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30篇
安全科学   79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331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1.
城市空气污染指数改进方案及论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国城市空气污染指数(API),分析比较了国内外空气污染指数计算方法.提出了5种改进方案,这些改进方案均将计算时段调整为00:00—23:00.其中,方案1仅对计算时段进行了调整,方案2 增加了CO和O3指标,方案3,方案4和方案5又增加了PM2.5指标,且ρ(PM2.5)限值依次加严.分别以新疆乌鲁木齐和广东广州2个城市的2009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5种方案展开论证.结果表明:方案1和现行API差别不大;方案2对以煤烟型污染为主的乌鲁木齐市影响不大,但使广州市的空气质量超标天数增加,超标率达到36%,O3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全年的比例达到43%,比现行API更好地反映了O3污染;方案3,方案4和方案5中优良天数明显下降,灰霾日空气质量超标率达到53%~89%,灰霾日中首要污染物为PM2.5的天数增加,上述方案能更好地反映我国东部发达地区面临的复合型空气污染状况.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空气污染指数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石墨烯薄膜在原子氧空间环境的适应性,为其在航天器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刮涂法制备石墨烯薄膜,将石墨烯薄膜材料及石墨烯电阻传感器置于微波源原子氧设备内开展原子氧试验,原子氧剂量分别为3.0×10^20 atoms/cm2和7.5×10^20 atoms/cm^2,研究薄膜表面形貌、结构、成分及电阻性能的变化。结果采用刮涂法可制备氧含量较低的石墨烯薄膜,原子氧剂量为7.5×10^20 atoms/cm^2情况下,石墨烯薄膜的厚度损失为5.3μm,原子氧反应率为7.14×10^-25 atoms/cm^3。原子氧作用后,石墨烯薄膜中碳原子无序程度增大,C—O、—COOH官能团含量降低,C=O官能团含量增加。石墨烯电阻传感器的R0/R比值随原子氧剂量增加线性降低,0.8μm厚度薄膜可探测最大原子氧剂量为5×10^19 atoms/cm^2,增加薄膜厚度有望提高传感器的使用寿命。结论得到了石墨烯薄膜厚度损失、原子氧反应率、微观结构及电阻特性的变化规律,可为石墨烯薄膜的空间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3.
为探究沈阳市郊区环境空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污染特征,于2017年8月24日—9月2日采用2,4-二硝基苯肼固相吸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沈阳市郊区醛酮类化合物进行观测分析,利用美国环境保护局推荐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部分有毒有害醛酮类化合物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并利用比值法对醛酮类化合物的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醛酮类化合物质量浓度日均值范围为23.16~38.38μg/m3;质量浓度最高的4种醛酮类化合物依次是丙酮、甲醛、正丁醛和乙醛,其质量浓度日均值的平均值分别为8.71、5.90、5.48和2.95μg/m3.对·OH消耗速率(LOH)贡献较大的醛酮类化合物物种是正丁醛、甲醛和乙醛,臭氧生成潜势贡献(OFP)较大的醛酮类化合物物种是甲醛、正丁醛和乙醛,在研究区影响醛酮类化合物光化学反应活性的物种主要是甲醛、乙醛和正丁醛.研究区观测期间,环境空气中甲醛和乙醛的致癌性风险值分别为1.18×10-5和5.91×10-6,对暴露人群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乙醛的非致癌风险值为...  相似文献   
24.
为了解三峡库区水体中可溶性C、N的变化,本研究于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在三峡水库涪陵段进行了每周一次的水样采集,分析其中可溶性C、N成分的变化及其来源特征.结果表明,库区水中DOC浓度范围为0.64~9.07 mg·L~(-1),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DOC年入库总量为1.78×109kg,入库量具有与浓度相似的季节变化趋势;DTN的浓度范围为2.59~4.35 mg·L~(-1),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年入库总量为1.32×109kg,入库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其中DON、NO-3-N分别占DTN的30.35%~63.45%、35.87%~67.72%.DOC受降水和温度的影响明显,水中DOC主要来自外源输入,春季、夏季降雨径流其外源输入量增加,而秋季、冬季则内源贡献有所增加;DTN受人为排放和水体稀释的影响相对较大.相关分析表明,DOC与DON呈显著负相关(P0.05),通常以DOC/DON比值反映水中DOM的来源,库区DOC/DON范围为0.35~7.28,DOM来源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夏季DOC/DON较高,DOM主要来自流域侵蚀;冬季DOC/DON较低,DOM主要来自生活污水排放和内源现场产生;春季、秋季DOC/DON介于两者之间,DOM来源包括流域侵蚀、生活污水排放及现场产生等.  相似文献   
25.
