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7篇
  免费   405篇
  国内免费   1010篇
安全科学   305篇
废物处理   72篇
环保管理   234篇
综合类   2089篇
基础理论   427篇
污染及防治   355篇
评价与监测   230篇
社会与环境   168篇
灾害及防治   15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47年   1篇
  1921年   1篇
  1920年   1篇
  19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81.
为研究吸入性甲醛的毒性能否进入动物骨髓组织,引起骨髓组织基因表达发生改变,选择小鼠某些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为研究对象,以SPF级balb/c雄性小鼠为材料,采用动态吸入方式染毒2周(5+2模式),染毒浓度分别为0, 0.5, 3.0mg/m3,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甲醛对小鼠染毒后骨髓组织细胞中c-myc、MDM2和p53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甲醛暴露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鼠骨髓组织中的c-myc基因,MDM2基因和p53基因表达均发生改变,在3.0mg/m3浓度组与空白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 c-myc基因,MDM2基因呈现表达上调,p53基因则呈现表达下调.吸入性甲醛的毒性能进入动物骨髓组织,并能引起骨髓组织基因表达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82.
通过烧杯实验系统考察了紫外辐射对脂肪羧酸类和酚酸类小分子有机酸的化学凝聚性的作用途径.结果表明,溶液pH对柠檬酸、草酸、酒石酸和丁二酸等脂肪羧酸类有机物的混凝性能影响较小.紫外辐射处理后,脂肪羧酸类小分子有机物的混凝去除率均高于未经紫外辐射处理的水样.进一步研究表明,紫外辐射过程中发生了光化学反应,使得脂肪羧酸的表面负电性降低,进而提高了其化学凝聚性.与脂肪类小分子有机酸不同,苯酚、水杨酸和苯甲酸的化学凝聚性较差,且受紫外辐射过程的影响小.单宁酸的混凝性能较好,pH=6时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0%以上,这可能与其分子中脂肪酸碳链结构的存在以及单宁酸分子较大,易与PACl的水解产物发生吸附电中和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3.
李雅洁  崔益斌  蒋丽娟  窦静  李梅 《环境科学》2014,35(7):2755-2761
以原生动物噬热四膜虫作为受试生物,研究了3种氯酚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及环境因子对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探讨了水体硬度对3种氯酚生物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氯酚毒性大小依次为五氯酚(PCP)>2,4,6-三氯酚(2,4,6-TCP)>2,4-二氯酚(2,4-DCP),表明随着氯原子数目的增加,生物毒性增强.硬度实验结果显示随水体硬度升高,3种氯酚对四膜虫的急性毒性先降低后增加,但不同的水体硬度下2,4-DCP对四膜虫的24、48、72和96 h EC50值分别为3.69、3.54、3.02和2.34 mg·L-1;2,4,6-TCP分别为3.23、2.83、2.56和1.97 mg·L-1;PCP分别为0.63、0.45、0.34和0.28 mg·L-1,3种氯酚的EC50值分别在同一数量级上,表明对四膜虫的毒性影响不大.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EG)研究了3种氯酚对四膜虫核DNA的损伤作用,结果显示氯酚类化合物具有细胞毒性,彗星实验可以较好地指示氯酚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84.
不同生物载体模拟河道反应器的微污染水源水修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炜  朱亮  徐京  冯丽娟  徐向阳 《环境科学》2010,31(11):2639-2644
分别以弹性填料和AquaMats生态基为载体,比较了2组模拟河道生物反应器启动过程及其修复微污染水源水性能.结果表明,在间歇曝气与逐步增强曝气强度的挂膜启动方式下,悬挂弹性填料的模拟河道反应器运行50d即启动完成,其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去除率分别高达78.2%、93.5%;AquaMats生态基反应器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去除率则在2周后分别达到70%、80%以上.不同曝气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曝气/停曝时间比3h:3h、曝气量250L·h-1工况下,弹性填料生物膜反应器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TN、TP的去除率均优于AquaMats反应器;随着曝气强度减至120L·h-1及曝气/停曝时间比缩短,AquaMats反应器的污染物去除性能逐步提高,表明其在确保一定的污染物去除率的前提下具有低气水比潜力与节能降耗的应用优势.镜检分析发现,弹性填料表面以颗粒物质截留、丝状菌包裹为主,而AquaMats生态基上附着的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相对较丰富.研究认为,呈辐射状结构的弹性填料对颗粒态污染物具有较强的截留能力,可实现微污染源水修复系统快速挂膜与稳定运行;而AquaMats生态基内部微孔结构有利于不同功能的微生物富集,可在低气水比条件下强化多种低浓度污染物的协同去除.  相似文献   
85.
选取芦苇、菖蒲、美人蕉和香蒲等4种南京地区常见的人工湿地常用植物作为供试植物,对其在春季对生活污水总氮(TN)去除效果的数学模型进行研究.通过监测引种植物后污水中TN浓度,利用回归分析建立湿地植物去除污染物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毒季种植植物后污水中的TN浓度按线性关系减少,其中芦苇、菖蒲和香蒲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其直线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27,0.929和0.979;美人蕉在春季对TN的去除能力较差,其线性仅为0.561.  相似文献   
86.
某铀尾矿库土壤核素污染与优势植物累积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野外采样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法,测定某铀尾矿库内自然生长的14种优势植物及其根系土壤中核素的含量,并针对植物对核素的耐受性和富集性能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 L.)、圆果雀稗(Paspalum orbiculare Forst.)、水莎草〔Juncellus serotinus (Rottb.) C. B. Clarke〕、水蜈蚣(Kyllinga brevifolia Rottb)和碎米莎草(Cyperus iria L.)的地上部分及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 (Linn.) J. Sm.〕的地下部分对铀(U)和钍(Th)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 莎草科的碎米莎草的地上部分对U的富集系数高达6.04,其余植物的富集系数均小于1;一部分植物样对U的转移系数小于1.莎草科的水蜈蚣对Th的转移系数为2.56,其他植物的转移系数均小于0.50.莎草科植物对U的吸收富集性能明显优于其他科植物,碎米莎草对U则表现出超耐受性和超富集性.   相似文献   
87.
回顾了近年来钢在自然环境中的大气暴露腐蚀试验和腐蚀行为预测的研究。重点介绍了钢的腐蚀失重规律、环境因素和钢的化学成分对钢的大气腐蚀影响以及锈层分析的研究;此外,还介绍了幂函数预测模型、灰色模型和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8.
电流探头分析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电流探头的两大技术指标,传输阻抗及传输阻抗宽频平坦度,并从电流探头物理结构模型出发,构建了电流探头的电路模型,推导出传输阻抗的计算公式,并从电路模型出发,分析了绕线电阻、端接电阻、分布电容对传输阻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电磁兼容领域的数值分析方法及其有效性验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阐述了电磁兼容领域内的数值分析方法所能够解决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几种重要的数值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并说明了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发展方向。对如何验证数值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灵活、有效的验证方法。对数值分析方法在建立系统,设备或器件的数学模型方面进行了有益地探索。  相似文献   
90.
通过对实际染料废水进行厌氧预处理之后,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对其作进一步去除CODCr和脱N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厌氧预处理能够破坏染料分子结构,将废水中的难降解物质转化为易降解物质,为后续的好氧处理提供可能性和易降解性;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采用好氧-缺氧-好氧的运行方式,能够实现在对CODCr去除的同时,实现脱N效果;在此基础上,求得所讨论的生物膜系统在好氧段由扩散作用所控制的CODCr和NH 4-N生化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