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0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298篇
安全科学   198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99篇
综合类   854篇
基础理论   145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78篇
社会与环境   85篇
灾害及防治   4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MODIS数据反演云南省地表温度,采用分裂窗算法需要参数较少、易实现。研究表明:云南省地表温度由北向南递增,东部高、西部低,基本符合云南省实际情况。利用气象观测站实测数据进行验证,平均误差为3.16℃,两组数据基本接近,证明基于MODIS数据和分裂窗算法反演云南省地表温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2.
无机氮和有机氮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产毒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氯化铵和丙氨酸作为氮源,通过测定铜绿微囊藻细胞生物量、胞内藻毒素含量、基质利用率等变化情况探究并比较两种含氮化合物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氮低浓度(10 mg·L-1)促进铜绿微囊藻生长,而高浓度(20 mg·L-1)具有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丙氨酸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最适生长浓度为20 mg·L-1.铵态氮对藻毒素产生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丙氨酸则较大的促进了微囊藻产毒,是同时期对照组的6倍.  相似文献   
993.
针对湿法成型工艺硫磺粉尘进行燃烧爆炸特性参数测试,对目数范围介于16~35目,35~60目,60~80目,80~100目,100~120目,120~160目,160~200目,200目筛下八组硫磺粉尘的:粉尘层着火温度、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粉尘云最小点火能以及爆炸下限四个参数进行了测试,确定了不同粒径分组硫磺粉尘的燃烧爆炸参数。为硫磺湿法成型系统硫磺粉尘浓度监控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4.
戴启洲  马文姣  沈宏  陈浚  陈建孟 《环境科学》2012,33(7):2410-2418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新型稀土和氟树脂共掺杂二氧化铅电极,并用于声电氧化体系处理扑热息痛(APAP)废水.结果表明,采用稀土掺杂电极后,APAP的去除效率及矿化效率大幅度增加,显示出催化效率的显著提升.工艺因素作用规律结果表明,Ce-PTFE共掺杂PbO2电极在电解质14.2 g.L-1、功率为49.58 W.cm-2、频率50 Hz、pH为3、电流密度为71.43 mA.cm-2的条件下去除APAP效果最佳.反应进行2 h后,500 mg.L-1APAP去除率为92.20%,COD和TOC的去除率分别为79.95%和58.04%,电流效率高达45.83%.结合GC-MS、HPLC、IC等分析手段,检测到了主要中间产物包括苯醌,苯甲酸、乙酸、顺丁烯二酸,乙二酸、甲酸等,推测了APAP的可能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995.
近年来,化工园区面临绿色转型升级,废气管理提升重要程度日益突显。本文分析了化工园区废气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化工园区废气管理对策,以期提升化工园区废气综合管理水平,改善化工园区空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996.
布洛芬和双氯芬酸在不同构型人工湿地中的去除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酸性药物中选取常用的布洛芬和双氯芬酸为典型对象,研究其在人工湿地中的去除行为,探讨不同工艺、有无植物、不同季节对其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因素对二者的去除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布洛芬在水平潜流和垂直潜流湿地中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9%和60%)显著高于表面流湿地(26%),而双氯芬酸在表面流湿地中的平均去除率(58%)则显著高于水平潜流和垂直潜流湿地(分别为49%和43%).植物的存在可以显著提高布洛芬的去除率,对双氯芬酸的去除则无显著影响.配对样品t检验发现两种药物在夏季与秋季的去除效率无显著差异.双氯芬酸的去除效率与DO值、COD的去除效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布洛芬的去除效率与基质中好氧脱氢酶活性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可能表明,布洛芬在湿地中主要通过好氧降解去除,双氯芬酸在湿地中的主要去除途径为光降解和厌氧降解.  相似文献   
997.
采用XAD-8树脂分组方法,将富里酸分为:pH4.8、pH7.0、pH11.0、水和乙醇组分,初步探讨富里酸不同组分对菲光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的富里酸组分对菲的光降解影响越大;不同组分也具有不同表现,表现在pH4.8、pH7.0组分中菲的光降解速率比水与乙醇组分中菲的光降解速率大;进一步采用分子探针手段分析显示,各组分诱导产生的单线态氧(~1O_2)和羟基自由基(·OH)对菲光降解均起到作用.从富里酸各组分的紫外吸收光谱、元素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可以看出,pH4.8、pH7.0组分相对于其他组分含有更多的羧基成分,含氧量更高,这两个组分在光解时能够产生更多的·OH与~1O_2,而这两种物质能促进菲的光降解.  相似文献   
998.
香溪河沉积物、间隙水的磷分布特征及释放通量估算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2  
采集香溪河沿程5个样点不同季节、不同深度的沉积物,用Hedley分级方法分析磷形态及垂向变化特征,同时研究上覆水和间隙水理化性质对沉积物中磷释放的影响.香溪河上覆水及间隙水pH值范围为4.72~8.55,夏季呈弱酸性,秋季、冬季及次年春季pH值呈弱碱性;沉积物处于较强还原性环境;上覆水及间隙水总磷质量浓度(TP)年变化范围为0.02~0.48mg·L~(-1),沉积物TP含量为0.48~1.45 g·kg~(-1);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含量为HCl-P(HCl提取态)Res-P(残余磷)NaOH-P(NaOH提取态磷)NaHCO_3-P(NaHCO_3提取态磷)H_2O-P(水提取态磷).沉积物-上覆水体交界面还原性环境有利于沉积物中磷向上覆水中释放;春季水体的弱碱性、夏季的弱酸性有利于沉积物向上覆水释磷,从而增加了上覆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间隙水TP与沉积物TP含量密切相关;5个样点中有4个样点的PO_4~(3-)-P由间隙水向上覆水扩散,释放通量为0.01~0.04mg·(m~2·d)~(-1).沉积物是底层水体营养盐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999.
本文以木质素为示踪物,认识陆源有机碳在黄河口潮间带的降解和输送特征。现场调查和样品采集进行于2012年5月、8月和11月,以及2013年3月。结果表明:黄河口潮间带有机碳含量为0.06%~0.40%,δ13C变化范围为-24.4‰~-20.4‰,表现为陆海混合来源特征;木质素Σ8含量范围为0.13~0.54 mg/10g dw,均值为0.23 mg/10g dw,由黄河口门向南北递减;Λ8为0.49~2.42 mg/100 mg OC,均值为1.35 mg/100 mg OC,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木质素主要来源为被子植物草本和木本组织,草本和木本组织的相对贡献呈现季节变化;木质素通过氧化和去甲基/甲氧基2种过程降解,其中去甲基/去甲氧基降解作用更强,降解水平处于中等偏强。  相似文献   
1000.
电子辐照下聚酰亚胺材料表面充电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多因素条件下航天用典型介质材料聚酰亚胺表面充电特性。方法利用空间介质材料表面带电地面模拟实验系统,以电子枪辐照材料模拟空间带电环境中航天器材料表面带电过程,以航天器上常用的介质材料聚酰亚胺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电子能量、不同束流密度和不同厚度下聚酰亚胺表面充电特性。结果聚酰亚胺表面电位随着电子能量、束流密度和厚度的增大而增大,电子能量越高,束流密度越大,聚酰亚胺表面充电平衡时间越短。结论航天器介质材料表面带电程度与空间带电环境的电子能量、束流密度和介质材料本身结构紧密相连,研究多因素作用下航天用典型介质材料表面充电特性,将为航天器带电防护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