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1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72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含铁物质对燃煤污染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DTA-TG-DTG设备实验研究了FeCl3、FeCl2和Fe2O3等含铁物质对燃煤污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所用的几种含铁化合物均能够改变燃煤污染物的排放规律,但不同种类的含铁物质对燃煤污染特性影响机理不同,所取得的污染物减排效果也不同.在煤燃烧以及煤中S与N向SO2及NO转化的过程中,FeCl3既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同时又起吸收剂的作用.FeCl3催化作用表现在降低了SO2和NO生成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使SO2和NO能够在较低温度时迅速形成,加快了SO2和NO生成反应的速率.FeCl3的催化效果与S在煤中的存在形态有关.FeCl3的吸收作用表现在FeCl3本身能够参与SO2的吸收反应生成FeSO4或Fe2(SO4)3.此外,FeCl3还能够改变CO的排放特性,即能够改变煤的燃烧特性.FeCl2对烟气中SO2、NO和CO排放特性的影响与FeCl3相似,但影响效果比FeCl23略差.Fe2O3也能够降低烟气中SO2和NO的体积分数,但Fe2O4只是吸收剂,对SO2和NO的生成过程没有催化作用.Fe2O3对CO排放特性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2.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Peat fires in tropical peatland release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carbon into the environment and cause significant harm to peatlands and the ecology,...  相似文献   
53.
文章针对电厂输煤系统的除尘选择配置电除尘器时出现的燃爆事故,尝试从设备和系统的防燃爆设计原理进行分析,提出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运行中的防燃防爆措施。  相似文献   
54.
Fenton试剂催化氧化法处理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利用Fenton试剂进行催化氧化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条件是H2O2与FeSO4·7H2O摩尔比为5:1、H:O2(30%)投加量为0.35mol/L(4次投加)、pH值为3.5、反应时间为2h时,废水的处理效果最佳;并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各反应因素对废水的CODcr去除效果的影响水平。  相似文献   
55.
不同淋洗剂对镍污染砂土的柱淋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去离子水、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盐酸和柠檬酸对模拟污染砂土中镍(Ⅱ)的柱淋洗作用。SDS浓度为500、1000、1750、2500和3250mg/L,盐酸溶液pH值为0.8、1、2和3,柠檬酸溶液浓度为0.01、0.04、0.1和0.4mol/L。结果表明,几种淋洗剂对土柱中镍的淋洗曲线规律相似,即在淋洗液孔隙体积数为0.5时开始有镍淋出,随着累计孔体积数目的增大,淋洗液中镍的浓度逐渐开始增大,迭到峰值时又开始减小。在去离子水淋洗过程中,镍最大淋出浓度为90.8mg/L;五种不同浓度SDS淋洗过程中,镍最大淋出浓度分别为92.4、90.2、94.1、51.0和53.7mg/L;四种不同pH值的盐酸溶液对应的镍最大淋出浓度分别为959.5、753.3、56.3和23.9mg/L;四种不同浓度的柠檬酸对应的镍最大淋出浓度分别为318.6、793.4、930.1和1464.4mg/L。pH=1的盐酸溶液对镍的淋洗去除率最高为87.3%,其次是浓度为0.1mol/L的柠檬酸溶液,去除率为83.2%;SDS的淋洗效率低,与去离子水相当。0.1mol/L的柠檬酸溶液可为污染土壤重金属镍淋洗用试剂。  相似文献   
56.
应急管理中的动态车辆调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颍涛  朱媛 《安全》2007,28(6):30-33
近年来,应急管理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相关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在应急管理研究中运筹学发挥的作用日见显著,本文用运筹学中的规划方法给出了解决在“完成时间最早且总运行时间最少“约束下的应急车辆动态调度的模型,并给出了算法,最后通过案例分析了模型和算法的求解过程,提出了最优的调度方案,说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7.
In the area of end-of-life vehicle (ELV) recycling, Japan passed the Automobile Recycling Law in January 2005, the first in Asia. Korea followed suit with the passage of the resource circulation method in 2009. China is expected make a new recycling law in 2011. In contribution to these initiatives, Tohoku University mad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LV recycling laws, advance dismantling experiments and scenario analysis to promot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is is envisioned to introduce ELV recycling system in Japan, China and Korea and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s well.  相似文献   
58.
油污土壤的生物处理技术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处理技术可以用于转化和去除土壤中的石油类污染物,微生物对油污土壤产生降解作用,其降解的最终产物是CO2和水,不产生二次污染。重点分析了影响微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包括pH值、温度、湿度、供氧情况、营养素、表面活性剂加入量、油污染强度,论述了各种影响因素的调整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9.
Natural radionuclides, such as 210Po and 210Pb were measured in the wate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six stations at Kuala Selangor, Malaysia. Results for 210Po and 210Pb in dissolved and particulate phases have showed the difference in distribution and chemical behavior. The fluctuation activities of 210Po and 210Pb depend on wave action, geology and degree of fresh water input occurring at study areas and probably due to different sampling dates. Th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Kd, values of 210Po and 210Pb ranged from 2.0 × 103 l g−1 to 265.15 × 105 l g−1, and from 3.0 × 103 l g−1 to 558.16 × 105 l g−1, respectively. High Kd values of 210Po and 210Pb indicated that a strong adsorption of 210Po and 210Pb onto suspended particles, and the sinking of both nuclides on the seabed at study locations were controll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spended particles.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