北京市不同尺度大气颗粒物元素组成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在2000年2个典型季节分别采集不同尺度的颗粒物样品,分析其中22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利用这些数据较详细地研究了北京市颗粒物的元素组成特征.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的元素主要分为地壳元素、污染元素和双重元素三大类.利用不同污染元素在各种尺度颗粒物中的富集因子,确定了北京市大气颗粒物具有复合型污染的特征.   相似文献   
26.
针对长庆油田油气生产特点,为有效控制安全风险,长庆油田不断摸索适应油田发展需要的安全监督和管理模式,经过五年的实践,建立完善了适应长庆油田的安全监管机制,加强日常油气生产安全监督,完善承包商安全监督和安全监督的监管,为油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7.
省域高速公路交通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在系统分析省域高速公路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调研和系统研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省域高速公路交通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体系、可靠联动模式、运行机制、联动保障、技术路线等方案与措施。建立了基于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工作机构、专家组4个层次的救援组织指挥体系,构建了高速公路交通应急救援的协调管理的基本机制,设计了对应协调管理基本机制的联动处置流程,并提出建设先进的高速公路交通应急救援调度信息中心的具体内容,为建立高效、稳健的高速公路交通应急救援组织体系与联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该方案与措施有助于统一协调指挥多个救援部门之间的工作,实现救援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确保交通应急救援调度和协调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8.
公路交通事故黑点成因的对应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便捷获取公路事故黑点的形成原因,应用对应分析构建立事故黑点成因分析模型。该模型设立事故样本和事故影响因素之间的列联表,将列联表中影响变量的状态呈现于二维对应分析散点图中,以直观简洁的形式描述事故样本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设定相关系数判定对应分析模型的收敛性,应用点子排除法剔除特殊影响变量,增强了分析结果的鲁棒性。通过G205事故黑点路段(K954+50-K954+900)的实例分析表明,运用对应分析法所建立的模型与算法可以获得公路事故黑点形成的主要和次要因素,准确确定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9.
采用哈特曼爆炸试验装置完成长庆油田典型油气组分爆炸特性参数测试,建立了油气爆炸模拟试验装置,并针对长庆油田油气爆炸研制自动抑爆装置,进行了长庆油田油气爆炸抑爆试验.长庆油田油气爆炸下限体积分数为3.0%,爆炸上限体积分数为14.0%,最大爆炸压力0.671 MPa,最大爆炸压力上升梯度40.625 MPa/s.长庆油田油气点爆后33 ms发展成爆炸,230 ms爆炸火焰向上扩展,624 ms爆炸火焰达到最大状态,920 ms爆炸火焰强度明显减弱,爆炸火焰很快自行熄灭.所研制的自动抑爆装置由紫外传感器、控制器和抑爆器组成.紫外传感器能抗太阳光、一般电源光的干扰;控制器由高能干电池供电,使用方便;自动抑爆装置响应时间小于15 ms,成雾时间小于150 ms.油气抑爆试验表明,自动抑爆装置能在1.5m范围内扑灭油气爆炸火焰.  相似文献   
30.
煤矿综采工作面狭窄,工作环境昏暗,照明环境普遍不好,是近年来井下事故多发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目前煤矿综采工作面存在的照度问题,通过控制光照时间和操作难度,利用舒尔特表测算反应时间和操作可靠度,使用SPSS20. 0和Excel进行数据处理,设计试验组和对照组来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从反应时间来看,0~25 min,试验组平均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反,被试者的注意力先下降后上升; 25~55 min,被试者逐渐适应低照度环境,反应时间也在逐渐缩短;被试者在低照度条件下操作55 min后,反应时间随光照时间增加而大幅度增加,超过劳动时间临界值后,视觉疲劳度迅速增加,反应急速减慢,从而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影响生产效率,此时应合理安排工人休息。2)从操作难度来看,在简单及正常操作难度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操作可靠度变化比较接近,表明低照度条件对一般操作的可靠度影响不明显;在极难操作难度时,低照度条件对可靠度影响明显,在井下生产过程中,低照度环境下应尽量避免安排复杂的机械化操作。3)反应时间与光照时间呈二次函数关系,通过建立回归方程量化了两者的关系,为以后合理安排煤矿工人劳动休息时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