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16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05篇
基础理论   124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遏制水体富营养化的恶化,氮,磷的排放标准日趋严格,生脱氮除磷工艺能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氮、磷。通过对现有的生物脱氮除磷传统工艺和新近发展工艺的介绍和分析,指出经济、高效、低能耗是其发展的方向,同时认为今后应加强对生物脱氮除磷机理更深入的研究,大力开发技术成熟,高效经济又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72.
绿色设计与绿色化学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绿色设计的基本定义,特点,过程与原则,将绿色设计与传统设计与进行比较,阐述绿色化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3.
绿色化学研究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文岩  戴树桂  韩萌 《生态环境》2004,13(3):425-428
绿色化学是指利用一系列原理来降低或消除在化工产品的设计、生产及应用中有害物质的使用和产生的科学。它致力于从源头上制止污染物的生成。文章从非传统的绿色原材料、溶剂、试剂、催化剂、安全化学品及合成方法方面综述了绿色化学的研究进展。绿色化学从材料和能源的内在性质上面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挑战,在分子水平上设计结构及其相关的性质,通过减少内在的危害而使生态系统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绿色化学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途径。  相似文献   
74.
水动力过程后湖泊水体磷素变化及其对富营养化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水动力过程后水体磷素的变化作了研究,并就其对富营养化的贡献作了分析探讨。研究表明,水动力过程后,TP的质量浓度因重力对含磷颗粒的作用而随沉降时间的延长而渐渐变小,且初期幅度大,后期则趋于平稳;而TDP的质量浓度则在初期因悬浮物的脱附作用而增大,继而随着悬浮物的粘带作用沉降而减少,但经足够长的静置沉降,其又由于水底沉积物的释放作用而增加,有初期“汇”,后期“源”的特点。而分析则表明:水动力过程后。水体磷素会因沉降而变小,但在相当长(50min)的时间里,其质量浓度仍处于高值,从而为湖泊的富营养化提供了最为必要的营养成分,加上不停地受到包括风动力在内的影响,这应是浅水湖泊富营养化,并难以治理的根源。  相似文献   
75.
海洋滩涂贝类养殖环境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薛超波  王国良  金珊 《生态环境》2004,13(1):116-118
随着海洋滩涂贝类养殖业的发展,滩涂贝类养殖环境日趋恶化,生物病原大量滋生,养殖生产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文章介绍了我国滩涂的分布、类型和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结合滩涂贝类养殖生产和发病状况,从微生物学、底栖生态学和污染生态化学等角度,对我国在海洋滩涂贝类养殖环境方而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滩涂贝类养殖环境方面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养殖容量的确定、底栖生物生态的研究、健康养殖模式的确立和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等。  相似文献   
76.
钙镁磷肥与有机物料配施对作物镉铅吸收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美  王果  方玲 《生态环境》2002,11(4):348-351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采用钙镁磷肥(G)、泥碳(P)、猪粪(M)、钙镁磷肥+泥碳(GP)、钙镁磷肥+猪粪(GM)等处理对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特钢厂附近的污染田进行改良。试验表明,大部分处理能提高土壤的pH值;处理钙镁磷肥、钙镁磷肥+泥碳和钙镁磷肥+猪粪对提高作物产量均有显著效果;大部分处理能抑制水稻、花生对镉铅的吸收;说明通过调节土壤pH值,改变土壤重金属活性是有机-中性化改良技术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77.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李睿  屈明 《生态环境》2004,13(2):271-275
土壤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多介质多界面体系。现有的研究表明,DOM作为环境中重要的天然配位体和吸着载体,是一种非常活跃的化学物质,它将土壤中的矿物质、有机质与生物成分联系在一起,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改变金属与外源性化合物的环境行为,促进温室气体的排放,调节土壤养分流失,指示土壤质量,并对成土过程、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过程、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过程有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土壤科学、生态科学和环境科学交叉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系统地评述了DOM的组成特点及其环境效应,同时介绍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及一些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8.
土壤中的铝及其植物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应小芳  刘鹏  徐根娣 《生态环境》2003,12(2):237-239
概述了铝的性质,土壤中铝的存在形式、铝的流失、铝毒与酸雨的关系,植物对铝的吸收,铝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以及植物对铝毒胁迫的反应,为进一步开展铝及其植物效应的研究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79.
酸性硫酸盐土的酸度类型及其测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初夏  吴志峰 《生态环境》2003,12(4):505-507
酸性硫酸盐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沿海低地和矿区的污染源土壤,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潜在或实际的负面影响。酸性硫酸盐土中各类酸度是评估酸性硫酸盐土环境风险最重要的指标。酸性硫酸盐土的酸度可分为水溶性酸度、吸持性酸度和金属硫化物起源潜在酸度等3种类型。文章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简要地介绍酸性硫酸盐土的酸度类型及其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80.
粉葛根腐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年来发现一种严重为害粉葛块根的土传病害。经显微镜直接检查、病原菌分离培养观察、致病性测定及田间病害调查,初步鉴定该病为粉葛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该病的发生是由于腐皮镰刀菌与植物线虫复合感染所致。该报道在中国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