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2篇
  免费   543篇
  国内免费   1104篇
安全科学   518篇
废物处理   85篇
环保管理   299篇
综合类   2903篇
基础理论   560篇
污染及防治   351篇
评价与监测   210篇
社会与环境   202篇
灾害及防治   17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253篇
  2021年   254篇
  2020年   302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354篇
  2011年   350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01.
中国南方生态系统的酸沉降临界负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将中国南方生态系统的酸沉降敏感性等级与用MAGIC模型在对应样点计算的临界负荷值相结合,对中国南方生态系统的酸沉降临界负荷进行了研究,并编制了1°×1°经纬度网格的临界负荷图.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南方生态系统硫沉降临界负荷大多在2.3~5.2gm2a之间,在地域分布上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其中临界负荷小于3.0g/m2a的极敏感地区为浙江南部、广东与福建交界地区、贵州西南部和广西中部.  相似文献   
902.
以氨水作为还原剂,在日产5kt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分解炉上进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工艺的工业性试验研究。在氨水质量分数为13.0%、喷入点温度为894℃、n(NH3)∶n(NOx)为1.2、雾化压力为0.35MPa的条件下,NOx去除率最高,为72.8%,剩余NOx质量浓度为196mg/m3,剩余NH3质量浓度小于0.9mg/m3,远低于《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中限定的NOx和NH3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903.
李俊杰  丁灯  季东  昝菱 《化工环保》2019,39(4):413-420
在自制反应器内,通过喷射法将纳米TiO_2分散成气溶胶形式,用以降解空气中的芥子气模拟剂二乙基硫醚(DES)。利用自行设计的一套气溶胶沉降行为评价装置,对TiO_2气溶胶的释放条件进行了优化。系统研究了相对湿度、反应温度、光强、催化剂加入量、反应物浓度等因素对DES降解速率和彻底矿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iO_2气溶胶对2.80 mg/L(近似芥子气快速致死浓度)DES降解的半衰期由涂覆型TiO_2的34.5 min缩短至8.5 min;TiO_2气溶胶光催化降解DES的最佳相对湿度为35%,此时CO_2最快生成速率可达34.64μg/(L·min),150 min内彻底矿化比例达66.1%;对于1.5 L反应器,催化剂加入量为30 mg时降解DES的量效比达到最佳状态;TiO_2气溶胶光催化适用于含低浓度DES空气的快速净化。  相似文献   
904.
中国主要红树林湿地中甲基汞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丁振华  吴浩  刘洋  袁彦婷  张玲 《环境科学》2010,31(8):1701-1707
通过对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的8个主要红树林地区沉积物中甲基汞以及环境因子的研究,分析了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甲基汞的分布及其汞的甲基化作用.结果表明:①沉积物中总汞和甲基汞的含量分布并不一致.中国主要红树林区海南(三亚、东寨港)、广东(特呈岛、雷州、高桥、福田)、广西(大冠沙)、福建(浮宫)表层沉积物中甲基汞含量分别为(0.24±0.04)、(0.58±0.27)、(0.52±0.23)、(1.56±0.49)、(0.50±0.25)、(1.21±0.36)、(1.86±1.04)和(0.47±0.16)ng.g-1.甲基汞含量有很明显的地域区别,其含量顺序为大冠沙雷州福田东寨港特呈岛高桥浮宫三亚.工业和养殖业输入的汞和有机质显著增加了沉积物中甲基汞水平.对比世界其他河口湿地,我国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的甲基汞污染较为严重.②红树林沉积物的甲基化比率介于0.11%~7.13%.甲基化比率顺序由大到小为大冠沙特呈岛雷州福田高桥东寨港三亚浮宫.甲基化比率与砂粒显著正相关(p0.05),与粉粒和黏粒显著负相关(p0.05).③沉积物中总细菌含量范围为2.44×1010~1.91×1011CFU/g(以干重计,下同),浮宫三亚高桥东寨福田大冠沙.各环境因子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沉积物中SRB的含量介于1.73×104~4.92×106CFU/g,福田浮宫东寨港三亚高桥大冠沙.高有机废水是导致沉积物中SRB含量增高的主要原因.沉积物类型对SRB在沉积物表层的分布也有较大影响.甲基汞和环境因子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外源输入是我国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的甲基汞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05.
