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9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346篇
安全科学   219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102篇
综合类   903篇
基础理论   148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81篇
社会与环境   88篇
灾害及防治   4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沉水植物是东洞庭湖水生态修复的重要物种,水深是影响沉水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之一。为定量描述三峡水库不同补水调度方式对东洞庭湖典型沉水植物生长生境的影响,以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为目标物种,利用物理栖息地模型建立三峡水库补水调度期间不同出库流量与东洞庭湖刺苦草生长生境加权可利用面积(WUA)的关系。结果表明:刺苦草生长生境的适宜水深为0.2~1.8 m,最适宜水深为0.5~1.0 m;三峡水库实施补水调度后,东洞庭湖刺苦草生长生境的WUA整体呈现均匀上升趋势;三峡水库补水调度期间,出库流量为5 500~10 500 m3/s时,刺苦草生长生境最适宜水深范围对应的WUA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在出库流量为9 500 m3/s时WUA最大(74.46 km2),可认为刺苦草生长最适宜出库流量为8 500~10 500 m3/s。研究成果可为通过三峡水库生态调度进行东洞庭湖水生态环境恢复及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以土霉素菌渣(oxytetracycline fermentation residue,OFR)为原料,在300~900 ℃(间隔100 ℃)条件下制备生物炭,研究高温(800~900 ℃)制备OFR生物炭对废水中铀的吸附效果与机理。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温度下制备的生物炭,随着温度的升高,OFR生物炭表面功能基团逐渐减少,Ca晶体形态由CaC2O4(300~400 ℃)转变为CaCO3(500~700 ℃)、CaO(800~900 ℃),而这也导致了吸附效果的变化。当制备温度升至800~900 ℃时,OFR生物炭10 min吸附即可对南方某铀尾矿库渗排水中的铀达到98%以上去除率,且高温制备的OFR生物炭在较宽的pH范围(4.0~9.0)与铀初始浓度(0.8~3.0 mg/L)下,均能稳定达到大于98%的去除率,处理后上清液中铀浓度远低于铀矿冶辐射防护和辐射环境保护规定的排放标准。因此,高温制备OFR生物炭在铀尾矿库渗排水原位处理方面,展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3.
通过巯基乙酸改性稻壳炭去除废水中的Zn(Ⅱ),研究溶液的pH、反应温度和时间以及解吸对巯基化稻壳炭(RD350)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改性材料进行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化学改性向稻壳炭引入巯基,改性稻壳炭的表面变得更加光滑,孔隙增大,且表面功能基团—SH含量增加,有利于提高对Zn(Ⅱ)的吸附能力。RD350适用的pH范围较宽(6~8),25 ℃时在300 min达到吸附平衡,吸附过程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方程,为吸热反应。通过阿伦尼乌斯(Arrhenius)经验方程计算其活化能可知,吸附为活性化学吸附。由Langmuir吸附等温线方程计算可得,RD350对Zn(Ⅱ)的理论饱和吸附量为11.26 mg∕g,结合解吸可知该吸附剂对Zn(Ⅱ)的吸附有较好的固持性,具有一定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34.
胃肠间质瘤(GIST)是来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最常见的一种肿瘤[1],手术切除及术后辅助治疗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由于GIST生物学行为难以预测,术后复发可能性仍较大,找到能够较准确预测CIST预后的相关指标具有重要意义.现我们就胃肠道间质瘤预后相关因素做一综述,为评估术后复发提供更准确的参考.参50.  相似文献   
35.
复杂信息系统各功能正常运行依赖于内部各数据处理节点之间的高效协作和数据交互。针对复杂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评估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作流模型的评估方法,能够依据系统运行过程中各节点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建立模型,通过该模型对系统的记录数据进行自动化处理,实现系统整体运行情况、各节点运行情况以及各项功能完成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实现故障问题的隔离和定位。  相似文献   
36.
排放污染物全过程控制这种方式,在当今世界污染控制领域已被广泛接纳,作为发展中的中国,也应该把污染物削减的重点从末端治理转向全过程控制。该研究以赤峰市为例,对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全过程(燃料,燃烧设备,净化效率)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得出我国北方中小城市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全过程控制的可行性及方法。   相似文献   
37.
黄爱群  戴亚蕾  陈玲  陈皓  张文 《环境科学》2008,29(3):781-787
用古细菌特异性引物ARC21F/ARC958R和酸杆菌特异性引物31F/907R,对2.氯酚(2-chlorophenol,2-CP)驯化前后厌氧颗粒污泥样品总DNA进行了16S rDNA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eR)、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研究了2-CP驯化前后厌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2-CP驯化前后厌氧颗粒污泥中存在共有的古细菌菌种:Methanothrix soehngenii、Methanosaeta concilii 及 uncultured euryarchaeote 等.2-CP驯化后的厌氧污泥中出现了特有的微生物Methanobacterium aarhusense、Methanobacterium curvum及 Methanobacterium beijingense等,而接种污泥中特有的一些古细菌发生了消亡.对该厌氧体系酸杆菌的分析表明,2-CP驯化前后的厌氧颗粒污泥中存在共有的微生物菌种:uncultured bacterium、unculturedAcidobacterium和unknown Actinomycete(MC 9).经2-CP驯化后,接种污泥中特有的微生物Desulfotomaculum sp.176、uncultured Deltaproteobacterium n8d及uncultured bydrocarbon seep bacterium等发生消亡,并出现了特有的微生物uncultured Holophage/Acidobacterium、uncultured Acidobacteria bacterium及unidentified Acidobacterium.  相似文献   
38.
在不影响生产和不对系统做大的改动前提下,以较小的投入解决澜沧铅矿粗铅冶炼厂废气驻波脱硫系统堵塞问题,改造了驻波脱硫系统的喷淋塔、洗涤塔的扰动动力、支管连接、喷嘴,达到脱硫系统稳定运行和提高脱硫效率.  相似文献   
39.
介绍了镍、铊、金以及其他一些金属的超积累植物在植物冶金中的研究进展,并对植物冶金的优势与局限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0.
芦苇根际微环境对潜流人工湿地氮与COD去除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戴媛媛  杨新萍  周立祥 《环境科学》2008,29(12):3387-3392
构建了3个小型潜流人工湿地,一个不种植物作为对照;另2个栽种芦苇,其中一个湿地在芦苇根部埋设300目尼纶网制成的根袋,以区分根际与非根际环境.采用人工配水,研究了稳定运行期的人工湿地对COD、N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3个湿地对COD、N的去除场所主要位于湿地前端,且COD与N的去除具有沿程同步性.在进水C/N=5时,对照湿地、芦苇湿地和根袋湿地对NH+4-N和TN的去除效率分别为66.2%、94.2%、82.2%和67.2%、90.7%、76.1%,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对COD的去除效率分别为56.2%、80.9%、72.7%.试验中,3个湿地沿程水样的C/N值均大于5,表明碳源供应较充足.通过在湿地中预埋铂电极和土壤溶液采样器的方法,测定了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体土壤ORP以及土壤溶液中的有机物含量(以TOC表征).结果表明,湿地前端根际土壤ORP明显高于空白湿地和湿地土体土壤,差值分别为11~311 mV、62~261 mV.根系分泌物显著增加了植物湿地中有机碳的供应,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体土壤中TOC含量分别为21.3~54.6 mg·L-1和6.65~12.0 mg·L-1.正是湿地植物根际环境中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以及充足的碳源供应,使得植物湿地的脱氮效果好于对照湿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