是最可靠的方法之一;探讨了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各种因素,指出在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中,温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最大;最后提出了土壤呼吸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3.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响应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施晓东  常学秀 《生态环境》2003,12(4):498-499
土壤微生物在受到重金属污染胁迫后,往往能够在区系组成、生理生化、遗传等方面对重金属作出响应。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上述响应可用来评价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并为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指导。文章对近年来有关重金属胁迫下土壤微生物响应的研究成果作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54.
酸沉降对土壤和水域的酸化影响是土壤环境化学研究前沿的热点问题之一。酸沉降的化学组成对酸性土壤的进一步酸化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在酸雨影响下,SO42-、NO-3、有机阴离子是加速土壤酸化和盐基淋溶损失的主要阴离子,外源H+的进入会加速铝离子水解。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导致土壤酸化的实际酸化速率差异表明:HCO3-、RCOO-在土壤剖面中的淋失状况可反映自然土壤的酸化速率,而SO42-和NO-3淋溶产生的质子负荷揭示土壤受人为因素影响的酸化速率。通过计算酸沉降的主要化学成分进入土壤前后的质子负荷平衡,与酸中和容量(ANC)相结合,反映酸沉降加速土壤酸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5.
安普霉素对不同土壤中微生物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兽药抗生素安普霉素对不同土壤中微生物呼吸活动和对土壤中微生物种群生长的影响,了解该药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生态毒理学效应,以便为药物的环境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利用直接吸收法(密闭法)测定安普霉素对土壤微生物呼吸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安普霉素对不同土壤中微生物呼吸活动的影响有所差异。在污染的中后期,长春土中加入一定量的安普霉素能刺激土壤的呼吸作用。在染毒的前期,安普霉素对成都土中CO2的释放量均有抑制作用。采用稀释平板法测定了药物对不同土壤中细菌、真菌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安普霉素对土壤中的细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成都土和长春土的抑菌作用最为明显;同时安普霉素的这种抑制作用还表现出时间差异,24h的抑制率高于48h。安普霉素对土壤中真菌生长的影响表现出地域差异,低质量分数的安普霉素对成都土和武汉土中的真菌没有抑制作用。在所测的四种土壤中,南京土中药物对真菌的平均抑制率最高。这可能与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种群结构有关。安普霉素对不同土壤中对真菌的抑制作用,随药物质量分数的降低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6.
人为土壤形成过程及其在现代土壤学上的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龚子同  张甘霖 《生态环境》2003,12(2):184-191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耕地的减少,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为作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此过程中,人们培育了人为土,也出现了土壤退化。人为作用重要性的确认扩大了土壤学的视野,土壤不仅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人为土还是劳动的产物;土壤不仅是“植物养料的储藏库”,还应是污染物的缓冲带的过滤器。因此,建议用“六大成土因素”代替五大成土因素;用“人地圈”或“智慧土壤圈”来充实“土壤圈”。  相似文献   
157.
人为诱导下中国的土壤退化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学雷  龚子同 《生态环境》2003,12(3):317-321
根据ASSOD人为诱导下土壤退化的概念,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中国土壤侵蚀、荒漠化、盐碱化、贫瘠化、潜育化、土壤污染和土壤生产力丧失等主要土壤退化类型的动态变化,概括了中国人为诱导下土壤退化的特点及研究前景。到目前为止,中国土壤侵蚀的总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六分之一,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南方红色土壤丘陵地区和东北地区;土壤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特别是农牧交错地带,其原因主要包括不当的土地利用方式和沙丘移动占据农地或牧场而使之丧失生产功能;土壤盐碱化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西部、黄河河套地区、西北内陆地区,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为灌溉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所致;由于过度垦殖,土壤因有机质匮乏而导致养分失衡;土壤养分长期的低投入、高支出造成全国范围土壤肥力的下降;土壤潜育化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四川阿坝地区,冻融造成土壤表层滞水是其主要成因;随着化学农业和城市化对农田的影响,土壤中的有毒物质不断积累,土壤大量被用于非农业,土壤性状、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也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8.
本文对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内容包括粉煤灰用于烧结砖、蒸养砖、墙体材料和水泥生产、隔热防水材料、絮凝剂和肥料制备、土壤改良和废水处理等。此外,还对从粉煤灰中回收金属矿物和炭粒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9.
An objective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 on l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for agricultural purpose in a county range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takes into account the quantity of heat, precipitatio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and soil fertility, which have close relationship to th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land and can be expressed conveniently and accurately by taking Kai County as an example. Besides comprehensive grading assessment, assessment with Hilbert Space distance coefficiency and comprehensive judgement by fuzzy sets theory, the assessment factors are expanded to 18 parameters, and fuzzy dominance matrix and fuzzy clustering methods are adopted for regional comprehensive identification of agriculture-use land. Among these methods, each benefits from association with the other. In this paper, an all-round and objective new way for understanding of l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is put forward.  相似文献   
160.
采用共沉淀水热合成和离子交换的方法,制备了钛与铜离子共掺杂的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HAP)(HAPTiCu),以大肠杆菌为目标物,研究了不同材料负载的多孔镍网薄膜在弱紫外光下的杀菌活性.结果表明,HAPTiCu在弱紫外光下具有高效杀菌效率,并远远高于HAPTi和P25TiO2薄膜.这主要是铜离子的抗菌与光催化分解细菌的协同作用的结果.电子自旋共振(ESR)研究表明杀菌反应的主要活性物种是O-2·.HAPTiCu薄膜释放的铜离子在光催化杀菌反应过程中,被光催化还原沉积在表面,导致了较低的铜离子溶出,从而保证了材料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