中美淡水生物区系中汞物种敏感度分布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收集无机汞对中国与美国淡水水生生物的毒性数据,构建了脊椎动物(包括鱼类)、无脊椎动物(包括节肢动物和非节肢无脊椎动物)及所有物种对汞的物种敏感度分布(SSD: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曲线,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和美国不同类别生物对汞的敏感性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美国各类生物及所有物种对汞的SSD敏感性分布曲线没有显著差异.然而,中国淡水水生物种对汞短期暴露的HC5(hazardous concentration for 5% of the species)较美国淡水物种的阈值小,尤其是非节肢无脊椎动物,汞对美国非节肢动物的HC5值是我国对应物种的7.4倍.在保护95%的物种水平下,中国不同类别试验生物对汞的敏感性排序为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其中节肢动物>非节肢无脊椎动物>鱼类;而对应的美国生物对汞的敏感性排序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其中节肢动物>鱼类>非节肢无脊椎动物.另外,中美所有节肢动物对汞的敏感性要强于所有鱼类和所有非节肢无脊椎动物.所以在使用所有物种推导水质基准时应考虑其中各类别物种敏感度分布的影响,且需要注意采用美国淡水水生物种推导的水质基准可能会对我国淡水水生物种造成"保护不足".  相似文献   
906.
藻类毒物检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综述了运用藻类进行毒物检测的测试方法及指标,介绍了藻类毒物测试在水生生态系统污染的检测与评价,饮用水的安全性评价,工业废水的毒性检测,及土壤生态系统的污染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07.
阐述了方舱传热系数的意义,介绍了美国材料与试验学会标准ASTM E 1925《刚性壁再配置结构的工程和设计标准规范》和GJB 2093《军用方舱通用试验方法》中方舱传热试验方法,从传热学理论和实际试验2方面对方舱传热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按照GJB 2093中热电偶的布置要求,在舱内整个立体空间内并不能真正达到温度...  相似文献   
908.
研究了光合细菌PSB-1D在黑暗好氧条件下处理2-氯苯酚时的降解规律和影响因素。考察了不同培养时间、碳源、氮源、初始pH值、PSB-1D接种量、摇床转速、不同初始2-氯苯酚浓度等因素对PSB-1D生长和2-氯苯酚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葡萄糖、硫酸铵和酵母膏作为最佳碳氮营养源,初始pH值为7.0、接种量为10%、摇床转速为130r/min为最佳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PSB-1D处理2-氯苯酚降解率可达61.50%。黑暗好氧条件下光合细菌PSB-1D降解2-氯苯酚的规律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模型。随着初始2-氯苯酚的浓度逐渐由20mg/L提高到150mg/L,半衰期由39.36h延长为92.88h,也即2-氯苯酚浓度越高,降解所需的时间越长,降解速率常数Kb亦逐渐减小,由0.01754mg(/L·h)降到0.007458mg(/L·h)。  相似文献   
909.
 将SO2 排放源分成电厂、工业、供热及民用4 类燃煤源,分别选择不同的指标,综合分析各污染源的SO2 排放绩效水平,结合当地的环境质量状况、发展规划、国家和地方的有关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以及不同行业类型排放源的生产特点和排污水平,设定各类燃煤源应达到的排放绩效标准,利用ISC3 环境空气质量模型,基于基准排放因子及环境综合调节系数,确定各污染源的最终允许排放量.以天津市为例,电厂燃煤源、供热污染源、工业燃煤源的SO2 年允许排放量分别为1.25×105,1.24×104,4.12×104t,削减率分别为14.4%,25.8%,27.9%.  相似文献   
910.
臭氧对有机物混凝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PDA(Photometric Disperse Analysis)和有机物表观分子量分级、有机物化学极性分级技术从絮体形成过程、絮体表现、有机物分子水平变化等方面研究了臭氧预氧化对混凝过程的影响;并对比了不同混凝剂在预臭氧条件下的混凝过程和效率.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对混凝过程有复杂的影响,其剂量和水体有机物特征决定了其对混凝的整体影响效果.有机物分级显示,臭氧化对有机物结构有重要影响,导致有机物极性、亲水性组分含量大幅提高(36.7%),小分子量组分(<10×103)大幅增高(100%左右);但总的DOC去除率不高(3.28%).对PACl而言,在中、低剂量(O3/TOC<0.7)下,臭氧对絮体形成过程影响较小,但对絮体沉降性和浊度去除已经有阻碍作用.在中、高剂量下(O3/TOC>0.7),对絮体形成有显著滞后,浊度、有机物去除效率下降.AlCl3对臭氧化作用反应敏感,臭氧化在试验剂量条件下,对絮体形成和浊度、有机物去除都有明显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